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治疫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峥嵘志第六十九章 治疫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丘力居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是他清楚自己的实力,北不能制鲜卑崛起,南不能脱离汉国。乌桓夹在两大势力中间,常受夹板气,自己虽然号称乌桓王,但实际上徒有虚名。

    自从檀石槐一统鲜卑之后,鲜卑人便常常劫掠周边弱小部族,乌桓人也时常受其劫掠。前辽西太守赵苞有勇有谋,入辽西后与自己联合对付鲜卑人,几次击退柯最,部民的日子才好过些。谁想,才一年多的时间,赵苞便辞职回乡,留下一个胎毛未退的小子担当政事。据说现今这个小子在辽西大兴屯田,又鼓励民众经商,颇得爱戴。

    “他派赵芳前来,不知是何意?”丘力居端坐大帐之中,听属下报告。

    “请!”丘力居道。无论如何,总是要见见的。

    赵芳迈步而入,拱手行礼道:“见过大人。”

    丘力居呵呵一笑,道:“不知赵司马此来有吩咐?”

    赵芳道:“威德今天是给大人送礼来了。”

    “哦?礼物何在?”丘力居道。

    赵芳微微笑道:“礼在阳乐,不知大人有胆取不?”

    丘力居眉头皱起,脸色微怒,道:“赵司马这是何意?”

    赵芳道:“悯农长史愿意向大人购买奴隶,大人有多少,长史便收购多少。”

    丘力居心思急转,问道:“奴隶?你们要那许多奴隶何用?”

    赵芳道:“此事大人不用管。大人只需将奴隶运到阳乐,自然有人收购。”

    丘力居道:“我部中倒是有一些奴隶,但是还要用来放牧牛马,哪来多余的卖给你们?”

    赵芳道:“这草原、山林中,不知有多少部落,可都是听命于大人?”

    丘力居脸色更加难看,赵芳却不管他,接着说道:“若这些不听话的小部落都变成奴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

    丘力居眼睛一亮,他已经有些明白赵芳的意思了。

    “悯农长史愿意重金收购。青壮男子每人千钱,妇女半之,老弱递减。若是完整家庭,则涨一成。悯农长史亦愿用布帛、兵器、药物与汝交换。但只有一样,不收汉人奴隶,不得入汉境劫掠,而且……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赵芳道。

    丘力居听后暗自算计:“这个价格倒也过得去,更何况兵器药物之类的东西,更是稀有难得。只是不知为何不要汉人奴隶。”张胤清楚,他这么做会给那些被劫掠的人们带去极大的伤害,可是他不得不这么做,短时间内增加人口只有这个办法。但是他亦不愿意汉人因此受难,所以才扬言不收购汉人奴隶,期望乌桓人不去劫掠汉人。辽西所定的这个价格其实也说不上高,在中原一个美婢或壮奴至少要两到三万钱,现在这个价格不足其十分之一。但是对于丘力居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反正平时乌桓人对待战俘多是杀掉了事,只留下一些壮年男女而已。

    丘力居前后思量,觉得那个悯农郎君似乎并没有其他阴谋,便道:“赵司马远来,请尝一尝我族中的奶茶如何?”

    赵芳诧异道:“奶茶?是何物?”

    丘力居起身来到赵芳面漆,示意一名奴仆献上奶茶,赵芳伸手接过。

    丘力居道:“此是一鲜卑大商发明之物,以你们汉人饮用的茶叶入马奶中,味道甘甜。据那大商所说,可助消化。我现在日日都不能离他。”

    赵芳呷了一口,味甜,但是有股奶腥味,一时不好接受,不过他还是忍着全都喝掉了。

    丘力居大笑:“赵司马此来给我们带来的是好消息。我便送你一匹好马。哈哈哈……”

    赵芳轻笑不语。

    光和二年春,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联合辽东、右北平乌桓,四处攻击弱小部族,掳掠人口。一时间,幽州塞外处处烽火。无数乌桓和鲜卑小种部落以及山林中人都遭了劫难,缚身为奴。

    丘力居做着坏人,张胤自然不去管他。他现在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到了正业堂的建设上。正业堂的总部在阳乐城的南城,占地颇大。按照计划,依然是分批施工,先将一些重要的工坊建起来。蒲良现在日夜盯在这,连番说自己上了张胤的当了,他现在连一个冶炼炉子都没见到。

    虽然不断地叫苦叫累,但是蒲良的活干得仍是非常细致。其实令支山中的铁矿和冶炼厂也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张胤甚至抽调了一千屯田兵和两千鲜卑战俘去令支。

    二月之末,令支铁矿和海阳煤矿皆产出了第一批矿石。张胤带着蒲良亲赴矿山视察。当时蒲良见到令支的铁矿石道:“质量上乘,可铸炼上等刀剑。”

    张胤大喜,当即下令召集辽西铁匠至令支,张胤先前在黍谷山重金聘请的工匠也在其中,由蒲良带领熔炼铁石。第一批要铸造的当然是各种各样的农具,此乃辽西屯田急需之物。阳乐城中的正业堂工坊建造由李权代管。

    令支铁矿的含铁量相对较高,通过遴选之后,可以直接使用高炉炼铁。此时的炼铁法,已经抛弃了原始的以木柴作燃料的低温“块炼法”,蒲良直接使用石炭作燃料,利用人排,也就是原始的鼓风机增加进风量,将铁矿石、沥青炭也就是焦炭、石灰石等放入高炉熔炼。这种方法,在大汉的冶炼中心南阳已经被广为使用,当然蒲良更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熔炼方法,不被外人所知。

    虽然现在只建成一座高炉,但是已经能够看出熔炼的铁水质量,在蒲良看来令支铁矿所产铁水的质量十分不错,可得上好生铁。

    作为后世机械系的毕业生,张胤对于古法炼钢,也多少知道一些。他一眼就看出蒲良在利用高炉炼精铁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杂质太多。这种高炉实际上一种单炉,煤铁同炉,生铁置于作为燃料的煤之上烧软,煤中的杂质不可避免的会混入其中。而去杂是这个时代炼铁工艺中最复杂的问题,精铁中含有的杂质越多,越难以打制出精兵利器。很多地方铁匠虽知用石炭炼铁的法子但是却弃之不用,就是因为无法剔除杂质。也就是说单炉可熔铁水,却不适合炼精铁。

    当下,张胤直接跟蒲良交流,提出双炉炼精铁的办法。就是两个高炉相连,一个装煤燃烧作为火室,一个装生铁作为熔炼室,使铁与炭分离,利用人排鼓风,将火室的火流和热量鼓入熔炼室,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同炉炼铁杂质太多的问题。

    蒲良听完张胤所说的方法后,琢磨良久,之后重重拍了自己的大腿,道:“子承大才,这法子太好了……”虽然仅仅是增加了一个火室,但是却解决了这个时代炼铁最难解决的问题。时下像蒲良这样的铁匠一直纠结于该用费时费力的木柴火炼干净些的精铁,还是该用石炭炼铁然后再想办法去除杂质。如今他不用纠结了。

    张胤一并将后世炼制焦炭的方法说给蒲良听,嘱咐他以法试炼,逐渐以焦炭为燃料,代替木炭和普通的煤。焦炭与木炭和普通的煤相比,既相对纯净又能够达到很高的燃烧温度,因此最适宜冶炼钢铁。焦炭是现代炼钢所必需的原料,可惜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天然的焦炭,如果这个时代就能将其烧炼出来,必将大大提高铁质,彼时所炼之刀恐怕无需百炼即可轻松斩甲数十扎。

    不过张胤并未等到蒲良炼出精铁和焦炭就急忙返回了渔阳,因为从兄张亮自南阳传来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三辅、荆州、豫州、凉州等地爆发了大瘟疫,张胤的叔父张识染疫病危,幸有同郡涅阳人张伯祖,以术延之。

    对于自己这位叔父,张胤有着感激、亲情、恩情等多种情感。张识待张胤若亲子,当年也正是张识支持张胤筹建五方社,如今病危仍不忘让张亮在信中提及张胤与武脂虎之事。信中张识已经同意了张胤曲武脂虎为小妻。

    如今叔父张识病危,让张胤十分伤感。只是他对医疗所知极少,仅会一些在当兵时学到的一些简单的军事急救手段,根本帮不上什么大忙。

    大汉近年来真是命运多舛,祸不单行,地裂、海啸、瘟疫轮番来袭。建宁四年、熹平二年、今年,十年中三次大疫,百姓们伤亡惨重,民不聊生。

    大汉瘟疫泛滥可以归罪于匈奴人。《汉书》中记载了一名匈奴俘虏的话:“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从中不难看出,正是匈奴人用病死的动物,向汉军传播疫病。张胤对匈奴这个向全世界传播战争和瘟疫的民族没有一丝好感。

    张胤绞尽脑汁思考怎么才能帮上自己的叔父,毕竟自己从一千八百多年之后而来。要想对付瘟疫,至少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毒在传播,然后再寻求治疗之法。

    正当他张胤毫无头绪的时候,一个念头在脑中忽然闪现出来,他想起了张亮信中所说的名医张伯祖,如果他没记错,张伯祖应该是医圣张仲景的师父,而张仲景最著名的成就是撰写了医学奇书《伤寒杂病论》。张胤在当兵期间由于要应付在流行病爆发的地区执勤的任务,因此上级安排了不少关于流行病的急救知识课,当然是以西医治疗方法为主,不过当时也有一名老军医教授捎带讲解了治疗伤寒疫病的方法,还曾讲到张仲景。张胤记得当年那位教授曾经分析说张仲景生活的时代,中原爆发的流行病有可能是霍乱,并且提到了多个治疗药方,他当时基本上是当故事来听的,但由于有妖孽般的头脑,现在依稀还记得那些个方子,无非是四逆汤、五苓散、藿香正气散、桂枝汤、燃照汤等,可对应湿热、寒湿等不同类型的疫病。当然他可分别不出哪个药方对应那种病症,但他相信有张伯祖之类的名医定然分辨得出。

    张胤当即写信一封,将十余个方子记录其后,嘱咐张亮请张伯祖酌情使用,并将后世处理瘟疫流行以及预防的一些常用方法逐一列述二十余条,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隔离、用火烧尸、禁饮生水、石灰消毒、雄黄烟熏等等。张胤所写诸条,几乎可以说是后世防疫治疫措施的大体框架,很多都是后人逐渐积累经验才总结出的,在这个时空还不曾出现过。与那些方子相比,这些防疫措施可能才是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

    此举于张胤只能算是死马当活马医而已,是否有功效他自己都不清楚,而且南阳到渔阳近三千里路,民间快马送信至少需要二十多天,这也就是说,可能上个月洛阳、三辅、荆州等地就已经爆发了瘟疫。他甚至不知道信送到的时候,叔父张识是否还活着。

    张胤当然也想不到,就是因为这封信,他获得了多么巨大的声望;就是因为这封信,有多少后世三国时代赫赫有名的人物辗转投奔于他;就是因为这封信,让他再次得到了天子刘宏的嘉奖。

    ******

    卢纨素手款款,倒了杯清茶递给张胤,轻轻为张胤揉着太阳穴。

    张胤微微合上眼睛,道:“信已经连夜送走,但是即使路上顺利,送到南阳估计也得三月下旬了。到时候不知道疫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叔父是不是还能扛得住?”

    “叔父吉人自有天相,夫君不必过多忧愁了。”卢纨柔声劝慰张胤道。

    张胤微微点头。此事他也算是尽了力,剩下的只能是靠天意了。

    张胤转过身,将卢纨揽入怀中,轻轻摩挲卢纨的小腹,道:“这几日,可还有不适?”

    卢纨面色绯红,浑身上下洋溢着母性的温柔,低声道:“好多了。女子怀孕,都是这样的。母亲说待过些时日就会好了。”

    张胤闻着卢纨身上阵阵幽香,心中一片安宁,将搂着卢纨腰肢的手紧了紧。

    卢纨误会了张胤的意思,悄声道:“夫君……这段日子,纨儿身子不便……无法服侍夫君。不如,夫君到脂虎妹妹房中……反正脂虎妹妹迟早是夫君的人……”由于叔父张识染病,家乡南阳瘟疫流行,张胤此时不宜纳妾,遂推迟了娶武脂虎进门的日子。

    张胤先是一怔,然后不由得笑了:“我家纨儿倒是乖巧……呵呵,我哪都不去,就在这里陪我家纨儿。”

    卢纨心中欢喜,自家夫君心疼自己,爱惜自己,她当然高兴。卢纨将头埋入张胤怀中,轻声说着这些日子山庄中发生的有趣之事,又说自己知道有了身孕那天正好做了个梦,有一条紫色巨龙撞入房来……卢纨头次孕育生命,既激动兴奋,又惶恐不安,自家夫君在身边,她便想将心中所有的想法都说与他听。

    张胤拥着卢纨微笑,只听着不说话。

    窗外夜风徐徐,弯月爬上树梢,朦胧月光洒落黍谷山,宁静而安逸。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峥嵘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峥嵘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峥嵘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峥嵘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