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蒲良刀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峥嵘志第七十三章 蒲良刀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公孙瓒在阳乐逗留了三天,才带着两位从弟公孙范和公孙越去昌黎赴任。

    在阳乐的这三天里,张胤把辽东、辽西的大概情况给公孙瓒介绍了一下。同时,他也不忘和公孙瓒交流对待乌桓等胡人的想法。公孙瓒禀性强横,主张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张胤不置可否。历史上公孙瓒虽然在北疆打出赫赫威名,但是最终却败于汉胡联军,一蹶不振,到最后被袁绍得了机会。

    临行前,张胤拍着公孙瓒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伯珪还是要琢磨一下我昨日所说的。胡人是狼,对待胡人,一味强硬并不可取。要一手大棒,一手肉,一手硬,一手软。听话的,给些残羹碎肉,归化之,以为己用,他们会成为你身前忠心的狗;不听话,拿大棒子狠命打,打到服为止,最终目的还是要驯狼为狗,化为己用。”

    刘备和刘修在一旁听到张胤的话,若有所思。

    公孙瓒点了点头,拱手行礼,翻身上马而去。

    尾敦看着公孙瓒等人渐渐远去得背影,道:“老师,公孙长史似乎并没有听进您的话。”

    张胤道:“人各有命,随他吧!”张胤如今没有时间说服公孙瓒,也没有必要操这个心,他还要赶去碣石港巡视组建的船队情况。按澹台治的意思,最好是在入冬前,先从辽西到东莱走上一遭,趟趟路。

    澹台治早已经料到张胤会同意他组建船队的想法,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大量的准备。

    张胤到碣石港时见到了澹台恩。澹台恩年纪与澹台治相仿,面色黝黑,身材粗壮,肩膀很宽,显然有膀子力气。澹台恩看着似乎貌不惊人,与长期生活在船上的船工类似,但是张胤与其交流后,发现此人很有见识,对造船、航海、经商都非常熟悉。这样的人只要足够忠心,就是船队首领的好人选。

    对于澹台恩的忠心度,张胤并不担心。只要澹台治在自己身边,澹台恩就绝不会舍其而去。

    组建船队当然要有船。十几日间,澹台治网罗了四艘载重千石的大海船。其中一艘是他自己的,一艘是四海堂以八十万钱的价格买来的旧船被命名为“四海号”,剩下一艘五方社的,一艘是当地大商贾的。除此之外,还有载重三百石到七百石的各样海船数艘,船工、水手百余人。这样一支乌合之众的船队,管理起来显然很不容易。澹台治却并不那么想,一直跃跃欲试。

    “子承放心。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四海堂自己制造的海船组成的船队必定远胜于此。”澹台治说话间意气风发,他认为四海堂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张胤呵呵笑道:“是啊,总得有我们自己的船和船队,才能谈海上贸易。我已经让赵司马从军中挑选一百五十名熟悉水性的兵卒,分布各船,一为护卫,二为学习操船。明年,他们就是你四海堂船队的水手。”

    澹台治听了也是一笑。张胤对发展造船和海上贸易的支持,比他先前所想还要大得多。这正是他所需要的。有这样的上司,他澹台治要是不能干出些样子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次出海让陈诚和澹台恩一起去,澹台恩为主,陈诚为辅。让他们选个良辰吉日就出发吧!”张胤笑了笑,又问道,“田楷带人前去山中伐木,可有眉目?”

    澹台治道:“第一批木材已经伐下,据说正在往回运。只是路途遥远,运送不易。”

    “哦?在何处?”

    “造船所需的巨木远在燕山深处,我命人伐下木材后,沿山脚到山顶,以滚木铺就一条通道,然后放木滑下,再以牛马拖拽至封大水边,沿河漂流至海。在入海口处,用铁索拦截,收拢系在船后,拖曳回碣石港。至于那些散木、小木就简单得多,临渝山中就有不少。”古人运送造船所用的巨大木材,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对此,张胤也没有更好的建议,在后世他见惯了大型机械的威力,原始的运输、起重等方法他不如澹台治多矣。

    木材运到碣石港后,澹台治带领匠人进行防腐等各种加工处理。张胤留下来看了看,实在是让他大感失望,此时的工作效率实在是太过低下。特别是将巨木加工成板材,两人扯锯锯上一天,都未必能将一根圆木破开。张胤忍无可忍之下,冒着技术泄露的风险,设计、命人制造了一架原始的圆锯,准确的说是轮锯车床。为了能够将巨大的圆木吊装起来使用轮锯车床锯开,张胤又制造了一种巨大的使用复合滑轮的起重装置。有了这两样,工作进度被以数十倍的速度提升。澹台治见到后,张着嘴愣在那里至少有半刻钟。

    “子承大才,此两物非天人不能为也。”澹台治苦笑着对张胤道。他半辈子造船航海,从没见有人能够制造出这样的工具,以这样的速度工作。

    张胤一笑而过,也不解释:“此地之事就拜托修德了。吾先去令支,然后再回家一趟。”

    澹台治想了想就醒悟过来。上月蒲良说已造利刀百口,张胤此去令支自然是为了蒲良所造之刀。回家,想必是为了将要产子的妻子卢氏女……

    张胤的心思早已经不在此处,不等澹台治回答,上马即走。尾敦、张飞、典韦三人紧紧跟在身后。敖山送左师姊妹回黍谷山,此时还没有返回。

    路过令支时,张胤看到了蒲良所造的新铁刀,结合了百炼钢和覆土淬炼技术的新铁刀确实锋利无端,可斩甲十至十五扎而自身不损。如此锋利的环首刀,已经可以被称作宝刀。当年张胤送给凌操的冷月刀,恐怕也只能是略胜而已。

    如果新铁刀能够批量制造,那么将为辽西带来极为强大的助力。

    蒲良道:“子承所说之焦炭,我们已经能够以高炉炼制,确是炼铁良法。”

    张胤问道:“此刀可是以其锻造的?”

    蒲良道:“正是,此刀所用精铁尚不是最好的,也未有百炼。若是我亲自锻炼,使用最好的精铁,用此法所造出之刀当可斩甲过二十扎。”

    “二十扎?”张胤有些惊讶,他记忆中东汉时可造不出如此锋利的刀。如果蒲良如果真能够造出斩甲过二十扎的刀,那肯定可以完胜同时代的所有刀剑了。

    蒲良道:“理论上还可以更锋利,只是那种刀不能按子承所说进行‘量产’,做工实在太过复杂。”

    张胤掂了掂手中的新铁刀,道:“无妨。此刀就已经很好了,命你手下匠人大量铸造。另外,保密工作也要做好。”

    蒲良道:“诺!知道此法的所有匠人的家人都安排在城中居住。子承大可放心。”言外之意是匠人们的家人实际上成为了人质,活动并非完全自由,有专人监视。这也是出于无奈,张胤带来的技术实在是太过超前,任何有心人获得的话,都有可能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实力,不得不防。

    张胤忽然想起一事,问道:“烧炼焦炭产出的煤焦油,你们如何处理?”

    蒲良一愣,道:“子承所说‘煤油’,可是那种黑油?子承叫石炭为煤,那东西叫煤油倒也合适。”

    张胤笑道:“然。烧焦炭必产煤油,那也是好东西。”

    蒲良道:“煤油有毒,工匠们畏之如虎,皆弃之。”

    张胤道:“莫要扔了,都收集起来,运到阳乐。这东西有好多用处,以后还得下大力量研究它的提纯。”

    见蒲良点头,张胤心中却想,如果能炼出燃烧时不辣眼的煤油,销售出去估计也是好买卖。不过现在煤油的产量实在太少,仅占高炉中用煤总量的百之二三。

    张胤持刀到院中舞了一趟,感觉此刀刚柔并济,硬度、韧性都很好。舞动时心之所向,刀亦相随。收势后,张胤仔细打量手中之刀:窄身长刃,刀尖切刃而收;直脊稍厚,刃锋微弯,估计是因为使用了覆土淬炼之法;刀长四尺三寸,刃长三尺三寸,刃口锋利,花纹凛然;刀柄为木制,雕有横纹,柄后依然有环首造型。张胤大声赞道:“好刀。”心中却想着这刀柄为何比普通的环首刀长了许多。

    他心中想着,顺嘴就问了出来:“这刀柄为何长了许多?”

    蒲良走到近前道:“子承有所不知,这是冰台的建议。”

    “哦?”张胤看向蒲良身边的李艾,“李艾的建议?”李艾出黍谷山时,张胤赐字冰台。

    “子承你这些少年弟子,都不是一般人啊!李冰台年纪不大,但是有着玲珑心思。他说自己身子弱,膂力比不过重城(张雄),重之(敖山),笃道(尾敦),东卿(岳青),骁夫(沈烈)等同学,用刀时喜欢双手持握。军中的环首刀,柄长不过五六寸,太短,双手握柄不便,因此向我提了加长刀柄的建议。我也是试着造来看看,不知实战效果如何。”

    李艾站在那里笑着,倒也表现大方,与他数年前害羞胆小的性子大相径庭。张胤冲李艾点点头,微笑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交给赵司马在军中一试便知。”

    此刀刃锋微微有些弯曲,但是幅度很小,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弯刀利于劈砍,直刀利于突刺,可谓各有利弊。不过国人更爱直刀,后世直到隋唐时期的刀主流依然是直刀造型。此刀背脊挺直,刃锋自柄至尖逐渐收窄,实际上仍然属于直刀。只是张胤不清楚,蒲良如何做到刀脊直而刃锋微曲的。

    在张胤眼中,手中的刀更像历史上唐刀的样子,只是多了一个环首。这柄刀保留了环首刀的很多特点,但是毕竟有了微微的弧度,与时下的汉刀可算是不同了。基本的直脊和切刃保留了环首刀善于进行突刺,容易造成和矛矟一样的贯穿性伤害的优点,微小的弧度也使刀的重心更容易掌握,挥舞时在给敌人造成切割伤害的同时更节省气力。张胤琢磨着,或许可以制作直刀和弯刀两种,步战用直刀,马战选弯刀。

    蒲良道:“此刀既要大量打制,也该有个名字。”意思是想让张胤为新铁刀赐名。

    张胤沉吟片刻,道:“此百炼刀因你出世……就以你的名字称呼吧!”

    蒲良大惊,忙要推拒,张胤已将到刀柄塞到他手中,道:“你莫要拒绝,这是你的功劳,呵呵,蒲良刀……这名字挺好听的。”

    身旁李艾也笑着对蒲良道:“你总说你所造之刀是有生命的,你若拒绝,岂不是伤了此刀之心?”李艾与牧正都是蒲良的助手,两人分工,一个在令支冶炼厂,一个在阳乐正业堂工坊。

    蒲良苦笑摇头。那时是说笑的,李艾这小家伙却拿来揶揄自己。

    “无论是覆土淬炼之法,还是利用双炉冶炼精铁,于我都只是个设想,不想数月之间,子淳就已经造出了如此锋利的宝刀。子淳造刀神技,名不虚传。”张胤拍了拍蒲良的肩膀,“我近日无事,想着淬火为何一定要用水,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东西?”

    “不用水?”蒲良眉头轻皱,暗暗思索。

    “我听说极西之地有些胡人用牛马之溺淬刀,子淳为何不试上一试?”张胤循循善诱,“还有牛马油脂、血液都可以试试。而且……也未必一定只淬火一次,为何不试试先水后油,多次淬火?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张胤当兵时喜欢刀和匕首,对炼刀淬火多少有些了解。今日他将所知道双液淬火透露给蒲良,希望他能够在当下的冶炼基础上造出更锋利的刀来。

    张胤从怀中取出一幅帛书递给蒲良道:“这是我偶然得到的冶炼造刀之法,子淳拿去好好参详,当能有所助益。”

    蒲良接过,打开略略浏览,开篇三字:“宿铁刀。”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峥嵘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峥嵘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峥嵘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峥嵘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