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考取进士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1127正文 第19章考取进士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公元1256年初,宝祐四年。那年,陆秀夫十九岁时,在父亲陆芳春的陪同下,与各地来到临安(今杭州)考生聚集一起,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在考试的空闲期间,陆秀夫认识来京应试的文天祥、谢枋得等志同道合的好友,兴奋不己。

    文天祥(公元1236年6月6日至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公元1282年,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谢枋得(公元1226年至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谢枋得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献岀生命谱写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谢枋得比文天祥、陆秀夫年长十岁以上,而文天祥比陆秀夫仅长二岁,他们均以兄自居,对陆秀夫称之为弟。陆秀夫敬佩两位兄长才学,深感差之甚远,谦虚的尊其学长,时常的与其一起交流,畅谈国事与社稷民生,可谓人生难得的好友,相敬如宾。

    陆秀夫与文天祥、谢枋得一见如故,似曾相识的臆想突兀,陡升相见恨晚的感觉……出身于乱世的三位才子,在南宋末期不期而遇,因为各自的才学与本领,使他们三人走到一起,有着共同理想,有着共同的追求,为末落的南宋王朝,最终舍生取义,确实难能可贵!

    倘若不以历史发展规律而论,探究古代杰岀人物献出生命的意义,所存在的实际价值……那么,他们英勇与无畏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留芳万古,传遍千秋万代……

    礼部主持的会试,总共举行三天。第一天考诗赋,第二天考论(论文),第三天考策(问答题)。二月初一,礼部公布会试录取名单,陆秀夫的名字显赫在榜。

    三个月后,五月初八。宋理宗在集英殿亲自主持殿试,仅考诗赋、论文两科目。考试结束,由主考官王应麟亲自阅卷,并作岀评分。

    王应麟(公元1223年至1296年)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

    王应麟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王应麟初步排列考取名次,再送呈宋理宗作最后审阅,决定进士名单,并饮点“三鼎甲”。所谓“三鼎甲”进士榜上前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获得前三名考生,由皇帝在进士名单中,使用朱笔点出,故称之“钦点”。

    集英殿的殿试结束后,宋理宗仅查阅前五份答卷,当场表示相当的满意,并指令把密封答卷的姓名打开。宋理宗看到第五份答卷上,写着考生“文天祥”名字,特别的兴奋,笑着说:“此天之祥,宋之瑞也!”

    宋理宗把文天祥答卷放在首位,把原来靠前的一份答卷,随手往后面一插,点完“三鼎甲”。宋理宗情不自禁的神情,微笑着离开。

    又过去半个月,到了五月二十四日。宋理宗“临轩唱名”,走到殿前檐下的栏杆边,依次呼名召见登第的进士。考试结果,文天祥高中头名状元,二甲第二名为谢枋得,陆秀夫为二甲第二十七名。本科同榜进士总计大约六百多人,而文天祥从此改字宋端。

    到了七月初四,登第的进士拜完黄甲(黄纸书写的甲科进士姓名榜),又到礼部的贡院(考场)集中,再互相介绍认识。在彼此叙述同榜之友谊时,所有人随意交谈,畅所欲言。

    陆秀夫对来自京口的王良臣,以及盐城的刘幼,感觉在千里之处遇见老乡,格外的激动不己。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旺旺。陆秀夫迫不及待走过去,向老乡表示诚挚的祝贺!

    陆秀夫高声地说:“刘兄、王弟两位同仁,同喜同贺!日后,共为朝庭共事,定当精忠报国,为民竭尽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表达的誓言还来说完,仅前一段话语。

    王良臣急切地说:“陆兄,满腹经纶,贵有宏图大略,使弟良臣自愧不如。今日,与秀夫兄相见,则三生有幸!良臣不才,还望今后多多的指教!”他双手拱起,一副恭敬的恣态。

    刘幼走过来,高声地说:秀夫老弟,吾等来自鱼米之乡的盐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缘千里来相会,男儿当自强,同喜同贺高中进士!日后,盼弟多于指点国事,不甚感谢!”

    陆秀夫高声地说:“今日皇恩渥重,吾侪当思报国,相勉为天下第一等人物,方为不负此举!”

    此时此刻,主考官王应麟正走过来,听到把陆秀夫听说的话,深感惊喜,并将其叫唤至面前,兴奋地说:“阅卷得文天祥,予不胜喜;今闻贤论,何让天祥?可喜!可贺!”他比陆秀夫年长十五岁,却被其赤心报国,做“天下第一等人物”的誓言,感概万分。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1127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112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112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1127》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