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步入幕府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1127正文 第27章步入幕府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公元1258年7月,蒙古人己经平定北方内部的纷争,蒙古国形势趁于稳定状态。然而,蒙古妄想灭亡南宋的企图,顿时油然而生,且更加坚定不移。所以,蒙哥大汗亲自率领军队,分三路南下攻击南宋,而南宋北疆西起川、鄂,东至两淮全线告急。

    由于王应麟大力推荐,朝庭正当用人之际,陆秀夫被推上历史舞台,担当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陆秀夫强忍丧妻痛楚,草率的料理倩娘丧事,满怀悲掉的伤感之情,匆匆地离开第二故居,接受礼部的委任,赶往贡院任职。

    蒙哥大汗率领大军攻宋,可谓气势汹汹,灭亡南宋之心迟迟不死,而且越来越猖狂。面临大敌当前的形势,战况十分的危急,南宋朝廷却是内虚不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整天不思如何抗敌,阻档来犯的蒙古人,将向蒙古国“求和”作为国策。

    南宋的重臣王应麟,经过反复考虑以后,终于作出果断决定,再三再四向朝廷疏陈廷策,从而得到宋理宗的重视,颁诏授王应麟主管“中书”(传达皇帝诏书,掌管宫廷文书奏章),“尚书”(转呈群臣奏章,并分管六部),“门下”(掌管黄门下诸事,如皇帝亲幸之物等),“三省”,并令其合议国事,权位近于宰相之职,使其在朝廷之中,终于有一定的话语权。

    王应麟对文天祥和陆秀夫两人都非常的赏识,敬佩两位年青人的才学。在文天祥与陆秀夫同登进士榜时,他曾经说:“得文天祥,予不胜喜!”;而陆秀夫“何让于祥”的话语。从这一些的话语之中,可以看出王应麟对陆秀夫又是何等的敬佩?然而,在进士登榜的第五天,因文天祥父亲去世,过度伤心。几天过后,文天祥扶柩返回老家(今江西省吉水县),并在家居丧三年,暂时不能赴朝廷供职。

    蒙古对南宋再次挑战,战势非常的严峻,正值用人之际,王应麟竭力推荐陆秀夫上任,前来朝廷担任要职。在朝廷的贡院,陆秀夫负责“选士”各项事宜,尽管无关于战争之事,却是为南宋选拔人才的职位。

    陆秀夫在贡院供职期间,兢兢业业,一丝不苛的处理事务。三年多的时间,他时刻的掂记前线战势,恨不得立即投笔从戎,驰骋战场,报效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直至公元1260年初,宋理宗景定元年,陆秀夫离开贡院,终于进入淮南幕府。

    公元1259年7月,宋理宗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市钓鱼山)一战之中,被宋军乱箭射中身亡。对于蒙哥战死沙场,忽必烈时常的悲痛万分,曾对天发誓:“聚蒙古之力量,加快灭亡南宋,以报杀兄之仇!”

    南宋朝廷万般无可奈何,仅有强化北疆的防卫,除诏令必须坚守襄阳、樊城,“双子城”以外,还对两淮地区(今淮南和淮东,包括徐州以南部分县,淮安、扬州两府下属各县,以及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正面对敌千数百里防线,尤其未敢忽视,必需加大防御措施,特诏淮尉李庭芝任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南宋制置使职务,负责经营与谋化边防的军官,有时兼辖几路的军务,可谓官高权重,相当于明、清朝代的总督。

    李庭芝(公元1219年至公元1276年),字祥甫,随地(今湖北随州)人。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宝祐中期知真州,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南宋将领中主战派的杰出人物。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少保、左丞相的职务召回李庭芝。而李庭芝与姜才一起转战到泰州,突围失败,被执殉难。

    李庭芝曾在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孟珙手下,担任机宜文字事务,具有一的军事才能。此次,他深知招授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担负责任重大,不可掉以轻心,面临蒙古军队强烈攻势,必须竭尽全力投入防御之中。

    李庭芝到任两淮制置使后,大力招致人才、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一时间幕府名声大震,可谓人才济济,有“小朝廷”之称。各路人马纷至沓来,加入抗敌的行列之中。

    陆秀夫久闻李庭芝有胆有识、文武兼备,如若在其手下工作,一定能够大展宏图,为国为民作出应有贡献。实现兴邦治国的远大志向。所以,陆秀夫极其盼望入淮南幕府。

    陆秀夫却是难得的人才,李庭芝早就知道其人,加之恩师王应麟又写信给自己,详细介绍陆秀夫情况:“称其精明能干,贡院的那一点事务,对陆秀夫而言,简直算不上什么事……”老师如此器重这位学生,可见他有过人之处。最终,李庭芝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陆秀夫聘到身边来,让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保疆卫国的远大理想。如此,王应麟与李庭之不约而同的想法,让陆秀夫进入淮南幕府之事,理所当然。

    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十月,陆秀夫妻子章倩娘因病去逝,未生育一个儿女。陆秀夫时常沉浸极度哀悼之中,惋惜世间多少美丽女子,却是红颜薄命。然后,陆秀夫奉父母之命,继娶赵氏迭婵为妻,重新组织家庭。至此,在陆秀夫生活之中,又增添几分欢乐。

    公元1260年初,宋理宗景定元年,陆秀夫告别续弦夫人赵迭婵,却逢新婚燕尔的期间,难舍难分的人之常情……然后,陆秀夫带领一批朝廷征选的有志青年,从京都贡院出发,奔赴淮南幕府驻地扬州,投身于抗击蒙古人的战斗之中。

    陆秀夫入仕以来,一直怀抱以诚待人,以才服人,得到众人纷纷地称赞!他进入淮南幕府后,更加谦虚谨慎,少语寡言,偶尔说上一两句话,表露鲜见锋芒。陆秀夫只知忠于君国,忠于职守,一味的埋头做事,竭尽全力为国为民。

    李庭芝每一次布置事务,陆秀夫都能妥当处理,使李庭芝深为器重。即“察其事,皆治”,这一句的含义,充分证明他的本领。不久,李庭芝任命陆秀夫担任“主管机宜文字”。此职务并非一般抄写的机要秘书,却是战区军事幕僚长,“以军领政”的副首长。

    虽然主管机宜文字属于地方官职,陆秀夫作为置制使的辅佐,在军政方面均掌握计划、执行、监督、考核与赏罚的职能。当年,李庭芝在孟珙手下曾担任主管机宜文字,倘若不是自己绝对信任的人,不会作岀如此的任命。实践证明,陆秀夫没有辜负上司的期望,工作卓有成效,能够妥善处理每一件事情。

    一旦时“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唯秀夫数人不去”,如此之语,可见李庭芝十分看重陆秀夫,也说明其有过人聪明智慧。除了陆秀夫的品德与才智之外,让其主管机宜文字的原因,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首先,宋制“以文领政,以文统军”,南方文人在军队中居于主导地位,北方骁勇善战的将领成为副手,导致发生许多猜忌与怨气,影响团结奋战的激情。然而,陆秀夫作为淮籍人士,可利用自己身份调解矛盾,弥补相互疏离的缺陷。

    其次,南宋的淮东地带濒海,流域之内港汊纵横交错,以水为胜,况且大运河纵贯其间,自北而南直达扬州,乡民依赖水道求生,更擅长于舟行。陆秀夫入两淮幕府,可以招致众多当地人参加水军,为李庭芝部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新的战斗力。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1127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112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112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1127》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