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未雨兴水利 兄弟会源州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去来无处正文 第十六章 未雨兴水利 兄弟会源州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第16回   竹萍春早,未雨兴水利    心结冰释,兄弟会源州

    【鹧鸪天】

    春雨春花入画船,一篙春色醉桃园。莺迁柳影晴烟破,月印江心别梦圆。

    笛外语,水中天。相思误尽总无言。山郭野渡清波客,社燕东风云渚帆。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今年的上元节,云朗气清。一轮圆月把光华洒向人间。

    竹萍的今年不比往年。虽然除夕夜的鞭炮声比往年更热烈,但那正如褚妈所说,大多数人家还是出于去晦气的心理。人们习惯地认为,爆竹声中,可以去除以前的晦气,预示新一年红红火火。事实上,人们很难从年前的惊天一爆中平静下来,精神饱满地开始新的一年。这从上元节的灯会就可以看出。往年,竹萍灯会规模盛大、热闹非凡。可是今年,人们只是在门前挂上两盏灯,应应景就是了。那些去年有人在大爆炸中去世的人家,门前清素,没有对联,更没有灯笼。偶有人家为了应时,贴一副蓝对子,更加刺目伤情。谢桥带着人到下城走走,城中冷冷清清。偶而有几个    孩子提着灯笼跑过,在城中压抑的气氛下,倒显得更加萧索、突兀。

    今年,云津的上元灯会却盛况空前。云津地面家家花火,处处春灯。各种各样的花灯如同天上的繁星。大街小巷中人来人往。男女老幼,才子佳人。翠冠金柳,宝马香车。

    月上中天。皇帝带着娘娘、甄妃和一众妃子到城楼观灯,与民同乐。城中万众欢呼。东方牧云来到皇上身边,说有一份贺礼,恭贺圣上和众位娘娘金安。请皇上和娘娘们鉴赏。皇上允准。东方将军走到城头一角,挥手之间,一个号炮如流星般划破夜空。

    随着号炮升起,城外不远处,响起一片热烈的鞭炮声,一场烟花盛宴开始了。火树银花处,碧空中出现几个大字:“吾皇万岁!”几分钟后,又出现了“国泰民安”。接着,“三阳开泰,旭日江山,步步莲花,百鸟朝凤,凤戏牡丹,蟠桃会……”碧天为幕,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次第展开。    顿时,城内楼头,一片欢乐的海洋。皇上圣心大悦,“赏!”

    这一夜,云津歌舞升平,竹萍烟花大放异彩。一时间豪门显贵纷纷效仿皇家庆典,竹萍的烟花订单不断。一般来说,上半年都是竹萍的淡季,今年,没到二月二,竹萍就开始陆续接到订单。竹萍人的心气提了上来,上城的重建也就提上了日程。

    在谢桥的倡议下,竹萍成立了烟花行业公会,针对烟花行业特点及其危险性,协助官府从多方面引导管理,立足于长治久安。谢桥的设想得到了广大作坊商号的赞同。大家公推德高望重的程老爷出任会长。

    一方面,公会制定了严格的原料采买制度,制定了安全标准,相连的作坊要互相监督。另一方面,州府衙门把公共建设与商户的作坊重建结合起来。竹萍依江而建,取水方便,土壤平旷,地下岩石不多。谢桥主张,把烟花作坊划出几个片区,区域之间开出联通的水道,由州府负责,引江水入城。这样既能隔开各个区,紧急时取水也方便,可以更好地保护区域内的作坊和商号。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州府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准备渐进式建设。建成一批作坊,就恢复一批生产;同时谢桥上报朝廷,详述竹萍的灾后现状,重建计划,生产目标,请求朝廷减免竹萍三年赋税,并在    各方面给与竹萍一定的支持。谢桥的奏折得到了皇帝的恩准。这样一来,竹萍各个作坊商号热情高涨,纷纷筹集资金,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产业重建中。谢桥更加忙碌起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竹萍惊天一爆的大坑,现在成了工地,整个作坊区重新规划、施工,现场每一天都不一样。

    这天,风和日丽。谢桥带着虎子和治水官员,还有一些商户士绅,一起来到江边勘察,落实引水渠的路径。

    江边微风习习,返青的柳条在微风中摇荡,堤坝的向阳处已经长出了星星点点的新绿。平静的江面上,绿水悠悠。有几条小船缓缓驶过,从一片云驶向另一片云。长篙过处,点破水中天。水天一色的远方,有水鸟在晴空中划过,没入远方滩涂的芦苇中。谢桥正看得出神,忽听得几声清脆的莺啼,两只黄莺流星一般从身边的高柳上飞起,飞远了。

    竹萍的春天悄悄地来了。

    竹萍江是扬子江下游的一个中等支流,蜿蜒曲折,流经广阔的江南大地。竹萍江在这里转一个弯,把竹萍城拥入怀中后,又迤逦而去,和另外几条河流一起,在距离竹萍百里之外,汇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由于这一段地势开阔,水流平缓,竹萍深得舟楫灌溉之利,成了鱼米之乡。

    竹萍从一个个小作坊开始,慢慢聚集成小镇,又发展出上下城,除了仰烟花技术之外,竹萍江的舟楫之利也功不可没。竹萍江长期以来比较温顺,虽然小型水灾时有发生,大灾并不常见。竹萍当地的堤坝还是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残破。谢桥决定,先小规模维护堤坝,集中资金和力量开通引水渠,待异日竹萍经济恢复,再陆续修缮竹萍江大堤。众人纷纷附和,边走边议。

    原来,经过这些年积累,竹萍形成了稳定的工商士绅阶层,他们发了家,在下城建起了私家大院,在周边买了田地,完成了从小手工业者到富人和士绅的转变。年前的大爆炸,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急切需要有效的财富保障手段。谢桥的思路正和他们的意愿。有了竹萍大户士绅的支持,谢桥的水利计划推行得顺风顺水。

    转眼就是阳春。这一天,碧空白云,艳阳高照,微风送爽,是个难得的好天。谢桥公务之余,抽出身来,找来一条船。他让人在船上备好酒菜、茶水和点心,让虎子去请可可和澄湘公子江上一游。

    不一会儿,人到齐了。众人上了船,船家起锚而出,向江天一色处缓缓而行。可可的身体差不多全好了,在院子里闷了一个冬天,骤然来到空阔的竹萍江面,顿觉心旷神怡。正是江天一碧,晴空万里。各种水鸟在水天一色处翱翔鸣唱,片片帆影在波光里去去来来。晴川历历,两岸杂花生树,姹紫嫣红;芳草萋萋,汀洲蒌蒿满地,栖鹭盟鸥。微风拂面,春的味道丝丝缕缕,沁入肺腑。

    可可开心地笑了。她这微微一笑,正是这幅春江画卷的点睛这笔。那一刻,整个世界都春光明媚,万物生晖。

    箫声适时而起,悠扬婉转,意韵幽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跳跃,滑翔,像鱼儿跳波,一会儿又像一只高鸟,投云而去,在碧天白云间写下一行诗句。竹萍路上至今,变故频生,三人经历了太多的人间悲喜。此刻,置身这江南春色里,仿佛置身一个不愿醒来的梦。

    小船转过一处汀州,忽然有薄雾一般的雨丝飘来,落到人的身上脸上,清清凉凉的,还带着一缕清香。可可来到船边,伸开双手去捧那若有若无的雨丝,一低头,看到江水中有桃花流去。抬头眺望,前方不远处,一带桃林灿若云霞。船工说,桃花湾到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新荷如盖,绿树荫浓。这一天谢桥正在衙门里忙着,澄湘公子和可可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谢桥大喜,赶紧起身相迎。一聊起来,谢桥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原来,澄湘公子久居竹萍,其他地方还有许多事要办,准备到中原一行。可可身体痊愈,也想家了,正好和澄湘    公子同行。谢桥虽说舍不得,也知道这是实情,只好祝他们一路平安,盼望他们早日回来。

    澄湘公子提出,绕路去一次谢家铺子,到母亲的坟上拜祭,让谢桥暂时把澄云剑交给他。谢桥欣然同意。

    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谢桥和虎子来给澄湘公子和可可送别。二人静静地立在长亭下,远处,是澄湘公子和可可跃马而去的身影。

    一个月后。一个月影迷离的夜晚。东方将军来到夫人当年的房间。烛光闪亮的一瞬间,将军大惊。只见梳妆台上,端正地放着一萧一剑。将军颤抖着走到近前,轻轻地抚摸着澄云剑,苍凉的泪水扑簌簌地从那布满风霜的脸颊上滑落。澄云剑到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澄湘公子一声不吭,跪在了东方将军面前,已是泪流满面。

    “起来吧”。他在夫人当年的椅子上缓缓坐下,抚摸着澄云剑浑身颤抖。

    不知道过了多久,将军平静下来。面向满脸戚容的澄湘公子,“说吧,在哪里找到的?”

    “谢桥!”澄湘公子两个字出口,东方将军大吃一惊。失声道:“你说什么?”

    “是谢桥!澄云剑一直在他身上。”东方将军一声长叹,苦涩的泪水再次溢满沧桑的心。

    谢桥在竹萍主政四年多,开凿了环上城的畅安河,加固修缮了竹萍江大坝,新建了水闸,完成了整个的重建计划。这时的竹萍,烟花制造红红火火,绕城的畅安渠既能防火,又能行船。畅安河两侧、竹萍江大堤,都新植了成行的瑞桐树。每年春天,火红的瑞桐花开满竹萍。畅安河成了竹萍百姓爱戴的一处景致。谢桥也深得竹萍百姓的爱戴。当谢桥离开竹萍的时候,竹萍已是今非昔比。无论是人口、产值、城市面貌,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了江南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自从澄湘公子和谢桥兄弟相认,二人就一起潜心学习研究火药技术。行业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谢桥更深入到作坊,全面了解相关知识。渐渐地,谢桥也成了一个火药专家。

    谢桥为官竹萍,政绩考核非常优秀,但是,谢桥的升迁却不顺利。关于谢桥的升迁争论很大。

    朝中一部分官员认为谢桥政绩卓越,是难得的英才。但是另一部分与卢格交好的人却为卢家不平。他们认为,谢桥在卢瀚遇到困境时背信弃义,投奔东方府,非君子之德。不能作为官员的表率。

    卢格与谢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不敌不友,不冷不热。虽然卢瀚当面嘱咐过卢格,要与谢桥兄弟同心,卢格的心里却一直无法释怀。他与谢桥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但卢格是君子,他既不与谢桥不睦,也没有在公务上掣肘,还积极配合谢桥的公务。

    科举舞弊案查无实据后,卢瀚遇到大赦退养田园。卢格由于政绩卓越,青出于蓝,仕途一帆风顺,渐渐有成为朝廷重臣之象。官场是个东西南北风一时也没有停止过的地方。他对谢桥的态度,他与谢桥私人感情的隔阂,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谢桥的升迁带来了无形的影响。这一切可可都看在眼里。可可曾经几次提醒哥哥,请他放下与谢桥之间的误会,卢格总是不以为然。

    如今,卢格被看做主和派的代表,东方牧云是大势已去的主战派代表。两厢的天然对立,让皇帝很放心。官场格局越来越向着有利于卢格的方向发展。卢格不肯原谅谢桥,正好坐实谢桥不是主和派;芳卿去世,谢桥离开东方府,他又脱离了主战派。慢慢地。谢桥成了官场的浪子,没有倾向,没有团体,他只是一个夹缝中的人。

    谢桥在竹萍的四年以后,又调任源州知府。源州是谢桥母亲的家乡,那里有那么多他心心念念的人和事。初元寺、万安桥、番寺、皇宫起,还有一直称呼他小少爷的老家人穆阿公。

    这些年谢桥在地方为官,很少回云津。他为官一处,就到处漫游,浏览山河,访民疾苦。外人看他失意,他自己却自得其乐。多年的历练,他早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这期间谢桥结交名士,应酬同事,胡姬花酒的时候,听人讲吴盐胜雪的故事。想起当年在云津,朱门绣户,御街风云,恍如隔世。

    谢桥在竹萍的时候,澄湘公子经常来看望谢桥,可可更是经常到竹萍来,一来就住到日升行。谢桥调任源州后,可可终于满足了来源州一游的心愿。她非常喜欢这里,尤其喜欢瑞桐花。

    谢萱长大了不少。东方牧云把谢秋田全家一起请到了东方府,亲自教谢萱读书。谢桥回云津的时候有限,父子聚少离多。

    这一天,可可又见到卢格,兄妹二人在书房说话。他再次劝卢格解除对谢桥的误会,卢格反劝可可不要总和跟谢桥在一起,说谢桥是言而无信之人。可可本就以为,谢桥未能回到云津与儿子相守,反而转任更远的源州,说不定与卢格有关,所以特来劝劝哥哥。听到卢格说这样的话,不由得为谢桥抱不平。兄妹二人吵了起来。可可正在气头上,一急之下,把谢桥为了保护卢府被逼入东方府的事告诉了卢格。卢格这才理解了父亲的嘱咐,深深地为自己的粗心和狭隘而惭愧。

    倒是可可,说完这个秘密就后悔了,不由得流下泪来。既为谢桥的忍辱负重,也为自己一时激愤。本来,卢瀚嘱咐过,这些都不能告诉卢格。好在可可没有失去理智,没有再说其他的事情。她擦干眼泪,叮嘱哥哥这些事不能被任何人知道。她再次把父亲的话转述给哥哥,要他与谢桥兄弟同心。

    如今的卢格,已经是朝廷重臣,对于官场的云波诡谲,有着入骨三分的清醒。此事的严重性,他心知肚明。卢格动情地安慰可可,让她不用为此担心。

    谢桥任职源州,在母亲从小生活的地方,有种特别的安心。他踏踏实实地管理政务,体察民情,学说源州话。谢桥常和穆阿公聊天,晚了就睡在母亲当年的闺房。

    第二年,江南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皇上命卢格为钦差大臣,亲赴江南主理抗洪事宜,一并巡查南方兴修水利情况。那一年,许多地方河湖溃口,农田和城镇成为泽国,百姓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卢格带人一直奔走在抗洪一线。直到八月底,大水才渐渐退去。

    九月,卢格微服私访,巡查到源州。源州是大港,这些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今年没有报洪灾,不知道源州城及其周边地区的防洪设施修建得如何。一路过来,一切按部就班,有序修缮,状态完好。卢格心里不禁暗暗感佩。谢桥越来越有卢瀚当年的风采。

    这天上午,卢格准备到源州府衙见谢桥。一行人一路走过初元寺,经过长桥集市,看到城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心中畅快。自从可可情急之下,告诉了卢格谢桥当年的义举,卢格表面平静,内心却感动不已。十多年来,谢桥的事像大石头一样压在他的心头。当初,谢桥号称卢府谢少爷,可可喜欢谢桥,自己也把谢桥当亲弟弟。少不更事时,就已经磕头结为兄弟。他愧疚自己没有更早地察觉到谢桥的深意,让谢桥承受了不少来自亲人的委屈。这次有机会在云津之外见到谢桥,可以盘桓数日,卢格心中充满期待。

    走到离府衙不远,忽然听到前边一片鼓乐声声。走近一看,一群人抬着一块匾,正在府衙门口敲敲打打,匾上刻着“惠通永济”。卢格心里隐隐不安,不会是谢桥外放几年,也学会了这些装门面的事,当地百姓投其所好,借着江南洪灾源州无虞之名,把贴金的牌匾送到衙门口了吧?正自想着,看着衙门走出一群人,中间正是谢桥。只见他清瘦了不少,人也晒黑了,沉稳精干,快步如风走出大门。谢桥一边抱拳一边环视左右,忽然啊了一声,紧走两步,拨开吹吹打打的众人,向着一位老者躬身便拜。老人一边笑着还礼,一边说着不敢当。谢桥拜罢,又向着周围的人团团抱拳致谢,“谢谢!谢谢竹萍的父老乡亲!”说着恭敬地双手接过匾额,交给身边的人,自己扶着老人家向门内请。

    卢格这才看到,匾额的落款是竹萍百姓,安下心来。谢桥扶着老人,边走边说,“程老爷,这么远的路,您老人家怎么来了?身子可好?”老人家精神矍铄,爽朗地笑着,连连说“好。好好。托你的福,今年这么大水,竹萍没有受灾,都是你的功劳。竹萍现在越来越好,乡亲们托我走一趟,我也想来看看你。”谢桥非常高兴,扶着老人走进门口。卢格在不远处看着,心中也很欣慰。今年他在江南巡查,亲眼看到了谢桥在竹萍兴修的水利、堤坝,造福一方。今年百年一遇的大水,竹萍得以平安无恙 。

    “谢桥!”卢格喊了一声。谢桥浑身一震,他听出了卢格的声音,不敢置信地转过头来,正碰上卢格欣喜的目光。“大……”谢桥冲动之下想喊大哥,一下又顿住了,拐个弯喊了一声“大人”,抱拳行礼,亲热寒暄。“卢大人请!”卢格带人进了衙门。竹萍的人此时正在衙门里等着。谢桥给大家相互介绍。原来送匾的老人家,正是谢桥任职竹萍时烟花公会的会长程老爷,在竹萍德高望重。大家一起回到厅中。

    敬茶待客。大家寒暄过后,聊起今年的大水灾。卢格说自己奉皇命巡查江南水患,前一阵到过竹萍。竹萍确实发展得很好。程老爷又把谢桥夸了一通。原来,今年江南百年一遇的大水,大部分江湖胡泊水害严重。竹萍江因为很少发大水,堤坝年久失修,上下游都遭遇了水害。竹萍因为谢桥任职期间加固了堤坝,加上官府、公会动员百姓一起全力抗洪,总算平安无事,没出太大的问题。

    大水过去,竹萍百姓衷心感念谢桥。公会一商议,请程老爷代表竹萍百姓,远赴源州看望谢桥,这才有了刚才这一幕。谢桥深受感动,连连拱手致谢。卢格也很高兴。

    安顿好远道而来的程老爷一行,谢桥和卢格对面说话。谈完公务,两个人静下来,反而不知说什么好。谢桥告诉卢格,可可常到这里走动,最近出去玩了 。二人无话。

    晚上,谢桥宴客。大家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宴罢,已经是月上中天。大家各自回房休息,卢格屏退了众人,提出到街上走走。两个人缓缓地走在源州深夜的月色中。谢桥不知道卢格在想什么,也不好说什么,两个人就这样默默地走着。谢桥想到自己刚进卢府的日子。卢瀚忙起来,就会把谢桥交给卢格。府上人都称卢格大公子,谢桥也跟着称呼大公子。卢格温润如玉,博闻强识,对谢桥很关心,指导他读书、修习政务,让谢桥跟着可可一起叫他大哥哥。后来卢格博取功名,外出为官,家中的事情都交代给谢桥,阖府都称谢桥卢府谢少爷,二人感情非常亲密。自从卢老爷因科举舞弊案被贬,谢桥投奔东方府,二人这是第一次单独会面。多年往事历历心头,谢桥心里非常忐忑。

    两人沿着源州的街道静静地走着,都没有说话,轻轻的步履踏破了街头斑驳的月色。忽然,卢格提出,去看看皇宫起的民房,“听可可说,你家在这里有个老宅子。”

    谢桥大吃一惊。他不知道可可都说了什么,也不好拒绝卢格,只好领着卢格往老宅子走去。街上很安静,只有树叶刷刷的声响。家里已经安歇,谢桥和卢格从角门而入,没有惊动别人。两个人在院子里转了一会儿,卢格又提出去谢桥母亲的房间拜祭。谢桥更加不安。两个人来到了谢桥母亲叶笑桐原来的房间,谢桥点起蜡烛,可以看到房间里摆放着母亲的画像和牌位。卢格轻轻关上房门,转身就跪在了叶笑桐的牌位前。谢桥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拉不住卢格,只好自己对着卢格跪下还礼。抬起头时,谢桥发现卢格已经泪流满面。“大哥哥!”谢桥心中一软,仿佛回到了童年岁月,那些温暖的瞬间,一齐来到眼前。“好兄弟!哥哥对不住你!可可都告诉我了。哥哥知道怎么做了。”

    这一夜,二人彻夜长谈。家国天下,儿女情长。直到东方欲晓,二人还意犹未尽。多少年来,压在兄弟二人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被推翻了,两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误会解除,兄弟同心。太阳升起到时候,两个人满脸笑容走出家门。老家人看到谢桥,不觉一愣怔,他从来没看到谢桥这样高兴过。“小公子哟,什么高兴地事啊?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哈哈。是啊,太阳出来了。谢桥心中快乐,不自觉地哼出《四时》的旋律。

    卢格在源州流连了几天,可可还没有回来。卢格忙于公务,只好不舍地回了云津。这几年,澄湘公子去往北方边地的时候越来越多了。很明显,边地形势紧张。

    这天谢桥正在衙门公干,突然接到朝廷旨意,让他回云津述职。谢桥交代好公务,跟老家人告别,回了云津。交代完公务,谢桥一身轻松。他径直回东方府拜见东方大人,陪儿子读书去了。朝廷新的旨意还没有下来,谢桥赋闲在家。

    赋闲的这几个月,是谢桥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他谢绝官场应酬,推掉朋友小聚,一心一意在家陪伴亲人。东方大人老了,不再像十年前那样雷厉风行,严肃冷僻。他经常守在谢萱跟前,和孩子说这说那。谢桥一回来,东方大人更开心了,常常和谢桥讨论地方形势江湖风云。看得出,东方大人想更多地呆在谢桥和谢萱身边。舅舅谢秋田也见老了,但是精神很好,每年都会回家乡采药。表妹又芳已经完全长成了大姑娘,帮东方大人打理内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大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又芳大了,有了心事,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烂漫。她心里喜欢谢桥,全家人都知道。但是,感情的事太复杂了。东方大人是知道可可的,更知道谢桥将面临的巨大考验。谢秋田从头到尾知道叶笑桐的事情,心里藏着太多的秘密。又芳自己心里也明白,芳卿,可可,都是谢桥放不下的人。又芳也不急,她愿意就这样陪在谢桥身边。只要这样看着他,陪在他身边,又芳就很知足了。倒是谢桥,曾经几次跟澄湘公子说起过心中的不安。

    三个月后,谢桥正在家里陪儿子读书,朝廷的任命下来了。看到任命的那一刻,谢桥就知道,一个巨大的使命正在等着他。

    正是:

    再到源州事事闲,长桥番市共初元。瑞桐三月花如火,棠棣一襟气若兰。

    踏月清华当日梦,分辉缱绻并蒂莲。风霜驿路江南客,云水禅心年复年。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去来无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去来无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去来无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去来无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