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骠骑大将军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第77章 骠骑大将军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袁嘉升没想到,他来到大唐,附身的是狄光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的的长子,时间是公元704年,地点则是神都洛阳。他接到了武则天的急诏,让他立即回洛阳。此时的武则天,应该是已经察觉到了神龙政变的阳谋。

    按照历史进程,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但是,很奇怪的是,公元704年,女皇武则天突然罢免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这里面一定出现了什么问题。

    但女皇武则天有所察觉,罢免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急诏骠骑大将军狄光嗣从对阵突厥的前线回洛阳。

    在圣历中期,女皇武则天让宰相们各举荐一位尚书郎,唯独狄仁杰举荐他的儿子狄光嗣,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员外郎,非常称职,此时已经官至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这个官职,在大唐是从一品,武官官阶仅次于天策上将,但是唐朝唯一的天策上将只有李世民一人曾就此职,所以说袁嘉升这时的骠骑大将军,就是大唐的最高武将。

    骑马到了都城洛阳,袁嘉升抬头看见了洛阳高大的城墙,他的身后是十余骑大唐的精锐骑兵。

    洛阳本是隋朝东京,当初还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搬迁到洛阳办公,历时两年有余。

    在公元657年,洛阳被正式定为唐朝的第二个首都,而不是朝廷的行宫。每个部和每个衙门都在洛阳设分支机构,甚至这里还办起东都国子监。大唐朝廷各机构经常迁往新都洛阳去处理公务,成为定制。

    唐高宗李治时期,朝廷迁往洛阳不少于七次;高宗统治在建立新都后的二十六年中,主要在洛阳居住。洛阳需要建造许多新的宫室和官署,以提供一个京都的必要设施。耗资巨大的工程在高宗时期不断进行。公元682年,大唐朝廷最后一次迁往洛阳,公元683年后期高宗死后,武后永久性地把朝廷迁往洛阳,一直到公元701年。不但整个皇室及其随从,而且大唐的朝廷迁移中也转移一空。

    到公元公元701年10月,武后政府迁长安,可能是要减轻在洛阳积聚的反对她所宠幸的人的压力。但是公元703年朝廷又迁回了洛阳。史书上记载说在骇人听闻地除掉王皇后和萧淑妃以后,迷信的武后常看到她们的鬼魂作祟,因此她感到继续住在长安是不能忍受的,又回到了神都洛阳。”

    现在的洛阳城是大唐新都,有30万人口,东西长8公里,南北长8.5公里,四周是五六米高的城墙。城南、城东各有城门三个,城北有两个,朝开夕闭。

    洛阳城内分成一百多个坊,每个坊的四周都用坚固的土墙围起。清晨,城内敲响报晓的鼓声,各坊门随之打开,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暮鼓敲响时,人们打点好手中的活计,各自回家。一天的鼓声共八百下。鼓声结束后,城里那些还不回到坊里,仍在街上游荡的人会被官兵抓走。

    袁嘉升带人从东门进了洛阳城,路上到处是人,有拉板车的生意人、挑担子的小贩等,看着眼前宽阔的街道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分不清哪条路通往自己急着要去的皇宫。

    史书记载,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抽朝政插手,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入动荡,人心不稳。神龙政变时期正是武则天衰老面临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当时朝中出现了两派,一个是支持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当太子的一派。另一派是支持李唐家族的李旦或者李显当太子的派别。朝中的狄仁杰和狄仁杰推荐的张柬之都是坚定的支持李唐复位者。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召回了庐陵王李显,并立李显为太子。

    狄家是支持李唐的,现在朝中支持李唐的朝臣应该不少。

    “现在朝中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武家。”袁嘉升对这个也心知肚明,他心想:“虽然武承嗣被废除宰相后,武氏家族在朝廷中的颓势开始显现。但是武皇又提拔了武三思作为宰相,武氏家族在朝廷的格局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重权在握。武皇不愿意看到武氏子弟被人任意宰割,他们毕竟是自己血脉相承的胞亲,在改朝称制的过程中有过特殊的贡献,何况为培养和造就他们,她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就在提拔武三思出任宰相之后,武皇随即又做出一系列重大人事布局:武氏后代,武重规任天兵中道大总管;武攸宁入阁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统领神都洛阳城外驻军;圣历二年七月,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长安,接替会稽王武攸望。在此之前,武皇已将爱女太平公主下嫁右卫中郎将武攸暨为妻,企图通过联姻关系,把武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李武一家。”

    这样一来,尽管皇室继承人为李氏后代,还有太子身后的诸多大臣做后盾,但武氏家族所掌控和形成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与之相匹配。看来为了平衡朝中各大势力,武则天是煞费苦心呀,她确实是权谋高手。一个女人当皇帝,千古奇闻,李唐的男人都死得真是差不多了,武则天为了皇位,杀了自己两个儿子,单是至亲,就杀了不下十个,前后共杀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亲甥女。

    “武则天绝对是一个危险人物啊,但我还是马上要进皇宫见她。这就是历史的现实和无奈,权力的明争暗斗自古都沾满了鲜血,在中国的宫斗游戏里,输家一定是要死的。”袁嘉升心想。

    袁嘉升奉旨回神都洛阳,要进皇宫面见武则天,他刚进了洛阳城,就听到了背后一人呼叫“狄将军且留步”。

    袁嘉升转头一看,来人是一位白白胖胖的中年男子,个头不高,但长得眉清目秀,鼻子比较丰满挺直,胡子也比较浓密,穿着袍衫紫色,束金玉带,腰间十三銙看穿衣打扮也是达官显贵,身后还跟着十来位唐朝护卫。

    来人竟然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此时,姚崇五十三岁,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是从屯所灵武被女皇武则天急召回神都洛阳的。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崛起从挽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崛起从挽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