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 真相存疑 . 下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通冥海眼正文 第四十八章 真相存疑 . 下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我切了一声道:“就算那破石头是块天外来的陨石,有一定的科研价值这我认可。但说它有军事用途,而且还极高,这不他妈明摆着胡说八道吗?”

    志伟没接我的茬,起身打开电脑把一张光盘放进去,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背景声是英文,好在有中文字幕。

    片子很短,只有40多分钟,就是一个关于“反物质”的简单介绍,却看的我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置信——宇宙中居然还存在这种物质?

    按照片子上的说法,反物质就是正常物质的镜像,正常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核外则是带负电荷的电子。但是,反物质的构成却完全相反,它们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从根本上说,反物质就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表现形式。

    爱因斯坦曾经根据相对论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一个质量为M,所带电荷为E的物质,一定存在一个质量为M,所带电荷为-E的物质(即反物质)”。

    反物质是人类目前所知的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以百分之百的效率释放能量(核裂变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一点五),同时,反物质又极不稳定,它可以把接触到的任何东西瞬间化为灰烬,连空气也概莫能外。仅仅一克反物质就相当于20万吨当量的核炸弹的能量——比当年扔在广岛的那颗原子(弹)要强20多倍。

    当物质与反物质接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因为所带电荷相反而抵消,原子核中的质子也因同样的原因相互抵消,而反中子因磁性与中子相反而与中子进行强烈的碰撞发出惊人的能量。

    爱因斯坦曾经计算过这种完整的能量释放比率,他说:“跟这种完全的能量释放相比,核裂变就像划燃一根安全火柴一样微不足道。”

    据片子上说,总部设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早在1995年就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并借助特殊的磁场,首次成功地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约0.17秒。

    1998年,由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发起的带有全球意义的寻找宇宙反物质的研究,有多达16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其中,投入的资金更是高达1000多亿美元,使得这一领域一度成为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视频上还说,目前,中国和意大利两国计划在今后几年内,在西藏海拔4800米的羊八井地区,建成世界上第一个1万平方米地毯式粒子探测阵列实验站,用以接收来自宇宙的反物质粒子和高能射线,并说该项目得到了中意两国政府约8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因为视频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字幕翻译的也不是很规范,我看得似懂非懂,于是便重放了一遍。

    这次我没等视频放完,就啪一声关掉了视频,拧起眉毛想了想,猛地醒过神来,望向志伟:“你是说那只玺就是一块……‘反物质’?”

    志伟道:“准确地说,那只玺里面极有可能包裹着‘反物质’,因为反物质在地球环境里到底是固态还是气态,我不知道,即使是唐秃子,在对风雷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前也无法回答你。”

    “可这视频上说‘反物质’一旦遇上物质,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的能量。而且它的能量释放率要远远高于(氢)弹爆炸”

    “没错,你听说过‘通古斯大爆炸’吧?”

    我一愣,难道这也和‘反物质’有关系?我记得很清楚,就在前不久,我还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有关通古斯大爆炸的记载。

    1908年6月30是凌晨,俄国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泰加森林里,突然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大爆炸。随着一道白光闪过和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一片沉睡的原始森林顷刻间化为灰烬。地面被炸出一个几百米直径的大坑,距离爆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树木,全都呈放射状倒向爆点相反的方向,树皮尽脱,露出雪白的树干,就像齐刷刷散落在大地上的一根根筷子。

    爆炸引起的大火吞没了近百公里之内的城镇和村庄,融化了冰层和冻土,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仿佛世界末日到了。据保守估计,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上百颗氢(弹)同时爆炸。

    通古斯爆炸震惊了全世界,“通古斯”也一夜之间名扬全球。由于西伯利亚的严寒和交通不便,直到1921年才由前苏联的一个研究小组第一次前去考察。以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继派团考察,但至今通古斯大爆炸之谜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种说法便认为是反物质引起的“湮灭”现象。因为这种能级的爆炸除非是流星或陨石坠落,否则无法解释,而在爆点附近一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却找不到任何陨石碎块,经过仪器的反复探测,在爆炸形成的大坑下面也没有发现哪怕一丁点陨石的残片。

    我想了想,隐约觉得这里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便梳理了一下思路道:

    “大头,还在咱们上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就讲过,不仅地球,连整个太阳系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既然从理论上说,一旦‘反物质’遭遇物质,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如此说来,假如引起通古斯大爆炸的真的是‘反物质’,那它又是如何在太阳系里飘荡了若干光年,最终落入地球的呢?它岂不是应该在进入太阳系的那一瞬间就湮灭掉,或者说爆炸了吗?

    还有那只玺,不说它是怎么进入太阳系的,就我们所知道的,它已经在地球上完好地存在了近两千年的时间,这又如何解释?”

    志伟道:“据黑子讲,唐秃子怀疑‘风雷玺’内部应该只含有极少量的‘反物质’。而这块玺的材质,应该是来自银河系边缘的一颗行星,说白了,就是一块系外陨石,在星系爆炸的一瞬间,它就被爆炸产生的高温汽化,在冷却成形的一瞬间,恰巧把一小块处于飘浮状态的‘反物质’包裹在里面。

    而且这种陨石非常的特别,它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磁性,被包裹在它内部的‘反物质’极有可能处于一种悬浮的状态,形象地说就如同被磁力线托着,使它无法与陨石的内壁接触,因此,也就不会出现湮灭、爆炸等能量释放现象。”

    听到这儿,我忍不住打断志伟:“既然能量无法释放出来,那它又是如何呼风唤雨的呢?你不觉得你这种推测前后矛盾吗?”

    志伟纠正道:“虎子,你太抬举我了。这可不是我的推测,而是唐秃子的推测。据黑子讲,那秃子认为,当风雷玺接触到强烈的光线照射时,可能就会逸出极微量的能量,以光波的形式放射到空气中,你可别小看这极微量的能量,它可以瞬间把放射路径上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加热,进而在风雷玺的上方形成一股强劲的上升气流,四周的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进上升的热气流通道,所挟带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后,凝结成了水珠,最后形成了积雨云,然后……”

    我接口道:“然后,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电闪雷鸣。”

    志伟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抿着嘴冲我点了点头。

    我点起一支烟猛吸了几口,低下头想了想,猛地抬起头来:“还有一个问题,假设风雷玺里面包裹的‘反物质’因为处于悬浮状态,无法与正物质接触,所以没有发生湮灭现象。但落在通古斯的那一块为什么就发生了湮灭现象?关于这一点,唐秃子是怎么解释的?”

    志伟道:“唐秃子认为,悬浮在磁性陨石里的‘反物质’能否与陨石内壁接触,主要取决于包裹它的陨石的体积大小。如果陨石体积较小,就会在进入大气层时因摩擦生热而燃烧殆尽,只剩下很薄的一层,落在地面上的时候,因强烈的撞击而碎裂掉,悬浮在陨石中的‘反物质’失去磁力线的约束,瞬间和物质接触而发生湮灭现象,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就是唐秃子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解释。”

    我垂下头想了想,半晌没吱声,心里乱如跑马。

    见我神思恍惚的样子,志伟问我道:“虎子,你听说过‘气象战’吗?”

    见我一脸茫然,他接着说道:“……在方圆上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打开盛放‘风雷玺’的绝缘体,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兴云致雨。它的形成机理是:

    在‘风雷玺’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巨大的旋风,使周围的空气和热量以极快的速度对流上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积雨云。空气中的带电粒子被‘风雷玺’吸引,就会携带着大量的水汽在极短的时间内汇聚到这块反物质的上方。

    具体地说,在战场上,骤然而至的倾盆大雨,可以让坦克、火炮、装甲车之类的重装备深陷泥淖,寸步难行,从而破坏敌方的机动能力。而密集的雷电产生的电磁波不仅可以干扰通信系统,还能造成装备的损毁和大量的人员伤亡。”

    说到这儿,志伟话锋一转:“虎子,你还记得咱们从玄阳子墓里逃出来的那个晚上,持续了一夜的那场大雷雨吧?”

    见我开始竖起耳朵听,志伟反而不急着往下说了,他抓起桌上的杯子,咕咚咕咚喝下几口水,用手擦去嘴上的水珠,慢条斯理说:

    “你也知道,那秃子在文史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不仅精通历代典籍,对野史轶书也多有涉猎,他在汉代的一本轶书里无意中发现了有关‘风雷玺’的记载,职业的敏感使唐秃子意识到此物非同小可,这件东西如果真的存在,那它无疑是一块地球上绝无仅有的反物质,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金钱的范畴……”

    我疑惑地打断了志伟:“那姓唐的老谋深算,会把这么机密的事儿告诉黑子?还说的这么详细?”

    志伟摇了摇硕大的脑袋道:“不,是黑子见唐秃子废寝忘食地查找有关玄阳子和‘反物质’的资料,好奇心起,便趁秃子睡觉的工夫,偷偷打开了他的电脑。别看黑子平时不声不响的一个人,其实很有心计。他发现那秃子正在寻找一件叫做‘风雷玺’的东西,而且这只玺和能量惊人的‘反物质’有关……”

    听着听着,我心里的疑虑渐渐消失了,最后连反驳的欲望都没有了,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那秃子在确认了‘风雷玺’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以后,遍阅汉代的古籍轶书,潜心研究了数年之久,终于从西汉末年的奇士异人中锁定了玄阳子,认为‘风雷玺’极有可能随玄阳子的尸身一道葬入了墓中,但又苦于找不到玄阳子的墓。

    无意中,他听豁子说起,你在豫南的大山里发现了一座三重阙的汉代大墓,猛然想起古籍中记载的玄阳子的得意之作——昆阳城下的那场特大暴雨。

    汉代的昆阳(今河南“叶县”)距离那座大墓所在的山谷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结合那座大墓的蹊跷之处——居然建在了一条地下峡谷里,唐秃子分析认为,这恰恰与玄阳子非儒非释的尴尬身份相吻合。”

    听黑子说,那秃子一夜未眠,在网上查阅了你老家的县志,上面说县境内有条山谷每年夏秋两季,雷电多发,雨量异常,是县域内的一处地质异常区。

    那秃子认为,这说明此地极有可能有异常粒子以光波的形式逸出,加热了山谷上方的空气,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热气流上升通道,从而不断地形成积雨云。

    那唐秃子兴奋得直搓手,认定玄阳子的墓穴就在那条山谷里,于是,他连夜把豁子召到了唐城酒店……”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通冥海眼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通冥海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通冥海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通冥海眼》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