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石室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通冥海眼第十四章 石室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正在这时,水波剧烈地一荡,带得我身子一晃,感觉被一根长条状的东西撞了一下,直觉撞上我的是一根粗大的链子。赶忙把手电和刺刀插进腰里,用手一摸,摸到了一根铁链,心里一惊。再伸出手往四下里一摸,又摸到了几根。

    虽然看不见,但我眼前仿佛灵光一闪,暗想,打开井口里不是听到水下响起哗啷啷的铁链响吗?如此说来,垂在水下的这几根铁链应该就是开启井口用的,顺着这几根链子爬上去,不就是井口的位置吗?

    想到这里不由精神一振,求生的本能让我一把抱住怀里的铁链,憋住气就往上面攀。

    握在手里的这根铁链足有成人胳膊粗细,也不知古人当初使用了什么冶炼工艺,这几根铁链泡在水里少说也有几百年了,但抓在手里却丝毫感觉不出一点锈蚀的痕迹。

    我憋着一口气攀着铁链奋力向上爬去,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人的体重在水里面变得很轻,只要找到借力点,上浮原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就这样刚往上爬了没几下就上浮了有七八米的样子,心想再有这么十几下就可以接近井口了。不觉心里一阵兴奋。

    正在这时,忽觉抓在手里的铁链由下而上剧烈地一抖,紧接着,一串粗大的气泡咕噜噜响着从水下冒上来,感觉这根链子的一头连着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不由得心头一凛,一道寒意透过脚心嗖地传到心尖上。

    只一停顿的工夫,手里的铁链抖动的愈加厉害,我几乎都要抓不住它了。突然,伴着四周的水波剧烈地晃动了几下,漆黑的井水又开始旋转起来。

    我这才发觉自己正处在漩涡中心的位置,可能是刚才四处探摸井壁的时候无意中又游回了漩涡的位置。漆黑的井水围着这几根铁链越转越快,我被水流冲得渐渐荡了起来,两条腿哗啷一声撞在旁边一根铁链上,疼得我一缩身子,不觉手上一松,呼地一声,高速旋转的水流一下把我从铁链上甩了下来。

    我用力憋住一口气,奋力想挣脱漩涡的吸引,但来自脚下的那股吸力大得惊人,在它面前整个人渺小的就像一片草叶,嗖一声就被卷了进去,一下子就又下去了十几米深。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秒钟,我就被水流冲得头晕目眩,再加上水压的作用,几乎就要昏迷过去,但残存的意识仍然感觉到高速旋转着的水流突然改变了方向,就像是猛地拐了个弯,不是向下而是向斜上方飞速冲去。

    虽然睁不开眼睛,但我还是感觉到自己被卷进了一个管状的通道里,被高速旋转的水流挟裹着,飞速向前冲去。

    突然,四周的水压骤然一变,感觉水下的空间一下子又开阔起来。

    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团朦胧的光雾,围着我飞速旋转着。我在这一片漆黑的水下呆了足有十几分钟,已经对光线变得非常敏感,不由一下睁开了眼睛。

    就在那一刻,借着那团旋转的光雾,我看到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迎着水流眨眼间就扑到面前。

    电光石火般的一瞬,根本来不及判断那是什么,就在那条黑影马上就要与我擦身而过的一瞬间,我本能地伸出手去,一把把它抱住。高速运动中的身体猛地一停,几乎把我两条胳膊都抻断了,憋在肺里的那口气也差点喷出去。

    就在我抱住那条黑影的一瞬间,耳畔嗡地响过一道轰鸣声,整个人还有湍急的水流都呼一声停住了。

    尽管高速旋转的水流猛地停了下来,但两条腿还是被惯性带得向前一甩,感觉一只脚踩到了石头上,便猛地借力一蹬,整个人一下子从漩涡里挣脱出来,借着上冲的惯性我奋力游动了几下,忽觉头顶一热,脑袋已经出了水。

    我大口喘着气,踩着水浮在水面上,抽出腰里的手电打量着突然出现在眼前这个神秘的空间。只见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十几米外的上方竟然亮着昏黄的灯光,这应该就是我在水下看到的那团光雾了。

    这时,我感觉到水面正在快速地下降,我离那团灯光正越来越远,急忙奋力向前游动了几下,无奈水位下降的速度极快,几乎抵消了我向前游动的力量,

    借着晃动的手电光,我突然发现水下有一个黑影正离我越来越近,由于水面下降速度极快,感觉就像它正从水下朝我冲来一样,急忙往旁边一个翻滚,避开它。

    伴着哗啦一声,那个黑影顶着一头水从我身旁冒了出来。我先是被吓了一哆嗦,定睛一看,只见一根雕花石柱随着水位的下降,正湿淋淋地从水面下拱出来,柱顶还蹲着一只雕工精美的兽头。顿时恍然,心说刚才被我一把抱住的东西原来是它。正想到这里,忽觉脚下一顿,双脚已经踩在了硬梆梆的石头上。

    我朝四周一照,发现随着水面快速下降,一道斜坡正从水下渐渐露了出来,只见脚下这道斜坡明显是人工从石面上雕凿出来的,它半没水中,看不出水下部分还有多长。

    我又顺着斜坡往上面一照,不由心里一惊,只见斜坡的尽头竟连着一间窄小的石室,那团诡异的灯光正是从这间石室里面射出来的。

    我站在斜坡上,盯着石室里射出的灯光,倒吸了一口凉气。正在这时,忽听身后水声一变,扭头一看,发现正在快速下降的井水猛地又停了下来,水色也变得更加清澈透明起来,平静下来的水面上突然出现了几团模糊的黑影。

    我顺着斜坡往下走了几步,打着手电一照,只见水面上漂着几颗骷髅和头发,还有更多的头发和骷髅正不停地从水下冒出来,其中有几只被水泡得都发黑了,黑洞洞的眼窝里仿佛正往外淌着泪水。

    我吓了一哆嗦,急忙向后一退,脚下一滑,一下摔倒在斜坡上,又顺着斜坡往下一滚,一条腿已滑进了水里。

    我慌忙抱住那根兽头石柱挣扎着爬起来,忽然感觉从水里抽出的那只脚上,好像从水里面带出来了个什么东西,急忙把手电光移到脚下,定睛一看,不由炸起一身鸡皮疙瘩,

    只见手电光照出的竟然是勾在脚腕上的一只白森森的手骨,水波晃动的水面上,还有几只“手”正被水波推动着,一晃一晃地朝我脚下伸过来。我不由大叫一声,一抖腿甩掉那只“手”,扭头就往斜坡上跑,一口气跑进了那间石室里面,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站住脚朝四周打量了一下。

    只见整间石室内空空荡荡地,地面和一人多高的石壁上全都湿漉漉地,应该是刚才水流涌进所致。石室尽头是一扇黑漆漆的大铁门,门扇上铸有一只巨大的怪兽头像,正怒目圆睁瞪视着我。

    再扭头朝两边一看,只见石室两侧的石壁上各凿有一排灯龛,十几盏青铜油灯正从灯龛里投射出绿油油的光芒,空气中,有一股子呛人的酸腐味道。

    盯着那两排放着绿光的油灯,我打了个寒战,隐隐感觉到了这间石室的诡异之处。

    先不说在这山谷下面几十米深的水下,什么人又为了什么开凿出了这间石室,就说眼前这十几盏油灯,难道它们在这里已经燃烧了成百上千年,在这密闭的空间里又怎么会有空气?

    正想到这儿,忽听从石室一角的黑暗中传来一阵“哧哧”的响声,我走过去打起手电一照,只见从我肩头脱落的那只氧气瓶正躺在地上,大概是被撞裂了,正“哧哧”地往外露着气。

    我顿时恍然,原来当初建造这间石室时,在灯油里掺入了适量的磷类物质,石室被封闭后,磷灯很快耗尽了这里的氧气自动熄灭,当气瓶被水流卷入石室,泄露出的氧气使燃点很低的磷灯在熄灭了千百年后又遇氧自燃。

    怪不得这里有股子浓烈的酸臭味儿,这应该就是磷的气味儿。想到这里,我急忙把灯龛里的油灯一一取出丢进水里,以免过快耗尽气瓶里的氧气,只留下一盏作照明之用。石室里顿时昏暗下来。

    我盯着地上的氧气瓶心中暗想,看来从水下回到井口已不可能,要想回到地面就必须另寻出路。如果有的话。

    站在这里往斜坡上看去,只见那根兽头石柱突兀地立在斜坡正中央,颇有几分一夫当关的气势,不知当初古人凿出这根石柱,究竟是何用意?

    正变得清澈的井水顺着斜坡涌到石柱前,就再也不肯向上涌动,仿佛受到某种约束似的,翻卷着浪花拍岸而回。

    此刻,平静下来的水面上漂着一层密密麻麻的骷髅和头发,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着,看得人头皮发麻。

    我盯着漂满尸骨的水面,想到刚才还飞速旋转着的漆黑的井水,恍如隔世。

    我定了定神,打着手电把整间石室细细察看了一遍,心说得赶紧想办法从这儿脱身出去,不然用不了多久,非得跟这些尸骨作伴不可。

    一圈看下来,我发现石室里除了灯龛里的那只油灯和一扇黑漆漆的铁门以外,空无一物。

    我注意到石室的内壁表面虽然平整,但细看上面的凿痕却是斑斑点点很不连贯。于是暗想,这间石室开凿得如此严整方正,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定是出自技艺精湛的石工之手,而石壁上的凿痕深浅不一、时断时续,应是石工凿石时两手颤动所致,说明当年的工匠是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水下工程。

    从灯龛里那盏青铜灯的造型看,象是秦汉或者战国时代的器物,而横在石室尽头的那扇铁门当是汉代的,因为冶铁工艺的最终成熟就是在东汉时期,也就是随着铁器的大量应用,才使得青铜器淡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在东汉以前不可能铸造出体积如此庞大的铁器。

    结合手上这盏青铜灯来看,这间石室开凿的年代应该在东汉前后,距今也有近二千年,当年的工匠们在没有潜水装备的情况下又是如何进入这里的?

    正思忖间,忽听耳畔的“哧哧”声渐渐微弱下去,想是气瓶里的氧气快要漏光了。

    得尽快离开这儿,用不了多久石室里的氧气就会耗光。我盯着那扇漆黑的铁门想到:既然从井口出去已无可能,只有想办法打开这扇门也许还能找到一条生路,当初设置这道门肯定有它的用途,铁门后面应该还有一个空间,也许石室的建造者当年正是从那里进入了这几十米深的水下。

    想到这,我举着手电把这道铁门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发现铁门表面全无一点锈蚀。这倒没什么稀奇,从石室被封闭的那一刻起,油灯很快耗尽了室内的空气,石室内部的小环境处于密闭状态,这里的器物自然不会有明显的氧化迹象,

    不仅这扇铁门,就是我手上这盏青铜油灯看上去也是簇新模样。如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和随葬品大都保存完好,是因为墓室密封良好的前提下,随葬品中携带的大量有机物在腐败过程中消耗尽了墓室里的空气,才使得辛追的尸身和随葬品得以完好保存。只不过后者是歪打正着,前者是刻意为之,足见石室的建造者设计的是如何的精妙。

    但奇怪的是,铁门与石壁的连接几乎没有缝隙,竟象是严丝合缝嵌在了石壁上,别说门闩、门锁,就连铆钉都没用一颗,整扇门竟然是整体浇铸出来的,想要打开它,一时之间还真是无从下手。

    就在这时,脑海中闪过一个字眼:“机关!”

    “对,这扇铁门如此坚固,仅凭蛮力根本无法打开,这间石室里肯定隐藏着开启它的机关。”

    可机关在哪儿?

    我又在空荡荡的石室里仔细搜寻了一回,还把所有的灯龛都探摸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了斜坡上半没水中的那根兽头石柱上。

    我下到斜坡上揽着石柱仔细端详那尊兽头,又抱住石柱试着转动它,费了半天劲我失望地回到石室里。

    看来,这根石柱不可能是开启铁门的机关,因为它和脚下这道斜坡是一个整体,和整座石室一样,是在同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雕凿出来的。而机关则应该是由不同的部件组装在一起,至少其中一个部件是能够拉动、扳动或者转动的。这根兽头石柱显然不具备作为一个机关的条件。也许这间石室里根本就没有开启铁门的所谓机关,即使有,也许在铁门后面。

    这样一想,心里涌起一阵绝望的念头。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通冥海眼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通冥海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通冥海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通冥海眼》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