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紫衣吏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耳食录译著77 紫衣吏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原文:

    吾乡某翁,贾人也,饶于财而性吝,学者轻之。翁慨然叹曰:“所以不齿于诸君子者,不学故也。我老大,良已矣。我能教子,安见铜臭者之不书香乎?”

    其子方七岁,性奇鲁。援师教之,礼隆意盛。师感其厚,训牖百端。十年不能卒一册,虽寻常字义,莫能解也。师不得意,辞去。复请他师,亦未就。

    不得已,暂自督之,不使少懈。每夜三更,自携粥及果饵,往助其勤。至则书声琅琅,或对书默视,翁窃幸无师而其勤如此,虽愚可教也。后颇闻人言,其子实欺父,每夜假寐,闻父至则觉,父去则仍隐几耳。翁初不信,细察其故,盖缘住宅与书舍稍隔,未至数十步,有石当道置未安,翁经其上,辄沓沓作声,子乃闻而觉之也。其夜密从他道行,掣棒伺窗外,子果昏睡几上。翁气塞,谓“不肖如此,留之且辱己”,痛抶之。夜深无救者,其子竟毙于杖下。翁返内,亦不告其妻。

    经两日,将使埋之,忽其子趋入内,叩首翁前,自陈:“架上万卷书已尽读,大人何责之深也!”翁惊其复苏,叱曰:“尔不死,犹敢妄言!”取数册试之,背诵如流,不失一字,皆平生未尝诵及者。翁喜极,复令出与诸儒试,则皆莫能难,反难诸儒。并角文,文亦莫能及。于是皆惭伏流汗,匍匐称弟子。群知其天授,非人力也。向时轻翁者,皆愿纳交焉。

    翁详叩其由,子对曰:“是日杖死后,便有二神来相引。至一处,室宇如宫阙,中座一神如王者,指儿谓紫衣吏曰:‘是为某翁子,其父教子颇笃,惜是子太愚,宜为易其心。’史乃剖儿心出之,别以一心置儿胸,仍引还。故儿得复见天地,书亦无所不记也。”

    后举进士,登仕籍,天下仰之。盖吾乡先辈之擅名于世者。以传闻异辞,不能确定其为谁。

    译:

    我同乡某翁,是位商人,家财富足而生性吝啬,有见识的人都瞧不起他。翁感慨万端叹道:“所以让大家瞧不起,是因为我没有学问的缘故。我年纪大了,也就这样了。但我能教育好儿子,怎见得见铜臭之人就没有书香呢?”

    其子才七岁,生性特别愚钝。择师教子,待遇优厚。老师感激其优待,千方百计诱导教诲。但十年没能读通一本书,即便是寻常的字义,还都解释不清。老师不得意,请辞而去。又聘请其他老师,也不成功。

    不得已,翁暂且亲自督教,不使儿子有点点松懈。每夜三更,亲自带着饭菜及零食,到书房助他用功。每次到书房总听见儿子书声琅琅,或对着书默读,翁暗暗庆幸在没有老师的时候儿子还如此勤奋,虽然愚笨一点但还算可教。后来时常听人说,这小子实际上在欺骗父亲,每夜都在打瞌睡,听父亲一来就醒了,父亲一走就趴在书案上睡觉。翁开始还不信,仔细观察其中原因,是因为住宅与书房有一小段距离,不足几十步,路中有块石头没放平稳,翁走到石头上,总会发出咚咚的撞击声,儿子听见就醒了。这天夜里悄悄从旁边绕过,手持大棒子藏在窗外察看,儿子果然伏在书案上睡觉。翁怒气塞胸,说是“如此不肖之子,留着他将会辱没自己”,轮棒痛打。夜深没人救护,其子竟死在棍下。翁回内室,也没告诉妻子。

    过了两天,将要让人埋掉,其子忽然来到内室,在翁前磕头,自己陈述道:“书架上的万卷书已经尽读,大人的责罚为何如此之重!”翁对儿子复苏感到很惊奇,呵斥道:“你没死,还敢说大话!”取来数册书试试他,他背诵如流,不差一字,这几本书都还是他平生不曾读过的。翁非常高兴,又让他出去与多位读书人比试,却没有人能难住他,那些读书人反而被他难住。再比试作文,其文采也没有人赶得上。那些读书人从而深感惭愧流汗,伏在地上口称弟子。大家明白他得自天授,并非人力。以前轻视翁的人,从此都愿意与他接纳交往。

    翁详细询问根由,儿子回答说曰:“那天被打死后,就有二神来引导。到一个地方,屋宇像宫阙,中座上的一神像是个王者,指着我对紫衣吏说:‘这是某翁的儿子,其父教子很认真,可惜这孩子太愚笨,应当给他换个心。’紫衣吏于是剖出我的心,用另一个心放进我胸膛里,仍旧送我回来。因此我得以重见天地,书也没有不记得的。”

    后来考中进士,进入官员行列,天下景仰。大约是我家乡先辈中的一位名人。因传说不一致,无法准确断定他的真实身份。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耳食录译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耳食录译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耳食录译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耳食录译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