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传家规忠义为先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峥嵘志第二十二章 传家规忠义为先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看着眼前这些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孩子,张山心中隐隐作痛。想当年,自己也和他们一样,饥寒交迫,生活没有希望。那年大疫,父母兄弟姊妹都没有熬过去,只有自己挺了过来,流浪街头,要不是遇到老主人,也许自己很快就会饿死了。

    张山想不明白小主人为什么要购买、收留这么多的孤儿。也许自家的小主人真的是天上仙童,谪凡来救助世人的。对小主人的吩咐他是不会质疑的,无论如何他都会去尽力完成它,就像他从来没有违抗过老主人的命令一样。前一阵子,小主人让他通知五方社的商队回返渔阳时路上收买些孤儿,他就照办了,也不问买孤儿干什么。

    这些孤儿一共有四十一人,十七个女孩,二十四个男孩,一个个都垂头束手,怯生生的站在那不敢动弹,他们都还没有摸准新主人的脾气,哪敢放肆。大汉国虽然律法禁止主人擅杀奴仆,但是实际上主人打杀一个家奴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不过是罚点钱而已。

    所有的孤儿都是五方社商队按照张胤的要求沿途买来的,这只是第一批,下一批也会很快送到。当初张胤只提了三个要求:第一就是只要六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教育起来更容易;第二是有残疾或痴傻呆苶的不要,这自不必说,张胤并不想做慈善院;第三就是有偷蒙拐骗等奸猾恶习的不要,这点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品质,其实即使有一些不合要求的孩子混进来,也没关系,以后逐渐清理出去就是了。

    大汉帝国允许私人购买家奴,大户人家的僮仆数千乃至过万也是常事。五方社商队购买这些孤儿也没有花费多少精力。近年来天灾不断,无数流民。比如,去年五月河东地震,之后又连降暴雨,爆发了大洪水;今年正月,三辅、荆州、冀州、兖州等地爆发了大瘟疫,死者无算;今年夏天,东莱、北海地震并引发海啸,毁家无数。加之大汉建国以来就存在的权贵豪族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致使百姓生存艰难,否则也不会在不久之后爆发蔓延全国的造反活动了。

    张山站在一众孤儿面前,大声说道:“都听好了,按我说的排好队。女孩站第一排,男孩在女孩后面站两排,高个的站这头,矮个的站这头。”

    张山以为自己说的非常清楚,孩子们应该很快就会排好队。没想到四十几个孩子开始是胆子小,不敢动弹,他催促了好久才笨手笨脚的开始排队。站队时又左右不分,高矮不知,站成了一团一股的,哪有队列的样子?气得张山五迷三道,他在张家生活了三十几年,当了十几年的监奴,手下也有奴仆婢女三五十人,今天竟然连这些个小孩子都摆弄不平,这让小主人会怎么想?

    张山瞥了一眼身后的张胤,只见后者面无表情,心下更为着急,只得上前拉住一个个子最高的女孩,让她站直,然后又拉过一个稍矮些的女孩,让她挨着站好。

    “你站这!站直喽!对,就这样。你过来,挨着她站好。快点,磨蹭什么?你们看什么?还不赶紧排队站好……”

    张胤看着这些孤儿笨拙地排队,心中叹道:“万里长征第一步啊!以后有的熬了。”

    张胤收留这些孤儿并不是像张俊想的那样单纯地作为家奴,而是要像对待学生、弟子一样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后世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张氏生存乃至崛起的基石。

    如今张胤已经有了经济上的支持。张家从五方社的第一笔买卖中分到了大约七千万钱,按照张胤和叔父张识的约定,他得到了其中的一半。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是事实上的确如此。

    就在前不久,在各地的五方社商栈还未完全建成的情况下,鲜于家和狐奴、安乐二张家就将族中放牧的五千余匹骏马,运送到了洛阳,一路上打着董太后的名号行事,自然无人敢于刁难。在董太后的建议下,天子毫不犹豫地命太仆袁逢将这批马以每匹六万钱的价格全部买下,留予宫中和军中所用。并且在朝议时,嘉奖了当时去洛阳运送马匹的鲜于银“为国养马,有功社稷”,赏赐了不少金钱缣帛。

    五千匹马竟然卖出了三亿钱,还受了天子嘉奖,让鲜于瑞、张脩等人目瞪口呆了好久。

    如此名利双得,又怎能不让人目瞪口呆?

    其实,当今朝廷所用的官马,原本有一套完整的供给渠道。分为官养马和民间养马两种。就官营养马而言,太仆掌管朝廷车马,下设负责养马厩的令、丞,监管分布在京师及近郊的官马场,在边郡地区还设有六牧师苑令,负责边郡养马,共领三十六所马场,集中在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主要供军马之用。而民间养马则是由百姓放养马匹,在规定的时候或战时由朝廷收购回来使用。以前朝廷也曾经向民间收购过马,可是没有任何一次是这么大规模的。每匹马六万钱的价格说不上高,但是也绝不便宜。如果没有张忠和董太后在背后推动,肯定也做不成此事。当然以后再想有如此幸运的买卖,明显也是可遇不可求了。

    朝廷在支付给五方社款项的时候,并不是全部支付的铜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缣帛、布匹,也有一部分是金银。当今,大汉金铁出产不足,百姓之间交易时也经常将缣帛、丝绸等东西当货币用。而且缣帛、丝绸等东西如果运到北疆的话,价值会翻得更多,在胡族中,经常可以用几匹缣帛就能换到一大群牛马,当然前提是得有本事运进去并安全的回来。

    张识将张胤应得的那部分缣帛、丝绸、布匹等都运到了渔阳,如今都堆在张胤在渔阳城中的家中。张晟带了不少仆人守在那里,并且有鲜于瑞族人帮忙照看。其余的金银和铜钱还在运来的路上。这段时间张胤也有些担心运输路上的安全,这可是比“生辰纲”不遑多让的财富,谁知道会不会引出“梁山好汉”来。

    下一步,张胤会将这些缣帛、布匹、丝绸等当做货物交给五方社运到胡人中去贩卖。他希望能把这些死物都换成钱,他的计划中有无数的地方需要用钱。当然这些都是后续要做的事,当务之急是尽快把这些孩子引入正轨。

    张山整好了孤儿们的队列,然后向张胤报告道:“主人,孩子们排好队了。”

    张胤走前两步,仔细打量这些惶恐不安的孩子,心中升起一丝同情,不过他的脸上没有表现出来。虽然所有的孩子都有些惊恐的站在那里,但是每人的表现还是有所不同。有的低眉顺眼,生怕新主人的眼光看过来;有的表情麻木,明显不知所然;有的手脚不安,一会儿捏衣角,一会儿抹鼻涕;有的眼睛滚动,显然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其中有三个人引起了张胤的注意。一个是个子最高的男孩,大约十一二岁,或许是因长期吃不饱所致,身上无肉,但是骨架颇大,更让张胤奇异的是,这个孩子敢和他对视,显然是个胆子大的;还有一个男孩频频瞥向前排的一个女孩,被张胤看到后,马上低下了头;最后一个是个瘦弱的女孩,她站在队列中,仍然用手搀扶着身边一个更为弱小的女孩。

    张胤将孤儿们打量了一圈,没有说话。这给孩子们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这正是张胤想要的结果,他迫切地想了解这些孩子各方面的素质,给予他们压力能够暴露出孩子们的弱点。

    “我是你们的主人……今日第一次见面,我只要你们记住八个字。”张胤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是却让孩子们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威势,许多人把头压得更低了。张胤今年十四岁,可已经是一家之主,是名闻天下的少年榜样,被不少名士所推崇,也见过不少天下知名的人物,比如杨彪、袁绍、桥玄等,身上的气场不知不觉地已经非常强大了,只是他自己没意识到而已。

    张胤看着这些孩子,一字一顿地道:“惟正是忠,为忠而义!”①

    这八个字是后世张胤很喜欢的一位学者提出来的,本来是说关羽的侠义精神的。他初次见面郑重强调忠和义,正是为了给这些孩子们灌输忠义至上的观念,引导他们成长为义士、信士,他可不想自己教导出来的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更不希望他们背叛自己。如果有必要他甚至会在教学过程中糅合一些主仆观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忠心度。张胤不会很傻很天真地认为,用后世人人平等的相处观念能将这些孩子拢在身边,那是脑袋被门挤了的思维。当然,“惟正是忠,为忠而义”的意义也绝不是限于对个人的愚忠,其本质应该是忠于“正”,而“正”可能是“正义”,也可能是“天道”,见仁见智。

    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知道“惟正是忠,为忠而义”的意思,但是他们朦胧的意识到主人是想让他们听话。

    “记住了没有?”

    底下一片鸦雀无声。

    “记住了没有?”张胤加大了声音。

    “记住了!”那个高个子男孩大声回答道。

    张胤用鼓励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说道:“你,重复一遍。”

    “惟正是忠,为忠而义!”

    “大声点!”

    “惟正是忠,为忠而义!”

    “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声音稀稀拉拉。有人带头,就有不少孩子跟随着喊。

    “我再问你们一次,记住了吗?”

    “记住了!”这一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出了声,当然女孩子们的声音比蚊子嗡嗡强不了多少。

    “重复一遍!”

    “惟正是忠,为忠而义!”

    “大声点!”

    “惟正是忠,为忠而义!”

    当所有的孩子都出了声后,张胤才露出一丝满意的意思。

    “下面,所有人去洗澡换衣服。”张胤向张山道:“你带他们去。”

    “诺!”张山答应一声,招来几名仆人奴仆婢女,带着孤儿们到侧院去洗澡。

    孤儿们这一动,又恢复到了散漫的状态,虽然不敢大声说话,但是有不少人悄悄地交头接耳。张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完成小主人的吩咐再说,连声催促孤儿们走快些。

    经过四个多月如火如荼的建设,如今黍谷山庄已经初具规模。不过建设的顺序让很多人都莫名其妙。比如,正厅和主人的院子只修好了地基,就停滞下来,反而是东西跨院的一应建筑和山庄围墙都已经修好了。

    这是张胤的要求。这三年里张胤一家要为母亲守孝,都会住在北山坡的草庐中,所以山庄中的正厅和主院都不是急需的了。如今天已入冬,一旦下雪结冰,施工就极为不便了,很有可能到时候需要停工等待春暖花开后才能继续建屋。而东西跨院是给孤儿们准备的,他们要在这里吃住和学习,自然要赶在隆冬前完成。

    东跨院分南北两个大的区域,中间有院墙相隔。北侧是休息区域,是准备给女孩住的“宿舍”,除了一个小院外,房屋都是按照后世学生宿舍的样子建造的,是一个挨一个的小间。每间房中都盘有一方土炕,能睡六个人。张胤原本想在每间“宿舍”中都摆上后世学校宿舍最为常见的上下铺的床,那样的话,一间可以住十二个人。但是由于考虑到北方寒冷的冬天和这个时代防寒的法子实在太少,他最终还是决定盘土炕,虽然每间房子都会少睡一些人,但是对孩子们的身体肯定是有好处的。

    南侧是孤儿们的教学区域,包括“教室”、“食堂”和“浴室”等。浴室中心是大的浴池,用埋在地下的陶管引了溪水进来,只要添加一些热水就可以洗了,这是张胤雇佣的筑屋匠人设计的,非常巧妙,只是在北方一到冬天就没了作用。张胤还“发明”一种淋浴设施,其实就是后世的花洒,让孩子们可以淋浴,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某些传染病。这玩意是木制的,和高台上伸下来的陶管隼在一起,虽然简陋易损坏,但是毕竟能够实现分别、站立冲澡的目的,他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西跨院同样分南北两个大的区域,北侧是男孩“宿舍”,南侧是客房、仓库和钟鼓楼等。

    这些孤儿们原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端,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情讲究个人卫生?这个澡竟然从未时三刻洗到了申时三刻,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据说皂角粉和丝瓜囊子都用去了不少。张胤听了哑然一笑,这得有多脏啊!“五讲四美三热爱”,古人做得不到位啊!

    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孩子们的精神好了许多,穿着青色的新衣,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有了些笑意。孩子们的头发都已经擦至半干,站在院子中倒也不用担心着凉,只是有些孩子的头发胡乱束着,显然是不懂得打理。

    孤儿们再次排队就比上次表现得好了许多。张胤点了点头,心想:“这些孩子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

    “现在,一个一个的来领自己的铭牌。”张胤又扫视了孩子们一眼,一指那个子最高的女孩,命令道:“从你开始。过来!”

    所谓铭牌,就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木牌,上面会写上每个孩子的名字。是张胤发明的,铭牌会钉在每个人的铺位边上。给每个人发铭牌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灌输自我意识,也为了以后管理上更为方便。

    张俊坐在一个案几旁,负责在木牌上写字。

    张胤让每个人都来领铭牌,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面试,他要了解一下这些孩子们的基本情况。毕竟通过眼神、动作、说话等是能看出不少的东西的。

    被张胤指到的那个女孩子,东张西望了一下,然后低着头慢慢走到了案前。

    “你叫什么名字?”张胤问道。

    这个高个子女孩最大的特点就是瘦,面有菜色,显然是营养不良。

    “三鸟儿。”女孩说话的声音很小。

    张胤还以为是听错了,哪有人叫这样名字的?张胤又问了一遍,终于确定这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确实叫做“三鸟儿”。

    “嗯……这个名字不太好,得给你改一个。你姓什么?”

    “唐。”声音还是那么小。

    “鸟中尊者为凤,凤属有鸾鸟。从今天起,你就叫唐鸾吧!”

    “诺!”唐鸾的眼睛一亮,心下高兴。其实她不太明白鸾鸟是什么东西,但是凤凰她却是知道的,那是母亲口中最神奇的鸟儿,这鸾鸟既然和凤凰有关自然也不会差了。唐鸾不禁对未来产生了一丝期望。她自小多受苦难,四岁起就开始帮助家里喂鸡养鸭、捡豆择菜,可惜家里一直未曾富裕起来,后来父母先后亡去,是好心的族人将其养至十岁。今年家乡大疫,她随着族人逃难,一路颠沛流离,几次险些死掉,到得最后被收留自己的族人卖给了五方社商队,来到了这个地方。

    张俊将“唐鸾”二字用悯农体工整地写在木板上,递给唐鸾。

    “也许在这里能过得好些吧……”唐鸾接过自己的铭牌时,心里闪过一丝念头。

    第二个女孩子就是那个引起张胤注意的男孩频频瞥看的人,年纪在十一二岁间,长相清秀,看着很安静的样子。女孩说自己叫牧月,张俊也未思考就在木牌上写下“穆月”二字,竟被女孩指正说写错了,言自己是卫康叔②之后,此“牧”非彼“穆”也。让张胤和张俊兄弟大为惊讶——这女孩竟然读过书。

    后来一问才得知,这个女孩是弘农郡人,下有一胞弟牧正,也就是在后排看她的那个男孩。牧正和阿姊分开站队,心里不踏实,才会总是看向自己的姊姊。他二人家中本来多有资财,幼时也曾读书写字。一年前牧家得罪了宦官曹节,被其陷害,最终家破人亡,父母都在狱中被屈打而死,姊弟二人被官卖为奴。

    这姊弟二人读过书、识过字,看着又是聪颖的孩子,张胤对其就有了更高的期望。

    张俊重写了一个铭牌,递给牧月,问道:“这次可对?”

    牧月脸一红,点点头,转身回到队伍中。

    剩下的十五个女孩子,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有不少是粗俗的乡中俚语,更有只知名不知姓的。对此张胤也不含糊,名字太过于粗俗的,就顺手给改个名字;不知道姓氏的,就指山为姓,统统姓“黍谷”。

    队伍中那个一直搀扶着别人的瘦弱女孩就自幼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大家见她可怜,就都叫她怜儿,因此张胤也就给她起名叫“黍谷怜”。黍谷怜扶着的那个小丫头叫鹿雪儿③,在路上生了病,体质虚弱,黍谷怜一直照看着她。鹿雪儿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性子,如今恹恹无助,只能依靠黍谷怜的照顾。

    张胤让仆人把鹿雪儿带到房中,又命人去渔阳城中延请医士给她看病。张胤后面还有吩咐,否则就会让黍谷怜去照顾鹿雪儿了。

    十七个女孩子中,牧月和黍谷怜年龄最大,都是十二岁,鹿雪儿和另外一个叫刘羡的小女孩最小只有七岁。

    男孩子中第一个来领铭牌的就是那带头背“八字诀”口号的大高个子。未等张胤询问,他就自报家门,说自己姓张名雄,今年十二岁。

    张胤对这个张雄很感兴趣。张雄是所有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据他自己说他是正旦日午时出生。这个家伙明显是性格坚韧又有头脑的孩子,身子的底子也不错,如果好好培养应该是个可造之材。

    那个牧正自不用多说了,优势是认识字,除了有些胆小以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也比较聪明。

    除了张雄和牧正以外,还有一个男孩让张胤感觉值得关注。那个男孩叫陈诚,个子不是很高,但是眼睛很亮,说话的时候很有条理,记事也清楚。

    不过让张胤有些担心的是,这批孩子中,竟然没有让他感到过于圆滑、奸诈、有太多坏心眼的。按理说,四十一个人,也就是后世一个标准班级的规模,按照“吃百样米,养百样人”的规则,这里面应该有些扶不上墙的“烂泥”才是。他不知道这是自己好运气爆棚,还是他压根就没有发觉隐藏其中的“烂泥”。

    其实张胤这也是多余担心了。这批孩子是托付五方社收敛回来的,而这次五方社商队的带头人正是鲜于瑞的侄子鲜于银。鲜于银年纪虽轻,但是为人忠正,办事严谨,他是严格按照张胤的要求选的孩子,也着实用了一番心思的。那些鲜于银看不上眼的孩子一早就被淘汰了,所以就出现了这四十一个孤儿整体素质比较高的情况。

    等到所有的孩子都领完铭牌,天色已晚,正是晚饭时间,院子中飘来了一股浓郁的肉香。有几个孩子如牧月和牧正姊弟知道这是肉的香味,而有些孩子这辈子都没有吃到过肉,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味道,只是觉得很香,香到人的骨子里去,身体的反应告诉他们,这肯定是好吃的东西。

    很多孩子都“咕噜”、“咕噜”地吞咽着口水,眼巴巴地看向肉香飘来的方向。

    有聪明的就看向主人张胤,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张胤能决定他们是否能吃到这东西。

    “那是红烧肉,很香很香的菜。还记得我跟你们说的话吗?”张胤冷冷地说道。

    孩子们心中一凛,脑子里马上反映出来了那“惟正是忠,为忠而义”八个字,正思虑间,只听张胤又说道:“今天我就交给你们第一个命令,那就是背诵家规。背下来的今晚就有饭吃,背不下来的——那就饿着吧!”

    ………………………………

    注①:语出《惟正是忠 为正而义——论关羽的忠义观》,作者:修崃荣。

    注②:卫康叔,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受封于卫国的牧(今河南省淇县南部),其后人以封地为姓,因此有牧氏。

    注③:鹿姓,也源于卫康叔的后人。卫康叔的支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后来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五鹿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鹿氏、五氏等。因此鹿氏族人大多尊封卫康叔为得姓始祖。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峥嵘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峥嵘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峥嵘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峥嵘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