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六十六章 封赏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无限江山正文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六十六章 封赏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安西节度使、特进高仙芝,出守西域,累有战功,先后伐小勃律、羯师、石国,功绩卓著,扬我大唐鸿威。今蒙降天恩,擢高仙芝为开府仪同三司,兼右羽林大将军。”

    司礼太监那尖细的嗓音回荡在大殿之上,待听完他宣读的圣旨,高仙芝的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皱,但很快便又恢复了方才那副古井无波的淡定模样。

    他对着端坐于正上方皇帝位上的李隆基缓缓跪下,行了三拜九叩大礼之后,高声谢恩道:“臣高仙芝,谢陛下隆恩!”

    李隆基面上带着微笑,遥遥点头,抬手虚扶道:“高卿平身。”

    高仙芝又道了一声“谢陛下”,然后便站起身,走进了一旁的武将班子里。

    这时司礼太监又高声喊道:“宣李嗣业、席元庆、段秀实、封常清、贺娄余润觐见!”

    不一会儿,安西五将并肩自殿门而入,一时间大殿之上众人的目光俱都汇集到了这几名浑身仿佛还带着些许杀伐之气的边疆名将的身上。

    五人之中,封常清站在中间,席元庆、段秀实分立两旁,最外面则是李嗣业与贺娄余润这两个身材异常魁梧的悍将。

    五人正并肩前行,却忽然听到一旁传来了一阵轻微的笑声,几人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官职不算太高的年轻官员正在小声地嬉笑,其中一人还指着封常清,对着身旁之人窃窃私语。

    这几人行为轻佻、不守礼节,一看便知道是那种不务正业、靠着家中长辈帮忙才谋得个一官半职的纨绔子弟。

    见到封常清他们望了过去,那几个年轻人不但没有丝毫的收敛,声音反倒还变大了一点,仿佛就是故意想让他们听见一般,其中一个人还撇着嘴斜视着对他怒目而望的李嗣业,目中充满了挑衅之意。

    由于他们故意加大了声音,封常清几人也都能听得到一点,当听到“丑鬼”、“跛子”等词语时,性格脾气最为暴烈的李嗣业忽然有些忍耐不住,调转步子便要冲过去找那几个年轻人的麻烦。

    站在他身旁的段秀实眼疾手快,连忙一把把他拉住,封常清也注意到了李嗣业的异动,便皱着眉头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大殿之上千万不可失礼。

    被两人这样一提醒,李嗣业方才冷静下来,他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几个纨绔子,便转过头,继续向前走去。

    也难怪李嗣业会如此愤怒,方才那几人言语中的意思显然是在嘲笑封常清的长相,这对任何一名安西将士来说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封常清个子不高、相貌不好,而且一条腿还有些跛,在这遗传了魏晋南北朝习惯、选择官员比较注重形貌仪表的大唐,像他这样的一般都很难在官场上混得开。当初他向高仙芝毛遂自荐之时便吃过了相貌上的亏,幸亏高仙芝后来忽然发现了他的才能,这才使得他得以有出头之日。

    封常清的才干,长安的贵族们是不会了解的。但是在安西军中,封常清的地位却是的的确确仅次于高仙芝的二号人物。这一点是任何一名安西将士都不会感到质疑的。

    在长安的官员们眼中,安西在策略上最为出色的是高仙芝,在战斗的勇武方面则是首推陌刀神将李嗣业,而封常清则更多属于那种后勤类型的将领。

    但是只有安西的将士才知道封常清是位多么杰出的领袖人物。高仙芝每一次远征,都必然会以他为留后,统领安西的一切事务。封常清也从未辜负过高仙芝的信任,安西的军民都对他十分的爱戴与尊重。这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将领实际上却是可以与高仙芝媲美的一代英杰。

    一点点不和谐的音符并没有让五人停下脚步,待行到丹陛之下,五人齐齐拜倒在地,对大唐皇帝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

    李隆基笑眯眯地看着这几位大唐边镇中的著名将领,这些都是他赖以开疆拓土的人才,是大唐帝国未来的柱石。

    示意五人免礼,司礼太监又展开了手中的圣旨,高声宣读了皇帝对他们的恩赐:镇守安西、稳定后方,劳苦功高的封常清被封为安西副都护。跟随高仙芝出征河中的四名悍将,贺娄余润与席元庆都被封为四镇兵马使,段秀实被赐为右羽林中郎将、绥德府折冲都尉。

    而李隆基最为欣赏与看重的李嗣业,则是被加封为检校右金吾大将军、行营兵马使,并赐紫金鱼带以壮其志。

    封常清五人谢恩退下之后,李隆基又召见了随同大军一起征战的葛逻禄王子谋剌逻多等西域胡族领袖,并对他们一一褒奖与赏赐。

    待一切都封赏完毕已经是晌午时分了,高仙芝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宣政殿,俊美的脸庞上没有一丝表情,但是有心人却可以看得出他面上隐约浮现的一抹不虞之色。

    封常清示意李嗣业几人先走,他自己则是一步深一步浅地走到了高仙芝的面前,唤了一声:“大帅。”

    高仙芝转过头,见来人是他,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说道:“封二,恭喜你了,这么多年了,你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不必再受他人质疑了。”

    封常清面色严肃,对高仙芝拱手道:“若无当年大帅的提携,封常清安能有今日这般风光!大帅之恩,末将终不敢忘!”

    高仙芝闻言笑了笑,放慢了脚步,与封常清二人慢慢悠悠地走在宽广壮丽的大明宫里,谈笑着、回忆着这些年来在安西的故事。

    他们两人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在性格上也属于互补的类型。高仙芝为人张狂不羁,且年少得志,年仅二十岁便被封为游击将军之职。自少年起便在安西效力,无论是盖嘉运,亦或是夫蒙灵察都对他颇为赞赏,他自然也不负众望,依靠着小勃律一战将自己推上了大唐名将的行列,在吐火罗和石国取得的胜利如今更是将他推向了荣誉的顶峰。

    而封常清却恰恰与高仙芝相反,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一条腿还有些跛。而且他家境贫寒,自小与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小时候,是外祖父在做城门守卫的闲暇之余,教他读书,为他启蒙。而封常清也十分爱好读书,他总是想着办法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兵书来读,也正因此,尽管生活的无比拮据,他的眼界却仍然能超出生活的局限,寻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他和高仙芝的故事,其实就跟孔子和他的弟子澹台子羽的事情一样,充满了戏剧性。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命运让封常清与高仙芝走到了一起。从高仙芝同意他做自己侍卫的那一刻起,两人的羁绊便早已注定。

    封常清在军事上的才能十分的卓越,但是他却一直甘为人后,在高仙芝率领大军南征北讨的时候,他总是能坐镇龟兹,将安西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而高仙芝也没有辜负封常清,每一次出征的胜利,他在递交给朝廷的战报上,都总是把封常清列为首功。

    在安西那片黄沙落日、大漠孤烟的土地上,这两个一代英杰相知相惜,成为了真正的生死之交。直到后来,高仙芝与封常清二人遭到谗言被赐死之时,也依然是共同慷慨赴死,但这却已经是后话了。

    两人边走边回忆,渐渐的走出了大明宫,走到了城南的曲江池畔。

    如今已是深秋,芙蓉园里也难免的百花凋零,显露出一片萧瑟清冷的景调。在这一片肃杀的秋风里,一轮通红如火的夕阳下,两人并肩而立,望着眼前寒江烟碧水如天的曲江池,久久不语。

    封常清知道高仙芝因为什么而心情不悦,但是他却不会说出来,两人多年的老友关系,一切事情都早已不必局限于语言。

    而在大明宫内,李隆基微闭着眼睛,享受着身后杨玉环的轻轻揉捏,神思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朔方,飞到了北风呼啸的诺真水畔。

    葛勒可汗的大军已经到了诺真水,他的回纥大军距离唐军大营仅仅只有二十里。这对双方来说,早已经算不上是什么距离,冲突简直是一触即发。

    回纥人自不必说,大唐的军队即使是步兵也是有他的战马的,他们赶路之时骑着战马,快要到达战场的时候便下马列成步兵方队参加战斗,这样的配置,使得大唐的军队无论是在行军速度还是在到达战场时所保持的战斗力都要远远超过前人。

    经过连日来的行军考验、已然变得颇有大将气质的李玹自然早便知道了回纥人逼近的消息,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前往回纥人的驻地周围查探情况。

    这些斥候不止要侦查敌军的数量和布置,甚至连回纥人各部落所在的位置排列以及周围地形都要一一查探清楚。

    看起来,似乎这些东西对战斗并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情报却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葛勒可汗也不是傻子,在驻扎下来之后,他同样也派遣出探子伪装成边境的胡商,设法潜入唐军的驻地查探他想要得到的消息。

    就这样,唐回双方看起来是在僵持不动,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一场无声的情报战早已悄悄打响,成为了决战之前的重头戏。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无限江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无限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无限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无限江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