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三师会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峥嵘志第十五章 三师会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正旦过后,卢植府中有两位大儒联袂来访。马日磾和蔡邕。

    马日磾是马融族孙,尽传马融所学,与卢植、郑玄并称为马融三大高徒,现拜谏议大夫。

    蔡邕是陈留郡圉人,师从胡广,是当今有名的大儒,精擅辞赋、书法、绘画、算术、围棋等,喜好抚琴吹笛,现被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续写《汉记》①。后世很多人知道蔡邕之名,是因为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不过此时蔡文姬还远未出生。

    卢植与马、蔡二人相熟,交情深厚。

    令张胤意想不到的是,马、蔡二人此来可以说正是为了张胤。

    原来马日磾受马勖所托说服卢植收张胤为弟子,之后因事牵累未能来看一看被自己族叔看重的少年到底是何等样人,心中一直记挂。今日正好有空,特意前来一见。路上正遇到蔡邕。蔡邕听闻马日磾要去卢植家中见悯农郎君,心中一动,就与其联袂而来。

    马、蔡二人也不用仆人通传,直接登堂入室,来到前厅。今日正值休沐,卢植正在堂上指点几个少年学艺。见马、蔡二人前来,连忙起身相迎。诸位少年也起身束手而立。

    卢植向着马日磾、蔡邕拱手行礼,道:“不知马大夫、蔡郎中前来,有失远迎,莫怪!莫怪!”

    马日磾、蔡邕一起还礼。马日磾道:“打扰博士休息了。”然后目视厅中诸少年,又问道,“哪位是幽州来的小郎君?”

    张胤赶忙上前行礼,恭敬地道:“敢劳先生询问。我是张胤。”

    马日磾打量着张胤,心中暗赞一声:“好个俊朗少年!”此时张胤身高接近七尺,由于常年习文练武,身体壮健又满蕴儒风,正是英气勃勃少年时。

    卢植在一旁介绍道:“此是马大夫,吾师族人。此是蔡郎中,文章、书法、音律皆是吾等楷模。汝等要多向二位先生请教。”

    马日磾和蔡邕连连摆手道:“子干谬赞”。

    张胤、卢慎、卢重、张晟、卢纨一起上前拜见。

    张胤悄悄打量马日磾和蔡邕。两人年龄都在四十左右。马日磾身材中等,面白短须,一派学者风范;蔡邕身量要高得多,鼻挺眉浓,双目有神,风度、气质俱佳。

    卢植、马日磾、蔡邕都是士林魁首,跺跺脚都能在士人中引发一场地震。此三人在一起极为难得,恰巧这三人都是张胤父亲张谟为其推荐的老师人选。思念至此,张胤忽又想到父亲,心中一酸。

    蔡邕恰在注视张胤,见其眉头一皱,吁了口气。于是问道:“小郎君似是心中有事?”

    张胤心中道:“这蔡先生眼力好毒。”口中答道,“父亲生前欲使我向三位先生拜师求学……如今见到三位老师想起先父,故而伤心。”

    蔡邕点点头,没有说话。只刚才那一幕,蔡邕就已经把张胤归为“我辈中人”了。其实今日蔡邕前来目的很单纯,他只是想与大汉有名的少年孝子见一面。蔡邕也是大汉知名的孝子。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风霜雨雪,都衣不解带在榻前侍候,曾经连续有两个多月没好好睡过觉。他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结庐守孝,事事遵守礼制。他听闻眼前这小小少年曾杀贼救父、一样结庐守孝三年,心中就有了相惜之念,所以跟着马日磾前来。

    马日磾佩服张胤的父亲张谟的直谏敢言、清正忠贞。马日磾的师弟郑玄,与张谟受李膺赏识相似,因为受杜密的欣赏举荐,在建宁元年那次的党锢之祸中被禁锢。其实,如果当时张谟没有那次上书之事,其结局或许也只是会受到禁锢而已,不会因此丢失性命。正是由于张谟的忠直、嫉恶如仇,才会有上书之举,因而被宦官所害。

    马日磾此来,一来是访卢植商议事情,二来也是借机见见故人之子。毕竟扶风马氏与南阳张家一向友好,他也与张谟很是熟识。

    众人落座之后,马日磾表明来意:“子干!吾此来,一是见见故人之子,二是伯喈前日有一议,吾以为然,今日特来与汝相商。如今士子所读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更有俗儒穿凿附会,甚至行贿篡改‘兰台漆书’②经字者,遗误后学。太学中有汝在内十四博士,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常因文字异同而生争端,学生弟子无所适从。汝应知之。伯喈意正定六经文字,以方便诸生。汝以为何?”

    卢植拍手道:“此事大善,千秋之功也,正该是吾辈所为!”

    蔡邕在一旁微笑点头。

    张胤心中一动:“此恐怕就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经吧!没想到师父卢植也参与了此事。”

    马日磾又道:“此事虽善,却甚为繁复。吾与伯喈打算再引几位宿儒名士共同参与,不知子干可有人选推荐?”

    卢植略一沉思,道:“北海郑康成最是合适,可惜已遭禁锢……还有一人,蔡郎中也相识。”

    蔡邕道:“唔?是吾之友呼?”

    卢植点点头,道:“堂溪伯并。”

    蔡邕恍然。

    马日磾问道:“此是何人?”

    蔡邕道:“堂溪伯并名典,是颍川鄢陵人。其人性严谨,才学过人,通今古经文,书法亦佳。前时刚为大长秋曹季兴(曹腾)向朝廷举荐入少府,翁叔不知其人也属正常。吾与其亦是初识。吾甚敬其才。”

    马日磾道:“此人合适否?”

    蔡邕道:“甚宜。”

    马日磾道:“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学识广博,治事严谨,亦是吾道中人。”

    卢植和蔡邕皆点头称是。

    马日磾大笑道:“有吾等几人协力,此事可期!”又问卢植道,“有酒否?”

    卢植亦笑道:“吾家中岂能无酒!”招来仆人温酒备菜。

    蔡邕附和道:“有酒岂能无曲。待吾抚琴助兴。”

    马日磾拍手笑道:“此议最善。”

    卢植赶紧命卢慎进屋取一琴来,递与蔡邕。

    蔡邕坐于一案前,将琴放置其上,伸出双手,轻拢慢捻,奏出一首曲子。曲音古朴粗犷,节奏铿锵有力,雄健处,如江河行地,清亮时,似日月经天。蔡邕弹奏此曲几能入神,大有天人合一之意,引人入胜。

    众人皆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张胤心中暗叹:“蔡邕之曲,名不虚传。”

    待曲音完了,马日磾鼓掌赞道:“尧弹琴,神人降。好一曲《尧畅》,真神曲也。”

    此曲正是上古琴曲《尧畅》,又名《神人畅》,传说是上古圣王帝尧所作。传说帝尧祭祀天地,有神降临,告知他“水方至为害,命子救之”,尧即作琴曲《神人畅》以谢神恩。

    待酒菜上来,卢植、马日磾、蔡邕三人落座,举杯尽饮,欢喜不禁。

    张胤、卢慎等少年也各据一席,只是有菜无酒。张晟见无酒可喝,郁郁寡欢。张胤也不去理他,只一心关注三位大儒。

    卢植之妻张氏出来相见一面即去。卢纨随即也跟着母亲回后堂去了。

    卢植、蔡邕二人都是豪饮之辈,能饮酒一石,真正是酒来杯干。马日磾在一旁也是不甘示弱,喝下不少酒水。

    饮到酣处,马日磾对张胤道:“小贤弟,听说你喜吹笛,七八岁即能自谱新曲。何不也吹奏一曲?”

    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而张胤的祖父张衡与马融相交莫逆,论辈分马日磾与张胤同辈,所以马日磾有此小贤弟的称呼。此事皆因为张衡、张谟父子二人得子都甚晚,才造成马日磾与张谟年龄上的巨大差距。

    蔡邕听到马日磾的话,也说道:“民间常有人说悯农小兄弟乃天上仙童下凡,能谱新曲、写新书,今日正好见识一番。”

    卢植在一旁,听马、蔡二人的对话,连连摇头:“这都是什么辈分?全乱了。”

    张胤连忙起身,不敢推脱,进内取来竖笛,吹奏了一曲《长相思》。

    曲罢,蔡邕拍手而起,道:“此曲大妙,果有新意。若改成琴曲,必定更佳。”

    张胤心中惊叹,不愧是千古音乐名人,果然琴艺精湛。此曲本是他学自后世,正是由琴曲改编而来,不想被蔡邕一下看穿。

    蔡邕又对张胤道:“小兄弟所奏此曲,技艺精湛,感情挚诚,已得曲中三味。只是此笛似乎与小兄弟不合,音色略有些滞涩。吾有一笛,可赠与小兄弟。”

    张胤这支竖笛正是他姨母滕氏早年所赠,当时是特意为幼年的张胤所做,笛子长度、孔距都与一般竖笛不一样。如今张胤已经长大,此笛就有些不相宜了。张胤念旧,一直不愿弃之不用。

    张胤谢道:“多谢蔡郎中。”

    蔡邕道:“小兄弟可愿将此曲传授于我?”蔡邕极爱音乐,擅抚琴 ,喜吹笛,遇到好曲谱,多愿记录下来。他非常喜爱《长相思》,执意要学此曲。

    张胤自无不允,应承下来。

    蔡邕道:“吾代汝向卢博士请一天假。明日小兄弟可来吾府中,取笛授曲。”

    “诺!”。张胤答应道 。

    卢植、蔡邕、马日磾三人交情匪浅,难得相聚,欢饮至夜方散。

    ………………………………

    注①:后世称为《东观汉记》,记载东汉光武帝至灵帝时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全书由班固、刘珍、蔡邕、杨彪、崔寔、马日磾、卢植等人编撰,历经自东汉明帝至献帝几乎一朝时间尚未最终完成。《隋书经籍志》所录《东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其余散佚。

    注②:东汉时,朝廷对各种经文都有一部标准读本,用漆书写藏于兰台,称为“兰台漆书”。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峥嵘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峥嵘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峥嵘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峥嵘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