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恨奴三友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峥嵘志第三十六章 恨奴三友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熹平四年是闰五月,也就是说会有两个恶月恶日。

    这一年对大汉朝廷来说,也确实是多事之秋。先是四月时,京师周边七郡国大水,淹没良田万顷、百姓房屋无数;五月,鲜卑进犯幽州渔阳、广阳、右北平诸郡,掳走人口过万;闰五月,弘农、三辅蝗虫结群,泛滥成灾。

    而黍谷山庄相对要平静得多。自鲜卑人退走之后,张胤加强了对少年们的军事训练,特别是对矟戟刺击和射箭做重点练习,这也是从与鲜卑人的对战中汲取到的经验。

    黍谷山庄中的孤儿也增加到了近八百人,基本上已经接近黍谷山庄能够承受的上限,当然如果降低食宿标准,山庄能够收养的孤儿至少可以翻一番,但是张胤不愿这么做,因此他只能决定暂时放弃主动收敛孤儿的行为。而且,虽然他有着妖孽一般的身体,但是依然明显感觉精力不够用了,即使他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眠不休地讲课,也不能满足所有八百名孩子的教学,他只能另想他法。好在现在他已经找到了两个帮手,那就是崔琳和鲜于瑞。

    崔琳在刘衷处理鲜卑人袭击的事情上有很大看法,他认为刘衷懦弱、自私,并不是值得效力的人物,所以在接到张胤的邀请后,就辞去了主簿的职位,如今已经在黍谷山庄正儿八经地当起了讲席。

    鲜于瑞能够到黍谷山庄来更让张胤喜出望外,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鲜于瑞可算是渔阳郡中元老级的人物,和张胤的父亲张谟同样是受阉人迫害的党人,颇有威望,无论官宦、士人,还是武将、游侠都要卖他面子。

    鲜于瑞并非是张胤邀请来的,而是毛遂自荐,主动送上门来的。

    实际上,张胤对选择教授少年们的人极其严格,不仅为人要端正高洁有学识,还要能够跟他一条心。他这黍谷山庄之中实在是有太多难以告人的秘密了,不得不小心。而崔琳和鲜于瑞,一个是他的表亲,于张胤家有危难之时送信之恩;一个是和张胤父亲一起坐过牢的狱友,与他有师生之谊,都与张胤关系密切。

    崔琳和鲜于瑞的加入,使张胤相对轻松了不少。两人一个教文,一个教武,相得益彰。

    两人在黍谷山庄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对张胤刮目相看。

    崔琳见到了张胤制造的水力磨坊、望远镜等东西后,对张胤说:“子承的确大才,心思巧妙不逊汝祖。单这水力磨坊一项足可史书留名,造福后世。”

    而鲜于瑞则对张胤训练少年们的方法更感兴趣。这些孤儿少年在鲜于瑞的眼中,都是美玉良材,可堪造就,因此其十分用心传授少年们击剑、骑射等武艺和兵书战策,空闲之余还为少年们排演一些真正能用于战斗的阵法。鲜于瑞做这些事的时候浑然忘我乐在其中,整日乐乐呵呵,宛若重焕青春。

    有崔琳和鲜于瑞的帮扶,张胤终于可以腾出些精力来处理其他事情。计划中,他还有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等守孝期满后去泉州实地考察,建船坞造海船。在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后世无论是海洋贸易还是海洋物产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一点张胤自然是清楚的,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泉州也就是后世的天津,靠近渤海湾,有天然良港,正宜发展造船和海洋贸易。自从马赞出任泉州长之后,张胤就已经盯上了泉州。张胤现在手中有数千万钱的资本,单纯教养孤儿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投资海洋贸易或许是一条很好的路。即使乱世真的来临,有海船的话,也能避难海岛,算是一条后路。

    这一日,旭日初升,张胤带着三牲祭品到草庐后的父母墓前祭拜,姨母滕玉、乳母王蒲、张俊、窈儿等同在。

    到此时,张胤三兄妹为母守孝的三年之期已满,可以行除丧之礼,脱去孝服,再次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可以做欢喜、饮酒、远行、结婚诸事了。

    每每到父母墓前拜祭,张胤都会很伤感,这一次心情别样复杂:这两个将自己捡回家养大的人,带给自己的绝不仅仅是养育之恩那么简单,给予自己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和温暖,让自己感觉在这个世界上不是那么的孤独。

    忧伤的《红豆曲》再次飘荡在山谷之中,仿佛每个音节都带着深深的思念。

    陈诚与李艾并排而立,眼光看向北山草庐的方向。

    “主人真是至情至性之人,其对父母之孝顺,对弟妹之悌爱,都是我等学习之楷模。”陈诚若有所思地说道。

    “若非如此,主人怎能收留我们这些人。”李艾头也不回的说。

    “此曲真是神妙。窈儿先生说此曲是主人于母亲墓前谱就。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主人吹奏此曲。妙啊!”

    李艾点点头,没有说话,只留心听那《红豆曲》。

    少年们有些正在教室中上早课,听到张胤吹奏的悠悠竖笛声,一个个都凝神倾听,崔琳和鲜于瑞也没再继续讲课。

    “子承真乃挚诚君子也……”崔琳喃喃地道。

    窈儿眼中的泪珠滚滚而落,每次阿兄吹这个曲子,她都会悲伤难抑,哭的一塌糊涂。

    “阿兄,我好难过……”一曲终了,窈儿扑到张胤怀里。一边,张俊也走上前抱住张胤。

    “虎头孝顺重情义,阿姊在天上有灵,定然欣慰。”滕玉在一旁低声说道。

    王蒲抹了抹眼泪,重重的点点头。滕玉所说的正是她之所想。

    武脂虎侧着头,看着轻轻搂着张俊和窈儿的张胤,心中暗暗道:“这家伙倒是有些情义,或许他不是诳我,真的能帮我找到阿兄。”

    如今她已在黍谷山庄住了三个多月,整日和左师姊妹混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左师姊妹陪张胤来拜祭父母,她也就跟着来了。

    张胤和张俊、窈儿一起跪倒在墓前,磕了头。张胤说道:“父亲、母亲,请你们放心,我们兄妹定然能够互助互爱,好好的生活。不管有多么艰辛,我们也会努力奋斗,将我们张家发展壮大。请父亲、母亲在天之灵保佑。过两日,我要再赴洛阳,一是完成我的学业;二是为阿丑寻一位老师。儿就在此别过父亲、母亲。”

    自父亲张谟去世后,张俊一直跟在张胤身边习文练武,由于天生聪慧又勤奋用功,如今于文武之道也算初窥门径。加之张俊生的玉面秀容,体态风流,在渔阳郡诸少年中,声名最盛。

    张俊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也到了该出去历练拜师求学的年纪。长兄如父,近来张胤一直在考虑为张俊寻个名师。他心中最心宜的人选其实是自己的老师卢植,不过出于世家大族“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理,张胤还是决定另选他人。张胤确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蔡邕,一个是杨彪。蔡邕当世名儒,才学通古贯今,为人最是正直,实在是良师之选;杨彪忠直有节,博学多闻,其家乃天下有名望族,张俊若能拜其为师,得到的肯定不止学些经文那么简单。除此之外,马日磾、桥玄也可以作为备选。

    张胤站起身来,又拉起张俊和窈儿,然后对左师姊妹说道:“让人将草庐里的东西搬到山庄后院的房间里吧。留两名老仆在草庐中居住,代我们照看父母。”如今孝期已满,张胤等人也就没有必要再住在草庐之中了。

    说完,张胤来到滕玉身边道:“姨母,我们下山去吧。”滕玉擦干眼泪点点头。

    窈儿上前来搀着母亲胳膊,随张胤等人向山下走去。

    众人刚走了几步路,就见草庐旁山路上张鄂引着几个人向这边而来。张胤定睛一看,心中大喜。张鄂身边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晟。

    张胤哈哈一笑,紧走两步一把抱住张晟,欢声说道:“恨奴,居然是你。你这个家伙一走年余,也不知道给家里写封信。你这个混蛋。”张胤一拳擂在张晟的胸口,“倒是结实了不少。”

    张晟憨憨一笑,也不躲闪。

    “阿兄,想死我了……”张晟话到半截,一眼看到张胤身后的母亲王蒲,就再也说不下去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张晟几步来到王蒲身前,“扑通”一声跪倒:“母亲,我回来了。”

    王蒲矮下身子将张晟搂在胸前,流着泪说道:“我儿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王蒲又板过张晟,仔细打量。只见张晟比先前瘦了些,也黑了些,但是面容刚毅,眉宇间更显自信。张晟在外游历一年,餐风饮露,吃了不少苦,但也见识大开,颇有收获。

    张晟忽然叫道:“忘了忘了。”一把拉过张胤,说道:“韩大兄也随我来了。”

    “韩大兄?”张胤抬头看到随张晟同来的人中有一高大青年正满脸笑意地看着自己。

    张胤看着那人似曾相识,心念一动:“可是韩大兄?”

    “哈哈!”张晟在一旁大笑。

    “还记得辽西令支韩当否?”韩当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张胤还了一礼,拉住韩当的手说:“自从那日与大兄比箭之后,时时会想起大兄的神技。去年恨奴捎来口信说要随大兄去游侠历练,吾恨不能同往。今日终又再见,幸矣!”

    韩当与张胤相视大笑,皆喜不自禁。

    张胤见韩当身后还站着两人,都不认识,就目视张晟,意思是让他介绍。

    张晟一拍额头,道:“都怪我,险些忘了。阿兄,这是我新近结交的二位兄长,此是我大兄程普程德谋,右北平土垠人。”

    “见过悯农郎君。”程普长揖行礼道。

    “程普?难不成是……”张胤一听到“程普程德谋”几字,心中大惊,一时间忘了给程普还礼。

    张晟也不等张胤反应,又介绍另外一人道:“阿兄,这是我另一位兄长,凌操凌坤桃,吴郡余杭人。”

    张胤心中又是一惊:“凌操?莫不是被甘宁射死的那位?凌统之父?又是一员江东虎将啊!”

    “阿兄,程大兄与韩大兄一向交善,我们三人同行游侠,几乎踏遍大汉十三州。我等游历江东时,遇到凌大兄。我们按照阿兄所说,已经‘义结金兰’,结为异姓兄弟,我年纪最幼,是末弟。我算着阿兄当是在今日守孝期满,特意赶回来,三位兄长也执意跟来拜祭伯母。”

    这个时代,本来还没有义结金兰之说,张胤在以前当故事和张晟讲起过,张晟对此记忆深刻。这次程普、韩当、凌操、张晟四人意气相投,他就提出结为异姓兄弟,得了另外三人的赞成。

    张胤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个兄弟竟然跟鼎鼎大名的程普、韩当、凌操结为义兄弟。不过这样也好,如果乱世真的按照原有的轨迹来临的话,程、韩、凌三人或许也是一大臂助。

    张胤“啊”的一声,连连拱手道:“失礼失礼。一时走了神,怠慢二位大兄了。”

    程普、凌操脸上挂着微笑,毫不在意。

    之后,程普、韩当、凌操和张晟一起到张谟、崔萦夫妇的墓前祭拜。巳时三刻,众人才下山。

    送滕玉和王蒲等人去后院休息后,张胤问起张晟这一年多的游侠生活。张晟就说了自己和程普、韩当、凌操一起走过了哪些地方,如何行侠仗义,半路上如何击退贼人劫掠。张胤听完大感兴趣,怕案而起,扬言自己也要寻个机会出去游侠一回。

    将近午时,张胤摆酒窈儿潭边,宴请程普、韩当、凌操。

    时乃盛夏,天气炎热。可这窈儿潭边树荫之下,水汽浮升,清风徐徐,正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

    张胤、张晟、张俊和程普、韩当、凌操、鲜于瑞、崔琳等人席地而坐,饮酒谈天,好生快活。

    张胤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整个下午都和张晟等人赖在水潭之边。一番交谈,张胤和程普、韩当、凌操颇有些惺惺相惜,对彼此的评价都不低。

    几年不见,韩当变得越发壮健,气质更为沉稳。其实,这个月初,四人就已返回幽州,先回的令支。当时韩当正满二十,在家中行了冠礼,其父为其取字义公。

    程普年纪长,看样子应该有二十四五岁。生得端正俊朗,颇有风姿,善于应答论对,不仅有计谋策略,偏又勇猛难敌,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凌操比韩当小一岁,身材修长,皮肤黝黑,为人侠义有胆气,擅击剑、精水性、能操船,少年时即游侠于江海间,在吴会之地很有侠名。

    论名气,在这个时空,程普、韩当、凌操拍马也追不上张胤,但是交谈之中,张胤对三人极为推崇,鲜于瑞和崔琳对此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而张晟却极为高兴,这说明他的三位结义兄长得到了阿兄的认可和尊重。

    闲聊之中,张胤说起要和张俊去洛阳一行,准备将山庄中诸事托付给张晟和鲜于瑞、崔琳。张晟一听,当下就说不愿意留下,坚持要与张胤、张俊同行。

    “也罢。既如此,我们三兄弟就一起去洛阳。山庄中诸事就请鲜于司马和崔大兄多辛苦,内宅之事请滕、王两位母亲操劳吧!”张胤拍板定下此事。

    一旁韩当向程普说道:“兄长,不如我们与子明同去?”

    “呃……”程普沉吟不决,他倒不是不愿意,而是另有事情要做。程普家在右北平土垠县是大族,这次回家,家中已经为他在郡守府中求了个从事的职位。像他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弟,一生的发展路线多已被族中长辈规划好了,为了家族的生存,他们也必须遵从而行,这是他们一生都不能逃避的责任。

    “家中琐事繁多,这一次我就不跟贤弟一起去了。待子明贤弟回来时,可到土垠一叙。”程普最终还是决定接受家中的安排,先到郡守府中试试,毕竟他已经二十五岁了,不能一直这样游侠下去。虽然太守府从事这一职位并不是他的志向,但毕竟是正经事情。

    “无妨。大兄自去忙你的事。我无所事事,正好与恨奴同去。贤弟,汝怎么说?”韩当问的是凌操。

    “我当然同去。”凌操本来也要回返吴郡,倒洛阳转个弯自然无妨。

    “善!此次去东都,可以让我阿兄帮你们引见王越,那家伙剑术通神。上次去洛阳他正外出,几位兄长都没能见到……”张晟兴奋得手舞足蹈,一边比划一边说。

    晚饭后,几人谈兴不减,干脆连榻夜话,直至天明。

    五日后,程普返回土垠,张胤、张俊、张晟、韩当、凌操、居莫悉,以及张山、张鄂父子,一共八人南下直奔洛阳。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峥嵘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峥嵘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峥嵘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峥嵘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