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老神仙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通冥海眼正文 第五十七章 老神仙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自打出了这事儿,三哥的脸色也开始变得难看起来,一个劲儿追着我问:“虎子,你是不是在鹭岛与人结了仇?要不然就为了几万块钱,谁会兴师动众地追出好几千里地,这点钱连雇这几个刀手都不够。”

    没办法,事到如今我只好咬着牙把谎话编圆,不用说颇费了一番口舌。但看三哥的眼神飘飘忽忽的,知道也是半信半疑。

    那只“风雷玺”反正是得而复失,除了半只脚印,一点线索都没有,急也没用。还是考虑一下怎么收拾眼前的烂摊子吧?不说别的,砸烂了的家具得赔吧?要是就这么一声不响地拍拍屁股走人,不说情理上讲不过去,我恐怕这辈子到死也不敢再回老家来了。

    千头万绪暂且不去理它,当务之急是先弄点银子花,于是跟志伟商量把那几根虎骨卖了。志伟一听,“考”了一声,一拍脑门:“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我找出那几根虎骨,从里面挑了一根交给大表哥,托他去问问他认识的那位老中医,看看能值多少钱。大表哥捎来的回话让我和志伟大喜过望。对方说有多少就要多少,按重量称,一两一千二。

    志伟一听就从椅子上跳起来,把两只大手都搓得通红,嘴里还没忘记数落我:“我早说嘛,当初要是听我的,多拣几根回来,不也就……啊、啊?”

    兴奋之余,我猛然想起从玄阳子墓里带出来的那块“水魄石”,便找出来托大表哥一块带给那老中医看看,这东西是否真的值钱。

    听到点风声的三表嫂,见了我们虽说还是没有好脸色,却再也没提撵我们走的事儿。

    本来卖虎骨这件事儿,我是想全程让大表哥代劳,我和志伟都鼻青脸肿的,实在不适合抛头露面。

    没想到志伟嚷嚷着非要亲眼见见那老中医,我知道他是多心了,但又不好说什么,看大表哥也没表示什么异议,只好由他。

    第二天,我和志伟早早起了床,一人抱着一个脸盆,把整张脸都浸在冷水里泡了泡,不然,两人一本正经又鼻青脸肿地同人家谈价钱,甭说别人,我们自个都觉得有些难为情。

    那一刻,两人都恨不得把脸上的淤青搓掉,尤其志伟,硬是把一张大脸洗的,比大街上的小姑娘屁股都白。

    一路上,大表哥边开着车边给我和志伟介绍,把那老中医说得跟神仙似的,听的我和志伟一愣一愣地,跟听传奇一样。

    大表哥说这老中医在方圆几百里都有名的,是个世家子弟,几百年来耕读传家,行医济世。祖上曾经出过不少名医和朝中显要,乾隆皇帝就曾为他的祖先题写过一块“一门四进士,二朝三翰林”的匾额。据说那块匾是用采自云南深山里的金丝楠木制成,上面御笔镏金,名贵异常。可惜文(革)时被红卫兵砸了个稀烂,又一把火烧成灰烬。

    听到这里,志伟叫了一声:“考!御赐的匾,搁现在怎么着也得值个一二千万吧?”

    解放后没几年,从省城来了一辆小卧车把他接走了,后来才听公社的人说,小卧车是来接他到省城去做省文史馆的馆员,据说比当时的县长待遇都高。

    听到这里,我禁不住打断大表哥,问道:“你说的这老神仙今年有多大岁数?”

    大表哥伸出手指头比划了一个“1”,然后是“9”。

    我一乍舌,心说,好家伙,还真有能活的啊。

    志伟也嚷嚷道:“我的妈呀,一百零九,那不真就是个活神仙了。”

    大表哥接着说,谁知好景不长,不过几年的工夫,老神仙头上扣了顶右派的帽子又回到了村里,这回可没有走的时候风光,是坐着一辆去县城拉粪的驴车回来的。

    反右之风还没消停,文化大(革)命又接踵而至,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不仅过去他们家的佃户找他的麻烦,连县里的红卫兵也跑来批斗他。老神仙禁不住折腾,干脆躲进了深山里,直到文(革)结束,才从山上下来。经此一劫,老人家心灰意冷,潜心医理,再不问世间的俗事。

    车开了一路,大表哥讲了一路,我们也听了一路,直听得我和志伟唏嘘不已。人还没见到,已对那老中医起了肃然之心。

    车子拖着一道烟尘,在乡间土路上一路向南,跑出有二三十里地,颠簸着拐进一个山凹里。穿过一座石拱桥,又驶过一片杂树林,大表哥放慢车速,指了指前面的两座石牌坊:“到了。”

    只见前面的山脚下出现了两座青石牌坊,横跨在一条石板路上,虽高大气派,但一看就知道是被砸毁后又重建的,新旧石料拼接的痕迹非常明显,前面一座坊额上刻着“祖孙翰林”四个大字,后面一座则是“术比岐黄”。

    大表哥把车停在路边,领着我们从牌坊下穿过,沿着石板路往一片竹林里走去。

    我抬头一看,只见竹林上方浮出一座建筑物的轮廓,高大的马头墙上,飞檐高挑,甚是气派。白墙黑瓦被翠绿的竹林一衬,鲜明如画,竟然是一座徽派风格的大宅第。

    想不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还藏着这等人家。正这样想着,忽听竹林里面有动静,鸡声人语从竹影后面隐隐传出来。

    穿过竹林,迎面是一堵残破的砖墙,墙面上残存着几个模糊的字迹——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立在墙下的几根拴马桩,顶端的石兽都被砸得残缺不全。两样事物戏剧性地凑在了一起,让人想起那段如烟的岁月。

    本以为这老中医如此神奇,门前必然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可眼前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不由心生疑惑。

    大表哥看出了我的心思,道:“这老神仙规矩奇多,医院能治好的病他不给看,只有疑难杂症或别人看不好的病他给才看。不管多难瞧的病症,一经他的手,没有瞧不好的。”看我和志伟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接着又补充道:“哎,这可不是我夸口,每年春节,连县长都来给老神仙拜年。”

    说着话,三人来到大门口,还没上台阶,就已经闻到从院子里飘出来的药香。刚一迈上石阶,我和志伟就被大门两侧的一对石鼓吸引住了。

    因为年深日久,两只石鼓表面都变成了黑色,被摩挲得锃亮,志伟忍不住蹲下身来摸了摸道:“这东西有年头了,再加上这雕工,这要是弄到鹭岛,怎么着也值个三四十万吧?”

    我怕被人听见,赶紧把他拉起来,跟着大表哥走进了院子。一进门,就看到院子里散养着几只土鸡,正在悠闲地信步,看我们进来,只是侧着脑袋瞥了一眼,根本没拿正眼看我们,仿佛知道它们的主人不一般,连带着它们也高人一等似的。

    倒是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两个小童,见来了生人,丢下手里的竹马好奇地迎上来,又跟着我们穿过天井进了屋,绕到我们面前盯着我和志伟的脸看,看得我俩脸上都热辣辣的。

    我抬眼一看,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坐在一张木案后面,正在端详手上的一件东西。心说这位就是老神仙无疑了。

    没等我看清楚那老神仙的样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快步迎上来,看样子不是老人的孙子就是徒弟,一看就知道这人和大表哥很熟络,他把我们让到椅子上坐下,把两上小童哄出去玩,接着又忙着给我们沏茶倒水。

    我打量了一眼这间高大敞亮的厅堂,只见屋子正中放着一架宽大的药案,上面供着一盆水仙,旁边摆满了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药具。后面的墙上挂有一副字轴,字体是遒劲的汉隶,笔势雄健,力透纸背。

    “医者仁术,好自为之。”

    再看坐在下面的老人,须发皆白,额头和颧骨都鼓起老高,两腮都凹陷下去,感觉整个人瘦得只剩了一把骨头,连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显得空荡荡的,但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怎么看都不像近110岁的人。

    果然是仙风道骨,迥异常人。

    我和志伟都鼻青脸肿的,本来就有些心虚,一看这老神仙一副世外高人的样貌,更是紧张得像怀里揣了只兔子。

    我决定以攻为守,主动出击,争取速战速决。要不然鼻青脸肿地坐在这里,让人家看来看去的,这滋味实在不好受。于是起身掏出那块“水魄石”说:“请老神仙给掌掌眼,看这是味什么药材。”说着,双手递过去。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通冥海眼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通冥海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通冥海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通冥海眼》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