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城市格局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改天换地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城市格局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此前听说宏源打算在国内修建总部.好几个城市都希望宏源能落户那里.包括首都.明珠.广州等一线城市.

    经过央视的几轮报道.宏远俨然已经是一家实力庞大的大公司了.每个城市政府都明白这么一家大公司的总部落户意味着什么.抛开经济效益不谈.这样一家大企业的总部一定会修建成为标志性建筑.国内的领导们都差不多有大楼情节.皆希望自己管辖的城市出现全国第一高楼.全国第一大楼等等.

    当然了.那些城市也仅仅只是派人先摸底而已.沒怎么大张旗鼓.现在的社会氛围有些不太好.特别是苏联那边的情况越來越不妙.国内很多人士也都是处在观望之中.

    筑城市虽然是有意让宏源总部落户的几个城市中最小的.可是却是最具有优势和信心的.宏源的投资大多集中的黔州.光凭这点.这个总部就十有**会落户筑城.

    欧阳震华來筑城之前.秘书已经和筑城方面通报过.欧阳震华此行就是为了落实宏远国际的国内总部.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筑城方面迅速拿出了早就准备的两个方案以供宏远选择.

    “小杰.你说说看.哪里合适一些”.欧阳震华沒有直接回复司马阔的方案.而是侧身询问陈康杰.

    “这个嘛.我暂未考虑成熟.以后秦总他们办公同样会用得比较多.先让秦总谈谈吧.秦总是沃顿商学院的高财生.他的建议会有一定的参考性”.陈康杰将话題引给了秦晓斌.本來带他上來.就是想听听他的看法.这并不是说陈康杰沒有一套成熟的想法.而是想再多听听意见.正所谓兼听则明嘛.

    秦晓斌就像个实力不俗的球员.本來是在休息区的.突然被安排上场.陈康杰就一个头球将球传给他.可是他都还沒搞清楚自己是踢什么位置.到底是后卫还是前锋.

    稍楞了几秒.秦晓斌不愧是国外严格训练过的“球员”.迅速找了个位置.“就我看來.这两个方案都互有得失.至于选择哪个.和我们公司的整体长远战略和筑城市的一个长期发展战略都有关系”.

    “秦总.继续说”.陈康杰很是饶有兴趣的鼓励道.

    欧阳震华对于陈康杰经常将球抛给别人是习以为常了.听到秦晓斌这么说.他也很感兴趣.虽然具体选择哪里最后是陈康杰拍板.但是秦晓斌都说了这和公司的长远战略有关.那么欧阳震华也想进一步知道陈康杰的长远战略是什么.这并不是说欧阳震华对陈康杰不了解或者对公司不了解.而是陈康杰经常会冒出一些想法出來.让他这个跟随最长时间的下属也不是很把握得住.

    “司马书记说的市区那块地我知道.如果我们将总部修建在市中心.因为市中心面积毕竟有限.周围沒有延伸空间.那么必定是一座巨型高楼.否则容不下我们那么多公司办公.在收入上.我们公司的中高层甚至普通职员.收入都是蛮高的.根据西方历史经验.未來这些人都将是有车一族.那么多人开车挤进來.不说会不会拥堵.停车也是个麻烦问題.从建筑形态上來说.无疑这会成为筑城的超高层标志性建筑或者全省的标志性建筑.根据国外现有的经验.这会预示着我们公司是以销售为主.很难突出我们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性.因为我们的总部和研发生产是脱离开的.在意识表现上.就会如此.况且.一栋高楼进驻的只能是行政人员.销售人员.服务人员.财务人员等等.抛开我们公司这边不谈.从市里面的角度來讲.增加这么一栋楼.只是多了个绚烂的标志.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会有很大帮助.但是相比起郊区來说.功能和作用就会显得缺失很多.如果我们公司的总部建在郊区.那么面积会大很多.绿化和环境更适合于高技术企业.而且.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技术中心.特别是IT.软件.半导体等都是具有一定的交集.那么这个统一的技术中心可以做很多事情.又区别于各分公司的研发中心.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來说.我们这个总部及其目前聚集的企业.会将城市中心向西南延伸十多公里.如果再做好配套和服务的话.会有更多的高技术企业进一步聚集.那么城市完全可以延伸到明湖旁边.明湖是一个大湖.就我所知.是黔州第一大湖泊.这就使得处于内陆的筑城变成一个沿湖的大城市.明湖完全可能起到钱塘使的西湖一样的功效.增强经济的辐射作用和对全省的带动作用.当然.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环保方面一定要十分细致和严肃.來了黔州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发觉.黔州缺少这么一个特大城市作为作为经济发展带动的火车头.西方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带动经济发展.解决贫困的好方法.所以我是比较支持将总部建在郊区.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光鲜建在狭小的市中心”.

    秦晓斌的这段话可够长的.意思大家也大体听懂了.陈康杰.司马阔.包括欧阳震华都在思考秦晓斌的建议.

    此前陈康杰只想过把高科技公司建在郊外便于产研结合.面积大.地价低.空气和风景也好很多.这符合高科技企业的形象.也能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沒想到这居然还和城市发展都扯得上关系.

    不过陈康杰毕竟是重生回來的.后世的科技资讯又发达.他马上把握住了秦晓斌说的核心.

    “未來.随着宏源投资的这几个企业的建成投产.特别是上规模.那么聚集在周边的配套产业一定不会少.况且.市里面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企业进驻.那么就会在城市西南部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高科技产业群.再加上宏源国内总部的标志性带动.有一些企业的总部或者地区总部可能真的会集中进驻.再加上住宿.商场.物流.学校.金融等配套设施.那么.筑城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如果市里面再修两条快速路甚至以后有轻轨接通市区.外加有环线串接.那么就能完全连成整体.筑城的面积基本上就会增加一半多”.陈康杰将秦晓斌说的进一步解释道.

    “市里面正在有一种考虑.这个也是几届政府都思考了却一直沒有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城市北部建一个梅花新区.把市中心的政府机关迁过去.以此花十年的时间建设一个容纳五十万人的新城.这样筑城的面积就能扩大一半.还能减少城市中心的土地和人口压力.光现在的市区.由于地理的限制.太狭小了.规划部门测算过.目前的市中心区面积最多可以容纳两百万人.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了.省内的几所大学也都在市区或者紧挨着市区.这也不利于大学扩大规模.尤其得到你们的捐款之后.师大.医学院.中医学院.工业大学等都提出來要扩大学校规模.中医学院所处的省医一线.医学院所处的首都路和宅吉路三角区.根本沒有太大的面积.尤其是黔州师大.他们每年拿到的捐助是最多的质疑.然后他们所在的宝山路一线.后面是大山.前面是市中心.左右两边都有小区和政府机关.更是毫无拓展空间可言.可是现在市内沒那么多可用的面积.所以市里省里也考虑是不是搞一个集中的大学城.要是那样的话.可以规划在南部.集中于黔州大学.农学院.艺术学院合起來.与梅花新区隔市区相望.可以和高科技产业群连起來.同时也是为这些企业提供智力资源嘛.这样就可以在城市西面和南面形成一个产学研结合的高科技纽带.成为一个庞大的科技新城.整个城市会扩大一倍”.听了秦晓斌和陈康杰的话之后.司马阔的思维也活络很多.马上想到了干脆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不但企业有人力资源.学校也能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发展壮大.又解决了市区的土地存量有限问題.

    市里面本來就一直在讨论建设新区.讨论了好几年.就是因为资金的短缺才一直沒能实施.现在筑城市的资金实力依然相对较差.但是有了宏远的几个大项目投资之后.条件已经发生了不小了改观.特别是现在已经出现好几家企业也要申请进驻宏源产业群的周围.那么靠出售土地也能拿到不少资金.司马阔有了一定的底子.就想在自己手里面把这个大筑城的格局完成.这个绝对是沉甸甸的政绩.到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上到正部级省长甚至省委书记.

    然而那么大面积的开发.怎么会那么容易.将会耗时多年.需要的庞大资金更是天文数字.就算是今天.东部城市也沒几个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完成如此大的规划和建设.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之改天换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改天换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改天换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改天换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