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风雪回家路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峥嵘志第四十六章 风雪回家路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八月,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将万骑出塞击鲜卑。月余,汉军拓地两千里,可谓节节胜利。消息传来时,洛阳正是秋高气爽,一时间,朝野沸腾,百姓击掌相庆。

    朝廷中,主守之人闭上了嘴巴,主战之人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张胤在左署当郎官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除了偶尔去给董太后请安讲经外,甚至都没干过护卫之职,经常是邀三五好友游戏京师,或射猎,或饮宴,或吹笛。反正有天子和董太后做借口,也不怕旁人非议。

    今日,张胤只到宫中点了卯,就偷溜出来,与臧洪在开阳楼内温酒小饮。

    臧洪手捏耳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张胤问道:“子源可是担心臧中郎?”

    臧洪点点头,显然是被张胤说中心事。臧洪曾给父亲去信,劝父亲不要参与讨伐鲜卑人之事。其父并未斥责他,只回信说“职责所在”。

    “子承以为鲜卑人此战有何阴谋?”

    张胤饮下一杯酒,看着臧洪道:“我以为,汉军危矣!”

    “何以见得?”

    “汉军虽拓地两千里,看似风光,实则大凶。檀石槐命三部鲜卑大人迎战,但是却并无大战,且屡失领地,此事蹊跷。我猜想,应是鲜卑人引敌深入之计。鲜卑人此举,一能骄我军之心;二能引我军深入不毛,占据地利;三能拉长战线,使我军补给困难。若鲜卑人再行坚壁清野之策,我军粮草又能坚持几多时日?若粮尽,我军危矣!天气已寒,冰雪将至,茫茫千里草原大漠,何处是汉军归途?”

    “唉……”臧洪将酒饮尽,长叹一声。

    未等降雪,十月葵丑朔,有日食,汉军大败的消息就已传来,京师一片哗然。

    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重伤,夏育、田晏、臧旻三将只率数十骑狼狈逃回,数万汉军健儿埋骨塞外。

    朝野上下一片请杀三将之声。

    可是即使杀掉三将又能如何?

    这一次受苦的又是边郡百姓。可以想见,以鲜卑人的习性,未来几年会怎样报复汉国。而护乌桓、破鲜卑、使匈奴三营精锐尽丧,边境防守已无能为力了。

    “唉……”张胤听闻消息,也长叹一声,心中升起回家看看的想法,他出生之地渔阳将再次面临鲜卑人的劫掠,可是他如今的职责是护卫禁中,要想回家还得向左中郎将和光禄勋请假,一时难以成行,只得写了一封长信给张晟,让他提防鲜卑人,并提醒太守刘衷。

    夏育和田晏都曾是凉州三明之一段纪明麾下武将,在与羌人的战斗中屡次立功,本来是正在冉冉升起的将星,可是却因为这一战而变得黯淡无光。天子刘宏并未将臧旻、夏育、田晏三将斩首,而是准其用钱赎罪,最终将三人罢官削爵免为庶人。也许刘宏也认为这次失去理性的战斗与他的决定有关吧。

    不过此次汉军战败引发的恶果并未就此结束,鲜卑人自此以后在北方对大汉就拥有了心理和实际军事上的优势,寇边不断。

    臧旻因在战斗中受了伤,又被贬为民,心灰意冷,准备返回广陵射阳老家休养。

    臧洪向主管博士请了假,陪送父亲返乡。

    臧洪一走,张胤在洛阳就少了一位交心好友。每日往来宫中,时常在天子与董太后驾前,所见所闻皆是天子不政、太后不贤之事,刘宏在董太后和赵忠的怂恿下,开始筹备公开卖官,让张胤越发感觉烦闷。唯一欣喜之事就是见到了旧时好友虎贲郎王越。王越看来精神抖擞,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再熬些时日就有可能有所升迁了。张胤连番恭喜,约其入开阳楼痛饮一场,王越还送了张胤两柄短剑。

    数日后,张胤终于忍耐不住,向董太后提出请假,理由是回乡准备婚事。董太后倒是十分欢喜,当下就准了,还赐下锦缎十数匹。

    有了太后口谕,再去左中郎将那里就简单多了,毫不费力张胤就请下百五十日假期。

    张胤要回渔阳准备下聘之礼,安排明春迎亲之事,自然要与叔父张识商议。北返之前张胤先回了趟西鄂老家。

    张识提议从洛阳迎娶卢纨到南阳,婚礼应用诸物皆由家族承担,但是被张胤以父母都安葬于渔阳婉言拒绝了。

    张谟和崔萦对张胤恩重如山,他大婚之日又怎能不到父母墓前祭拜?何况母亲临终遗言也让他娶妻得子时到墓前祭拜。

    张识并未再三要求,只是说婚礼后让张胤携妻到南阳拜祭家庙,至于聘礼他准备好后直接送去洛阳卢植住处,就不用张胤操心了。并说先冠后婚才符合礼,让张胤在南阳家族祖庙中行冠礼后,再北上渔阳。张胤拜谢。

    古人极为重视冠礼,以冠礼为六礼之首。《礼记》曰:“冠者礼之始也。”行冠礼必在家庙,需要斋戒三日,沐浴着礼服,宾客见证。行过冠礼,即意味着人已成年,拥有了社会责任,需要履践孝、悌、忠、顺诸德行。正所谓:“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张胤斋戒三日,而后于张家祖庙中行冠礼。

    十一月二十,宜出行。张胤拜别卢植、蔡邕、张氏、张俊、卢纨、卢慎、卢重诸人,北返幽州,随行有四名张氏家族所养的庄客护卫。

    出司隶入冀州后,道路之间偶尔有流民扶老携幼,牵牛赶羊,艰难而行。

    张胤招来一名护卫,一指流民,吩咐道:“过去问问,他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那护卫答应一声,驰马奔向那拨流民。不多时,返身回来报告道:“主人,他们多是从云中、五原、代郡来,因边地胡人为祸,南下避乱的人。”

    张胤“嗯”了一声,没说话。云中、五原属并州,代郡属幽州,看来他猜测得没错,大汉北疆处处有胡虏寇边劫掠。他早已融入这个时空,成了地地道道的汉朝人,见到同族百姓如此失地离家、凄苦无助,大感气愤,恨不能扬鞭纵马率千万汉军精骑杀入草原大漠,驱除胡虏,复汉家河山。

    可惜他如今不过是朝廷一小小郎官,冲阵杀敌之事,一时只能想想而已。

    “唉!”张胤长叹一声,脚下一磕青兽,绕过流民,缓步而行。

    渐近幽州,流民逐渐增多。一路之上见得多了,张胤都有些麻木了。沿途冀州郡县官员,有贤良的就搭草棚救济流民,遇到心硬或贪腐的,对流民饥苦无动于衷,任凭其自生自灭。

    进入渔阳地界时,天上飘起雪花,雪花很大,也很密集,扬扬洒洒覆盖起山石草木。

    张胤紧了紧衣领,呼出一口白气,轻叹一句:“这雪下得好啊!”

    身边护卫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人嘀咕道:“这雪既冷人,又弄得地面湿滑,哪里好了。”

    张胤斜睨了那护卫一眼,微笑着摇摇头,喊一声“驾”,纵马疾行。

    是啊,这雪让人赶路不便,但是它并不是只针对汉人,鲜卑人也会行动不便。若是下得再大些,鲜卑人进攻边境的行动肯定会因此减少。

    只一个时辰,大雪将山川大地彻底埋了起来,官道之上雪深已没马蹄。眼前的黍谷山银装素裹,只是北风呼啸,吹得人两眼迷离,雪花飘飞间,难以看的清澈。

    过中庄向上,两侧有山峰遮挡,感觉风雪小了许多。

    到家了!

    张胤看着暮色中窈儿潭边隐约显现的巨大水车,心情激动:“这一走又是一年多,不知道两位母亲是否安好,窈儿变得什么模样了?”

    快到山庄门前时,朱红色的大门陡然打开,张晟穿着厚厚的裘皮大氅,带着几名少年闪身出来。

    远远地张晟高声叫道:“可是阿兄?”

    张胤催马快行,道:“是恨奴吗?”

    “是我,是我。阿兄你可回来了。”张晟紧走两步上前,一把拉住青兽的缰绳。

    张胤翻身下马,一拳捶在张晟肩头,满脸笑容道:“你这家伙倒是穿得精神。你怎么知道是我?”

    张晟腼腆一笑:“阿兄忘了咱自家的望楼了吗?”

    张胤恍然大悟:“一定是有人在望楼上瞭望,认识自己,迅速禀告了张晟。只是这么远,风雪又大,望远镜未必好用,怎么能看得清楚?”

    张晟拉过张胤的手,随口解释:“是瞭望之人见有人上山来,他们中有人认识阿兄的青兽。”

    张胤哈哈大笑,原来自己还不如青兽知名。其实这倒不是名气问题,而是目标大小的问题。

    张胤看向张晟的身后,数名少年身姿笔挺精神,都是第一批孤儿当中的佼佼者,张雄、陈诚、李艾、牧正等都在其中。

    张胤向张雄等人微微颔首,张雄、陈诚、李艾、牧正等人匍匐地上叩头问候,完全不顾地上的雪:“见过主人。”

    “起来吧!”张胤一摆手,和张晟并肩入内。

    张晟道:“还没来得及通知母亲她们。”

    张胤道:“无妨。正该我去拜见。”

    张雄等人自去招呼那四名护卫,张胤和张晟两人举步来到滕玉房前,叩门道:“姨母,胤儿回来了。”

    只听里面“啊”了一声,一人推开房门探出头来。

    张胤定睛一看,非是旁人,正是他的宝贝妹妹窈儿。

    窈儿笑靥如花,一下子扑上来,声音甜腻腻地道:“阿兄,你回来了。怎么回来前也不写封信来?路上冷不冷?今天雪好大呢!”

    张胤只感到一个娇软温暖的身子挤到怀里,只好用手环住,柔声说道:“窈儿还是那么多的话?阿兄回来不好吗?”

    窈儿仰头娇声道:“好啊好啊。窈儿很想阿兄呢!左师和脂虎她们也说想你呢!”

    滕玉也到门边,听到窈儿信口编排,啐道:“别瞎说。这么大的人了还胡言乱语。”又对张胤道:“路上可还顺利?”

    张胤轻轻推开窈儿,向滕玉施礼,道:“一路安全,只是路上流民众多,有时候会阻断交通,耽搁了些时候。”

    滕玉点点头,道:“胡人祸乱,苦了百姓了。不说这些了,快进来喝口热水,暖暖。”

    待张胤和张晟进了屋,滕玉又对张晟道:“恨奴去请你母亲。”

    张晟答应一声,转身出去。

    王蒲和滕玉的住所紧挨着,只一会儿工夫,张晟就引着母亲王蒲进屋来。

    张胤连忙起身,要给王蒲行礼。

    王蒲上前拉住张胤,没让他跪下去。王蒲仔细打量张晟一会儿。说道:“胤儿又高了,只是还瘦些。”

    张胤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身高已经超过八尺,只比卢植稍矮一线,面俊身健,英武不凡。小时候头与身不太协调的样子早已不见,多年在外历练,又有战阵经历,气质更显沉稳厚重。

    窈儿在一旁插嘴道:“阿兄越来越英俊了。”

    众人听了都是一笑。

    窈儿又道:“俊阿兄,怎么没一起回来?”

    张胤道:“他要跟着蔡议郎学习,哪有空回来。”

    窈儿一撅嘴,道:“哼!他是不想人家,等他回来,我定不饶他。”

    众人又是大乐。

    滕玉苦笑摇头,这闺女她是管不了了。窈儿今年已经过了及笄之年,平日知书达理,只是在张胤面前,娇憨不改。

    张胤收拾笑容,对滕玉和王蒲道:“两位母亲,儿此番请假三月,主要是为了明春亲迎之事。”

    滕玉笑着道:“此事我们已经有所准备了。”

    王蒲也笑。窈儿更是撅嘴道:“阿兄有了嫂嫂,就该不要我了。”

    滕玉拿手拍了纨儿一下,笑骂道:“又胡说。”

    张胤道:“我有了妻子,窈儿也是我的好妹妹啊!”

    窈儿秀目一睁道:“真的。”

    “真的。”听张胤回答,窈儿又开心起来。

    滕玉和王蒲忍不住又笑。

    张胤和张晟在姨母滕玉房中闲谈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去拜见鲜于瑞和崔琳。

    近两年来,山庄收敛的孤儿全靠鲜于瑞和崔琳教育,张胤回来得知二人也正在庄中,自然要去打个招呼。

    今日午后雪越下越大,鲜于瑞收了武艺课,只让少年们在教室中自习。此时正和崔琳一道去餐厅吃饭。他们两人一向吃住都与少年们在一起。张胤自后院出来正遇到二人。

    张胤深施一礼,朗声道:“辛苦鲜于司马、崔大兄了!”

    鲜于瑞须发已然皆白,但是精神矍铄,见是张胤回来了,胡须抖动,笑着道:“呵!胤儿回来了。你倒是清闲,留我与子珩在此受苦。”

    崔琳也在一旁附和:“然也。我现在整日忙的脚不沾地,按照你子承的话,那是忙得屁股冒了烟了。”

    张胤听闻,哈哈大笑。

    这“屁股冒了烟”是当时崔琳初来时,张胤对其说过的话。当时张胤一人讲课,根本没时间休息,他自我打趣说自己就像身后有火烤着一般,停不下来,忙得屁股都冒了烟了。今日不想被崔琳还了回来。

    一番说笑,更见几人间的交情。

    张胤上前拉住鲜于瑞和崔琳道:“走走走,我已让人安排酒饭,今晚我们痛饮。我还有些事情要与你们商量。”说完张胤不由分说拉着两人便走。

    待四人落座之后,张胤开口说道:“鲜于司马、崔大兄、恨奴,前次朝廷战败,鲜卑人进犯不断。可是我回渔阳路上也见到不少云中、五原、代郡等地的流民,但却很少见到渔阳流民。这是为何?”

    鲜于瑞道:“鲜卑人并未进攻我们渔阳郡。上次晟儿接了你的信,还通过李乾提醒了刘太守。渔阳上下也做了不少准备。”

    “哦?”张胤问道:“怎么会这样?”

    崔琳插话道:“不知是什么原因。中部鲜卑并未钞略渔阳郡县,倒是周边上谷、辽西都有鲜卑人出现。”

    张胤又看向张晟,张晟也缓缓摇头。

    张胤陷入沉思:“难道是鲜卑人内部出了什么问题?”任凭张胤怎么猜,也不会想到柯最仅仅是因为上次进攻渔阳被吓坏了,发誓不再踏入渔阳半步。

    片刻后,张胤道:“不想此事了。鲜于司马、崔大兄、恨奴,此次回来我是为了婚礼之事……”

    四人温酒边饮边谈,直至深夜。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峥嵘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峥嵘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峥嵘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峥嵘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