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香囊妇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耳食录译著104 香囊妇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原文:

    袁州某生年十六,美丰姿。偶自塾归,过一人家,见绣罗香囊挂于两壁,兰麝袭人,心爱之。就门内呼问曰:“香囊市否?”有美妇出见之,笑曰:“妾家业此,云胡不市?”生问值几何,妇诡曰:“妾夫携此,日卖于乡里间,实未识其值。君欲之,第持以去,无须问价也。”解一以赠生,生受以归。盖妇实悦生,假此通意,而生不知也。后同学者见之,诘所自,生略不讳。咸以为诳,难之曰:“倘能更取数具,分予诸人,则信;不然,且夺尔所佩。”胁而诺之。

    他日归,因重造妇室。妇见生,以为搴裳来就也,急引入内寝。具茗饮已,复设酒馔。生愕然致谢,谓主人款客何太厚,欲辞去。妇坚留之,而挑以微词,生亦不解。妇复整鬟易服,为华艳之妆。以手抓生面,而摩其痕曰:“郎君郁李粉桃,几为我弹破。”因取镜共照,以颊相偎,若两玉之相倚也。妇不自持,竟搂生就榻,笑而求欢。生大骇曰:“此何事,乌可为?”固求去,妇搂之愈力。时床头有剑,吷然作声,自跃出匣三四寸。生挣脱,掣剑顾之,曰:“不畏剑锋耶?”妇笑曰:“尔忍杀我,即便杀,终不教尔去。”遂引颈向生,生竟挥之,奔而出。

    洎暮夫归,见而骇恸。有邻父者,妇之假父也,尝出入其家。大疑之,执而讼之官,迫于刑,遂诬服。狱具矣,生闻之,急诣县自陈,具述本末,愿为死囚偿妇命。夫闻之,慨然曰:“有妇若此,宜死久矣。感君盛德,为我杀之,不然,其辱我滋甚。今何敢复相累乎?愿息讼以归。”县宰义之,允其请,而加礼于生。

    其年学使按郡,生进入泮。

    非非子曰:生真伟丈夫乎哉!其事,鲁男子之所不及,而柳季之所难也。然既已受美人之贻,入之子之室,与偷香钻穴者何以异?则慎始之道已失。及其抱璧将投、按剑相盼,亦何难翻然高逝、与彼长辞?完其节而复全其躯,斯盛德之至也。而必加刃焉,君子以为忍矣。论法:杀人者死。即原情未减,亦自有应得之罪,其得脱然无累也,幸矣!至观其毅然自投,无少违避,则不谓之伟丈夫不可也。

    译:

    袁州某位书生,年十六,丰姿俊美。偶然从学馆回家,路过一户人家,见屋内两面墙壁上挂了很多绣罗香囊,兰麝香气袭人,心里很喜爱。朝着门内大声问道:“香囊卖不?”有位美妇人出来见他,笑着说:“我家就是做这行的,怎会不卖?” 书生问多少钱一个,妇人假言道:“我丈夫带着这些东西,每天到乡里去卖,我其实不知道价钱。你如果想要,只管拿去,不须问价。”解下一只送给了书生,书生接过就回家了。因为妇人实际上是喜欢上了书生,借此表达情意,而书生并没领会。后来同学看到他的香囊,问他是从哪里弄来的,书生一点都不避讳。大家都以为他说的是假话,故意为难他说:“倘若你能不花钱多拿几只,分给我们大家,我们就相信;不然的话,就抢了你佩带的这只。”书生在众人逼迫之下答应了。

    下一次回家路过,就再次到卖香囊的妇人家。妇人见书生来了,满以为是提着衣服来相就的,急忙领到卧室。招待他喝完香茶,又设酒菜。书生莫名其妙地表示感谢,心想主人待客也太优厚了,打算告辞离开。妇人坚决挽留他,并用言语挑逗,书生还是没有明白。妇人又梳妆换衣服,打扮得十分华艳。有意无意地用指甲划伤了书生的脸,接着用手抚摸书生脸上的抓痕说:“郎君这张脸如同那郁李粉桃,差点被我吹弹破了。”于是取来镜子一起照,用脸颊去偎贴,好像是一对靠在一起的美玉。妇人无法把持自己,竟然搂住书生上床,笑着求欢。书生吓坏了说:“这算什么事,怎么能做这事?”决意要走,妇人搂得更用力。当时床头正好挂着一把剑,晃动之下嗡然作响,剑身出鞘三四寸。书生挣脱出来,拔剑对着妇人,说:“你不怕剑锋吗?”妇人笑道:“你忍心杀我,即便杀好了,反正我不让你走。”还将脖子伸到书生面前,书生竟然一剑挥下,回头就跑。

    到天黑时妇人的丈夫回来了,见到这个场面吓得大哭。有个邻人的父亲,也是妇人的义父,曾出入过自己家。丈夫很怀疑是他干的,便抓住送到官府报案。老人被重刑所迫,无辜服罪,被定案了。书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到县里自首,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本末,愿替死囚抵偿妇人的性命。妇人的丈夫一听,感概地说:“有妇如此,早该死了。还要感谢您的大德,替我杀了她,不然的话,她有辱我的事会更多。现今哪敢再连累你呢?愿撤诉回家。”县宰认为此人很有道义,同意了撤诉请求,并对书生以礼相待。

    这年学政来郡督导教育工作,书生被选入官办学堂读书。

    非非子说:书生真正的大丈夫啊!这样的事,不仅以不贪女色著名的颜叔子比不上,而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也难以做到。然而,既已接受了美人的贻赠,又进入了女子的卧室,与偷香钻穴者又有什么不同?那么“慎始”之道(译者注:慎始,一开始就慎重。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已经失掉。再到抱璧将投(译者注:指书生以自己的美貌将自身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按剑相盼,也不难远远逃离、再不见那妇人的呀?这样让妇人的名节得以保持、性命得以保全,这个德才是真正的大德。何必非要利刃相加,君子认为应当克制。依法而论:杀人者死。即便依法推究本情未得减免,也是自有应得之罪,他得以逃脱追究,已是大幸了!至于看到他毅然自首,丝毫也不回避,则不说是大丈夫也不行的。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耳食录译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耳食录译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耳食录译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耳食录译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