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二十三章 秀丽河山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无限江山正文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二十三章 秀丽河山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阁罗凤率亲卫突袭云南太守府的消息被层层上报,一直传到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那里,鲜于仲通又上奏疏到长安,请皇帝李隆基裁断此事。

    与奏疏一起的,是一封送到兵部侍郎杨钊府上的书信。

    借着这个便利,杨钊知道此事的消息比当朝的任何一位大臣都早,甚至连李林甫目前都还不知情。

    鲜于仲通的奏折和信中只提到了阁罗凤无故冲击云南太守府,而张虔陀奸污南诏王后的事情却是只字未提。原因是张虔陀已经将这个消息给牢牢封死,下令禁止任何人外传。

    得到消息后不久,兴庆宫中便传来消息,命兵部侍郎杨钊入宫见驾。

    杨钊不敢怠慢,立刻便换上朝服,朝着兴庆宫匆匆赶去,路上他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应对南诏的问题,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兴庆宫在长安三内是最小的一座,但是杨贵妃却十分喜欢这里的精致典雅,故而每年李隆基都会寻个空闲的时间陪她去小住数月。

    政事堂里,右相李林甫得知了南诏的消息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尤其是在知道皇帝在第一时间便召见了杨钊之后,他的面色更是显得有些难看。

    皇帝对他的宠信程度似乎越来越弱,以至于有不少大臣都看了出来。自从杨钊从南诏回来晋升为兵部侍郎之后,李隆基更是常常找他商议军国重事,对他这个右相反而疏远了许多。以至于李林甫的爪牙之一,“罗钳吉网”中的吉温都是悄悄地背叛了他,转而投靠了杨钊。

    吉温自以为做的很隐蔽,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车夫便是李林甫的人,他的一举一动,李林甫都是了如指掌。若不是他的叔叔吉顼当年对李林甫有些恩情的话,恐怕李林甫早便寻个由头,将他杖杀而死了。

    想起吉温的叔叔,李林甫的嘴角就不禁泛起了一抹冷笑。吉顼当年是靠着扳倒酷吏来俊臣方得则天皇后重用,后来官至天官(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在当年可是有名的敢言事之人,甚至敢当面怒斥武氏亲王,更是当年将武周朝酷吏政治亲手埋葬的人。谁能想到,数十年后,他的亲侄子竟然也成了一个有名的酷吏,而且还是个首鼠两端的小人!

    敲门声打断了李林甫对往事的回忆,他从容地坐在椅子上,沉声道:“进来。”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一个小黄门朝着四周望了望,见没有人在附近,连忙小步跑了进来,关上门,对李林甫小声说道:“相国,有消息了。”

    李林甫看着他,示意他说下去,小黄门便接着说道:“兴庆宫刚刚传出来的消息,圣人任杨钊遥领剑南节度使府长史,并遣侍御史李宓实领长史事。”

    听到他的话,李林甫的双目不禁眯了起来,却是一句话都没有说,小黄门又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圣人擢江淮转运使崔沥入京为鸿胪卿兼工部侍郎,以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玹兼任江淮转运使一职。”

    闻言,李林甫的目光忽然一亮,缓缓地点了点头,他从怀中取出一块上好的玉佩,递给小黄门,笑着说道:“辛苦你了,这玉佩虽不值什么钱,但是也算得上是块精品,拿去吧。”

    小黄门大喜,但却是推辞了一番方才收下,笑眯眯地走了出去。

    李林甫看着缓缓关上的房门,眯着双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长安城中风云诡谲,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玹却是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今儿正好是个秋高气爽,凉风飒飒的好时节。李玹便邀广陵太守卢涣和李白、岑勋等人以及一众扬州文人一道渡过长江,到南边的润州北固山登高怀远,一览秀丽河山。

    润州即是如今的镇江,天宝元年改州为郡,这里便叫做丹阳郡,又名南兰陵、京口,治所在丹徒县,乃是金陵门户,江南重镇。

    东汉末年,雄踞江东的一代枭雄孙权在京口建铁瓮城,并以此为大本营。从此以后,京口便成了江南的重镇门户。东晋时的名将谢玄、刘牢之便是在广陵和京口组建了北府兵,最终以区区八万人击败了前秦天王苻坚的九十七万大军,拯救了东晋的社稷。

    自孙吴开始,到东晋、宋、齐、梁、陈共六朝皆是建都在金陵,而京口便是金陵的门户,扼守着长江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而说到润州最著名的风景,则非长江之畔的北固山莫属。

    北固山是一座小小的丘陵,此处北面长江,风景绮丽。山上有著名的甘露寺,当年刘备“甘露寺招亲”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里。山顶山建有著名的北固楼,当年梁武帝萧衍登此山,亲题此处为“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也因此名扬天下。

    李玹等人一大早便登上了北固山,正值深秋之际,蔚蓝的天空上缀这点点白云,阳光温暖而不灼热,秋风凉爽而不萧瑟。

    原来东晋所建的北固楼早已化为了一堆废墟,他们如今所见到的乃是开元年间新建的全木质高楼。站在楼上最高层,视野开阔,浩浩长江尽收眼底,放眼望去,参差十万人家,当真是“无限风景,一片江山”!

    从楼上下来,众人在北固楼旁的望江亭中摆下宴席。卢涣从扬州带来了上百名乐工和歌女,一开宴便是彩袖雪云风飘,丝竹之声不绝。小秦筝、芦笙、箜篌、琵琶等十数种乐器齐声合奏,宛如天上仙乐,缠绵悱恻,绕梁不绝。

    卢涣举起酒杯,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让我等先为扶风王兼任江淮都转运使一职而庆贺,干这一杯。”

    众文士皆是笑着举起酒杯,互相道了一声“请”,便用袍袖掩口,一饮而尽。

    一杯喝完,卢涣看着李白,轻笑道:“如今已然到了这北固楼上,太白兄想必能把你在金陵所作的佳句吟诵出来让大家听一听了吧,我等可都是等了许久了呢!”

    李白无奈地摆了摆手,斜睨着卢涣:“本来不想出来丢人现眼的,无奈某早便说过,不好反悔,便拿出来做个笑谈吧。”

    闻言,众人皆是大声叫好,李白站起了身子,对周围的人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当初某游黄鹤楼,本打算作一名篇流传后世,谁料无意中竟看到了崔颢兄的那阙《黄鹤楼》,自觉惭愧,只好投笔而叹,敬佩不已,前日游金陵,略有所得,便仿崔颢之诗,自作一篇‘登金陵凤凰台’,今日便向大家献丑了!”

    他嘴上说的谦虚,但是面色却颇为自得,李玹轻轻地抿了一口杯中美酒,笑看着李白。

    李白走到众人中间,微微闭上眼睛,过了许久,方才睁开眼,高声朗诵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好!”

    沉默了许久,众人齐齐拍手称妙,连乐工和歌女们都是鼓掌称好。卢涣更是笑着说道:“妙极妙极,卢某今日也化用你太白兄的诗意,作个七绝,聊引笑谈。”

    说着便摇头晃脑地吟诵了起来:“北固山上北固楼,楼高折月江水流。六朝烟雨青山远,今人空自话凉秋。”

    诵完,还悠悠得意地摸着颔下胡须,笑眯眯地看着李白,询问道:“太白兄以为如何?”

    李白瞪了他一眼,冷哼道:“作的什么东西,狗屁不通,有辱斯文!”

    “噗!”

    这话一出,顿时便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不少人更是将嘴中的酒都一口喷了出来。

    卢涣却是丝毫不恼,只是笑指着李白,无奈地摇了摇头。

    过了许久,众人方才止住笑。这时一位中年文士站起来,对着席上的李玹拱手说道:“某虽僻居扬州,但却早便听说过王爷文武双全,最得皇帝喜爱,某冒昧,可否请王爷也作诗一首以助兴致?”

    话刚说出,顿时便是一片叫好声,卢涣和李白也是拍手说好,催着李玹赶紧作诗一首,不要藏着掖着。就连许多的歌姬都是睁着她们美丽如秋水横波的双眼看着这位年轻的王爷。

    李玹见大家都在看着自己,不由得站起身来,苦笑道:“玉郎才疏学浅,作诗之道实不擅长,不过方才登楼眺望,心中亦有所感,想起以前在洛城上阳宫时,曾蒙梅妃教授一种新的文体,名为‘曲子词’,也叫作长短句,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却也只能拿这个让诸位见笑了。”

    唐时最盛行的文体便是诗,其次是乐府。至于长短句,也就是后世发扬光大的词还没有怎么流行开来,那时候还只是一种“小女子闺房之趣”而已。

    但鉴于李玹的地位,在座的名士们却没有说什么,长短句虽然不甚流行,但是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曾写过此类名篇,像在座的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

    而那些歌姬们听到他的话,看向他的目光更是添了许多仰慕。

    曲子词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它是一种填出来给人唱的文体,一般都是由现成的格调填上新词所作成(就像是粤语歌重新填上国语歌词一样)。这种文体虽然在文人之中不怎么流行,但是在这些歌女乐工中却是极受欢迎。

    李玹抬头间,忽然看见一双明亮的眼睛在看着自己。转眼望去,只见一位穿着彩袖的歌姬,艳若桃李,俏含春风,一双盈盈点漆就像是楼外的长江之水一般,明亮动人。

    李玹心头一跳,对着她轻轻地笑了笑,然后便低下头,拿起卢涣吩咐人取来的毫笔,平铺在桌上的白纸上飞快地书写着。

    卢涣却是看了一眼李玹,又看了一眼那位微笑着望向李玹的女子,心中若有所思。

    北固楼好像南北朝时被毁掉,初唐和盛唐的时候还没有重建。我们现在见到的北固楼据说是晚唐时候的卫国公李德裕所建。此章中为了剧情需要便篡改了一下历史,望大家见谅。镇江的北固楼的确非常漂亮,喜欢看风景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绝对会让你叹为观止。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无限江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无限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无限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无限江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