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掌管文思院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1127正文 第36章掌管文思院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公元1274年七月,南宋咸淳十年。宋度宗赵禥突然驾崩,年仅四岁的赵显即位,太皇太后谢道清临朝主政,实际难以掌握军政大权。先皇乘鹤西去,南宋恭帝刚初立,却是一件重要的国事,李庭芝、陆秀夫按照正常的惯例,前往临安晋拜见新君,一面汇报当前扬州的近况,一边将商定两准防御计划呈上朝廷,希望获得大力支持。

    南宋朝廷嘉奖李庭芝、陆秀夫两人功劳,竭尽全力的驻守扬州,誓死与元军抗战的精神。因为扬州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如果丢掉扬州重地,临安受到的威胁更多,将一败涂地。

    然而,令陆秀夫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朝廷将他留在京都临安,负责掌管文思院的事务。皇恩浩荡,而突如其来的任命,使陆秀夫感到十分为难,仅有听之任之,一时不知所措,但无论如何又不能抗拒圣旨,唯有服从任命。

    南宋朝廷文思院,仅属于工部的一个部门,专门掌握各种金银、犀玉、工巧之物的制造和金彩、素绘、装钿等,以及华美贵重物件的供应,以满足皇室仪仗,车马与服饰的需要。如此肥得流油的官职,对别人却是求之不得,相对于陆秀夫而言,总是情系扬州、心系抗元前线,极其不愿去的地方,最终迫不得已留下,实属皇命难违!

    公元1260年初,宋理宗景定元年,至陆秀夫入两淮幕府时,一直竭尽全力辅佐李庭芝,任劳任怨、功参帷幄、筹边靖野,真正的道义相许,鞍马相从,至今已经十四个春秋,甚至被罢官期间,两人也从未分开过,怎么舍得让李庭芝独自回到扬州呢?

    陆秀夫作为臣子,又不能抗旨不遵从,随心所欲跟随李庭芝奔赴前线,竭尽全力与元军抗争,仅有将李庭芝送到十里长亭,临安城外的一个地方,临走时的依依不舍告别。

    陆秀夫深情地说:“李将军,此次分别还不知何时,吾等才能再相见,望君多保重,扬州战势仰仗大人,费尽心机,可秀夫一时不能相助,忐忑不安!”他表露无可奈何神情。

    李庭芝毫不犹豫地说:“有道是来日方长,吾等定能再次相聚,共同驱杀来犯之敌,就此作短暂告别,望弟多多的保重!”

    陆秀夫与李庭芝此次分开,互道珍重,拱手垂泪而别,被人赞为“国士无双双国土,忠臣不二二忠臣。”表现他们之间难以割舍的情谊。

    陆秀夫送走李庭芝奔赴扬州,在文思院的工作比较闲适,时常的神情恍惚,彻夜难眠。他在太学深造,特别的酷爱理学,对理学有一定独特见解。所以,他开始研读朱熹的《孝经刊误》,发现其中还有商榷之处,然后,一边读一边记,最终加以整理,写成《编正孝经刊误》一书,可惜这一本书,一直未能留传下来,仅有为此写的一遍“跋”文,还有后代人传诵。有关跋的全文如下:

    《孝经》一书,古文不可得而考见矣。所可考者,《汉书•艺文志》、颜氏、刘氏,司马氏编次之文而己。要之,皆古文之旧也。秀夫幼而读之,莫觉其非,长而疑焉。涉猎罔非类是,莫敢有作为。既入仕,滥次西藏勾当,得朱元晦《刊误》一篇之。夫然后心目开明,欣欣然若有所得,于是与在馆诸同志因元晦之议,从而删削次第之。然而敢以粟丝己意,妄有所参涉于其间,以得罪于先正,庶几是经璨然可复,而元晦刊正之功不泯。圣世以孝治天下之化,或不能无少助云。

    陆秀夫所写一篇跋文,体现对前辈哲学家的尊敬,实事求是的做人品质,毫不掩饰的阐述观点。同时,陆秀夫为了追求真理,却是“当仁不让于师”的治学理念,贯穿于跋文之中。

    公元1174年,陆秀夫在繁忙军政事务之余,紧抓一点一滴的时间,倾心于写作一些诗词,并将历年来诗作编成一册,题名为《广陵牡丹诗卷》。广陵,指现在的扬州。

    每天,陆秀夫按时到文思院办理公务,心里却一直牵挂若师若友,亦友亦师的李庭芝。凡淮东传递的任何消息,都会勾起他对往日情景的温馨回忆。然而,如今在京都文思院供职,陆秀夫却身不由己,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仅有等待时机,再奔赴前线,助李庭芝一臂之力。

    陆秀夫似一匹关在厩里的骏马,心驰疆场却动弹不得,壮怀激烈却难有作为,悲凉与孤独宛如一阵阵的刺骨寒风,不时的袭入心头。从西线传来的战报,却是令人鼓舞的少、焦虑的较多,使其更加忧心若焚,坐如针毡。

    仅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元军连陷云安(今重庆云阳)、复州(今湖北仙桃)、鄂州(今湖北武昌)、黄州(今湖北黄冈)诸多重镇,两淮形势日益紧张。恰在这时,朝廷又任他为都堂禀议(尚书省的参议官),招授朝命辅政(参与国事),虽然比在文思院当闲差的好,但终究不能实现驰骋疆场效力的夙愿。

    同年的十月,元军更加猖獗进攻南宋。陆秀夫上任没多久,毅然决然地送上辞呈,请命赶赴淮东制置司,与李庭芝继续并肩战斗,朝廷答应他的请求,让他的恩师王应麟撰诏,授他为淮制置司参议官,并兼淮南东路提刑(提点刑狱官,掌管辖区内的狱讼及举刺官史)。

    其诏曰:“古者兵刑一致,猾夏奸究,皆士官所惩;献馘献囚,皆鲁泮之事。尔以通材敏议,久参察欲以情,斯可一战。乘轺飞檄,尔实兼之,所以拯黎元之命者在此。

    一份诏书,充分肯定陆秀夫的学术与能力,相信他凭籍自己才干,一定能辅佐李庭芝“拯黎元之命”。陆秀夫领到诏命,在京城临安妥善安顿一家人,只身前往扬州,协助李庭芝抗御元军。

    顿时,陆秀夫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扬州,迅速地飞到生来最为知已的李庭芝身边。然而,陆秀夫突然到来,使坚守扬州的李庭芝欣喜若狂,虽然想到会有这一天,但没有料到如此之快。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1127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112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112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1127》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