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回归故里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1127正文 第16章回归故里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光阴荏苒,日月如流,不知不觉许多年过去了。

    公元1250年,谆祐十年,陆芳春一家已经在汝山朱方镇度过十个春秋。在赵家庄园里,陆芳春与妻子惨淡经营,无丝毫的懈怠,半顷耕地越垦越熟,一片山林越管理越丰富,收入不断地增加,生活不断地改善;既赎回传家宝玉如意,又增添一个小儿子。小陆秀夫读书却特有长进,成为名儒二孟先生的得意门生,令父母感到欣慰!

    陆清夫一个很懂事孩子。如今,他己经十五岁了,眼见母亲自从生了小弟弟秀士以后,庄园里的活汁,再也不能多干。所以,他萌生辍学务农念头,打算和父亲一起干活,支撑家庭的经济与生活。

    一天晚上,陆清夫走到父亲面前,低声地说:“父亲,孩儿己长大成人,父母含辛茹苦支撑五口之家,还要供我与弟弟上学……所以,我向父亲请求一件事情……考虑停止学业,与你一起干农活,让小秀夫安心读书!”他悄悄地告知父亲想法,避开母亲赵氏。

    陆芳春脸上表露很难受,心头顿时辛酸,两眼噙满泪水,面对知事明理的清夫,吱唔道:“清夫……我的好孩子,你怎么胡思乱想……我……”他却说不岀来过多的话,家里急需一个帮手,此明摆的事情。让清夫停止学业,陆芳春于心不忍,觉得对不起大儿子。

    陆清夫看到父亲为难的样子,急切的宽慰父亲,低声地说:“父亲,我本不是做官的料子,在家帮助干活,对家庭尽一点责任,心甘情愿,反而感觉舒坦与踏实……再说,自己在空闲时,还可以自学成才。”

    陆芳春注视清夫的表情,坚定不移的神态,然后转过身子,低声地说:“有关停止学业之事,非同小可!我和你母亲一起商量,再问一下堂舅赵士诚,看他什么想法?”

    第二天早上,陆芳春把大儿子的想法,立即告知赵士诚。而赵士诚知道陆芳春的难处,叹了一口气,说:“清夫,一个好孩子,懂事知明理,知道担负家庭责任,你就随他心愿……我认为……”他再也不想多说。

    那一年,陆秀夫十三岁,二孟先生让他去参加县试。按宋考试制度,凡参加县试的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然后参加考试;反之,作为“冒藉”对待,绝对不允许。

    陆秀夫征得父亲同意,决定提前回到故乡长建里预习功课。几天后,陆芳春把家里事务交代给赵氏和陆清夫,并打点行李,与陆秀夫一同上路。

    父子俩过了江,换乘顺船至泰州上岸,沿着范公堤步行北上。最近几年,由于蒙古人忙于整治内部纷争,攻击南宋战火暂告平息,路上太平了许多。他们一边走路,一边谈话,饿了吃、累了歇,天晴行路、下雨搭船,并不感到吃力、不感到寂寞。

    父子俩走在范公堤上,陆芳春对儿子讲起范仲淹的故事。陆芳春长叹一口气,低声说:“范仲淹,北宋苏州吴县人,两岁丧父,母亲改嫁给一个姓朱的山东人。将范仲淹改名为朱说。他年少时很有志向,长大后得知自己唐代宰相范履冰后裔,然后感泣辞母而去,寄居一亲戚家里。从此,范仲淹昼夜苦读不辍,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而后,范仲淹把母亲接到身边,直到母亲去世后,才恢复原姓。”

    陆芳春停止脚步,又说:范仲淹担任东台西溪盐仓监时,亲眼看到唐代宗大历年间,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已有多处坍塌,海水倒灌,淹没大片的良田,百姓不堪其苦。范忠淹决心上书朝廷,请求将海堤彻底整治,以防隐患……不久,朝廷委派范忠淹任泰州兴化县令。他亲自率领四万民工,苦干四年,终于筑成一道防海大堤,长达一百八十余里,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海堤定名为‘范公堤’”

    陆秀夫曾经读过范仲淹(公元989年至1052年)所著《岳阳楼记》,聆听父亲的娓娓道来,忽然真正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意思和份量,对范仲俺更加钦佩与仰慕。

    踏上盐城地界,离家乡愈来愈近,范公堤继续向西北方向伸延,望不到远处尽头。堤外,筑堤取土挖成的串场河上,有几艘帆船正鼓浪而行,满载的货物,船体入水沉量极其深没;堤内沙质的田地,农夫们正忙碌耕作,间或一片果林展现,然后一望无际的田野。

    走在一路上,陆芳春又讲述岳飞“三垛败金兵”传说:“南宋高宗建炎年间,韩世忠率领的军队,在镇江将金兵杀的大败,纷纷地仓皇北撤,逃到盐城以南的丁垛时,与赫赫有名的岳家军遭遇,又打一个大败仗。岳飞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在刘垛、湖垛相继把金兵杀得丢盔弃甲,鬼哭狼嚎……”

    陆芳春显露特别的兴奋,然后,微笑说:“金兵副统帅完颜宗翰,女真族本名黏没喝,汉名粘罕,原金国相完颜撒改长子,金朝宗室大臣、将帅,传说其勇猛有谋,却穿着一身平民的衣服,只身逃亡楚州……”

    父亲所讲的过去故事,用心良苦,使陆秀夫十分的清楚,无非希冀儿子以先贤为榜样,做一个报效国家赤胆忠心的人。其实,陆秀夫早已立下志向,只要有机会,一定为国家与社稷尽心尽力,干出一番事业!

    陆芳春父子走了十多天的路,终于回到故乡长建里。

    长建里比十几年前平静许多。镇外,农田庄稼长势茂盛;镇上,街道两旁店铺早已开张复业,生意买卖相当兴隆。老百姓的脸上,再难找到愁苦的神态,因为近几年无战祸,没闹过严重的天灾。

    老家的房子十年没有人住,历经沧桑,外表模样变成破烂不堪,泥垒的院墙多处剥落,门槛长满了青苔;从砖缝里钻出的杂草遍及院子,屋子里尘封日久,霉气呛人。陆芳春迅速地找到铁锹,挖开泥土封堵的门窗,陆秀夫也卷衣捞袖,急忙打扫屋子。最后,父子俩又将桌凳搬到河边,冲洗干净……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1127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112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112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1127》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