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新的期盼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真爱永存第五十六章 新的期盼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吕红敏完全的恢复过来了,随着小宝的回来,欢笑声时常飘出她家那小小的板房。

    所有的伤痛都在小宝的天真笑颜下逐渐的平复下来,时间是良药,可以让所有的伤口逐渐的结疤,愈合。

    张婶看着儿媳那逐渐红润的脸庞,内心无比的高兴,每天看着小敏那重新恢复恬淡的脸,张婶由衷的欣慰,她多么希望小敏能恢复到往日的神采,不光有小宝,最好还能找个好男人,让她可以依靠,这样自己才算彻底的了结自己的心愿。

    她最近特别留意隔壁的许国军,她早就发现那个孩子人很不错,厚道,善良,还有学识,如果他和自己的儿媳能走到一起,那自己就完全可以放心了。

    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小许只是单纯的热心,只是想帮助她们,并没有别的想法,而且还有个相当漂亮的年轻女人每天都来他家帮忙做饭洗衣服,她发现那女人看许国军的眼神,是那么深情温柔,她是女人,她也年轻过,她知道,这个女人喜欢小许,凭良心说,自己儿媳固然好,但是和那女人比,却立刻就比下去了,那女人的风度气质,一看就来自良好的家庭和教育,不是自己儿媳这种农家女可以比的。

    这让她不由得一阵泄气,可是,随着大宝的进入,她发现大宝那其貌不扬的父亲,也是个很不错的人。

    薛平年纪虽然比自己儿媳得大个六七岁,但是男人年纪大一点,才会更有担当,而且看得出来,薛平是个开朗的人,健谈,热心,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喜欢小敏。

    张婶知道,自己和小宝,都不可能陪伴小敏一辈子,女人最好的归宿就是找个疼她爱他的好丈夫,现在她把小敏当自己的亲女儿那样的疼爱着,所以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眼看着小敏有个好的归宿。

    大宝和小宝整天混在一起,虽然俩人年纪相差很多,但是都是孩子,童心是无邪的,两个人玩得谁也离不开谁,甚至睡觉小宝都拽着大宝,每天只要大宝一放学,小宝就成了最忠实的跟屁虫,一步不离的跟着大宝,不许他离开,大宝更是把可爱的小宝当成自己亲弟弟一样的呵护着,舍不得小宝哭一声,每天细心的带着小宝,陪他玩撩逗他笑,完全一副哥哥的样子,甚至谁都说不清楚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宝宛然已经成为了吕红敏家的一员,吃饭睡觉,都在吕红敏家,如果回家吃饭睡觉,那身边必定多个小跟屁虫。

    午后,难得的阳光明媚,鱼子溪的那一边,平复废墟进行着,而这边,已经完全进入重建中,整个小镇充满一种大家都心动的生机。

    薛平难得清闲的背着新买的相机,爬上爬下,用相机记录着映秀半年来的点滴变化。

    茶馆开张了、人们又摆起了龙门阵;电厂的一台机组恢复发电,水电之乡的过去又有望了;新城规划设计图对外公布了,搬进新家的日子遥遥在望了……

    地震毁灭了映秀,开始重建后,映秀人决定开发地震旅游,以此走上重振经济之路。

    薛平爬上玉垒山山腰,按下相机快门,拍摄下映秀的全貌。

    眼前的映秀镇已和地震刚过时大不相同。穿镇而过的渔子溪将映秀一分为二,溪水西侧是一片蓝顶的板房,溪水东侧是正在清理的废墟。

    一年多来,薛平亲眼印证着眼前的映秀,一点点的恢复着生机。

    下山后,他习惯性地去看看家的遗址。途中路过地震断裂带起点,几名工人刚干完活,正在废墟上休息。一个工人累极了,在瓦砾上倒头便睡。

    薛平家离断裂带起点只有十几米,按照规划这一带将建成遗址公园。他的家沿江而建,地震后房子废墟便被推入岷江中。江水一点点冲走了他儿时记忆。

    这让他心情有些低落,他提着相机返回渔子溪边的一间茶馆。

    茶馆是何明华开的。地震前,何明华开了镇上名气最大的“映秀山庄”茶馆。去年11月,茶馆在板房内重新开业,名字叫做“印象映秀”。

    茶馆内,几名老年人围炉而坐。何明华给他们沏上毛峰。茶叶在杯中慢慢打着旋,老人们摆开了龙门。

    谈话围绕着总理来映秀过年的这件事,又说到谁家买了猪头,谁家挂起腊肉,气氛松快。一名老人聊起了邻居的往事,有人插嘴,说“他在地震中没了”,然后就安静了,没人说话。

    何明华笑着打了圆场。其实她父母也在地震中遇难,只是她不愿再去想了。活着的人总要好好活着。

    和茶馆隔溪相望的是一片“板房旅馆”。看到有外地人出现在渔子溪桥桥头,村民老张总要热情地招揽生意。旅馆不大,每间只有3张铁床,但屋内收拾得很干净,地中间还摆了一个电风扇。

    电风扇的功率比较小,这让老张有些不爽。地震前,映秀水电站密布,家家户户都用着免费电器。现在映秀的电是由都江堰引过来的,一用大功率的电器就跳闸。

    好消息是,元旦过后,映秀湾电厂的一台机组已恢复了发电,其他水电站的恢复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映秀重回水电之乡的日子并不遥远。

    除了板房茶馆和板房旅店外,超市、饭店、甚至网吧都已在板房区重新开业。

    大地震曾让映秀镇一度消失。一年后,小镇以这样一种顽强的方式重现。

    板房内的生意只是权宜之计,映秀人最大的愿望是早点搬进新家。

    去年年底,映秀镇镇口立起了巨大的规划设计图。图上的映秀新城内,有震中遗址、地震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商业区等多个待建项目。

    其中一幅夜景示意图上,一条灯光大道穿镇而过,两旁的花园住宅缀如星辰。

    每天,都有村民驻足观看,憧憬新家的模样。

    其实映秀的规划设计尚在等待审批状态,但镇政府决定提前公布给村民,“我们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镇副书记蔡代敏说,目前渔子溪大桥、羌族第一村等5个重建项目已经启动,去年年底,全镇所属7个村内,农村自建房恢复已达70%。

    他说,希望能邀请到鸟巢设计者等著名规划师,来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地震后,映秀的发展重心已经从单一的依靠水电企业,转变为发展地震旅游经济。

    5•12地震是一场灾难,但也给映秀带来了机遇”。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映秀,观看地震的遗迹。

    薛平来到渔子溪桥上,看见一个外地的年轻人站在桥上眺望着废墟。远处,映秀小学仅余一根旗杆,国旗迎风翻卷。

    薛平热情的过去搭讪,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上海的大学生,叫汤原,他5月初到都江堰旅游,临时决定到震中映秀看一看。同样的画面他在电视上看过,但身在映秀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他说,会不知不觉变得安静、严肃。

    外地游客的到来,让何明华和老张的生意红火。在映秀镇镇口,年轻人开起了面包车,拉着游客往返都江堰和映秀。

    映秀人总念叨着过去一年过得太快。地震过后,时间就变得急匆匆的。

    何明华是藏族人,去年4月,镇上反藏独演出中,她和同伴表演的舞蹈得了奖。来不及领奖,大地震就来了。何明华总觉得那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在渔子溪村,村民老马正在摆弄板房顶上的卫星接收器。在村内,大多数板房都安装了这种白色“锅盖”。通过它,村民可以收看50多个电视频道。

    老马家的锅盖是奥运会开幕那天安上的,当时许多村民挤在他家看开幕式。电视中出现村内的小英雄林浩时,众人一阵欢呼。

    薛平忙着用相机记录着这些画面。他的这些作品,大多都贴在自己家的四壁。

    他觉得自己既然见证了震颤的映秀,那么就一定要纪录下重生的映秀。

    马上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将在今年5月12日正式开通了,再有七八天的时间,就到开通的日子了。因为位于成都进入整个阿坝州地区的入口,又因为“都汶线”在地震中严重被毁——在高速公路修通之前,进入映秀的道路拥堵而艰难。

    一块从山上飞滚而下的“天崩石”纹丝不动地矗立在映秀镇的入口处,上刻7个大字:“5•12震中映秀”。这俨然是映秀人正在给自己打造的一张新“名片”。

    如同这块大石于去年5月12日横空从山上掉落一样,不管广大国人心理上能否承受,地震都正在无可避免地成为映秀的一张“旅游名片”。乐观积极的映秀人自称“一夜之间学会了做生意”,也悄然摸索出一套“板房商业”的临时格局。

    曾经是“映秀映秀,山清水秀”,一年前被破坏的小镇满目疮痍;一年后在废墟旁拔地而起一个“板房小镇”,也为即将到来的巨变储备着思考和期待。

    薛平看着这块大石,环视着四周的一切,只一年,却让他感觉那么漫长,却又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一位头裹白巾的当地老婆婆站在游客上山的石阶旁,眺望已沦为废墟的家乡,眼神里闪烁着淡淡的哀伤。一众游客们从她身边走过,好奇地看着她并悄悄拍照,她的脸上始终漠然。

    距离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一年前,大家用眼睛和心灵记录一个巨大伤口的痛楚和挣扎;一年后,人们用眼睛和心灵描绘伤口愈合,焕发新生的进程。

    一年过去了。汶川、北川、德阳、都江堰,这些因为一场特大灾难而闻名于世的地方,正在用怎样的努力获得新生?那些受灾同胞,正在以怎样的状态面对人生?

    看着活跃的“板房商业”常让薛平有恍惚之感。

    板房里冒出一堆旅店饭馆

    根据当地政府的分配方案,每2或3人可共住一间板房。映秀镇中滩堡村灾民板房安置点位于垮塌的映秀漩口中学对面的平地上,如今已成为一片餐饮住宿业的海洋。每一排板房的口子上都贴有旅店或饭馆的招牌。

    薛平漫步来到镇上一家饭馆前,看见老板娘小梅正侧着脑袋忍受着油烟,利索地翻铲着锅里的腊肉。她本来是中滩堡村的农民,可是地震不仅摧毁了她家的房屋,也毁坏了她家的农田。

    平时除了种地,小梅还会做饭。于是几个月前,她在自家板房的屋檐上加装了篷布,用来挡雨;又把所有的厨房设备统统搬到家门口的水泥地上,购置了三四套塑料桌椅——一个“板房饭馆”就弄成了。

    平时儿子大宝最喜欢吃她做的腊肉了,今天薛平决定给儿子买点带回去,自己也和国军就着腊肉喝点酒,他今天莫名其妙的心情很难平复,很矛盾的心情,说不出是悲是喜,却让他感觉有很多东西在他胸中奔涌。

    在并不算太大的中滩堡安置区,这样的饭馆起码有数十家。与其说是饭馆,不如说是“大排档”,不过没有营业执照,薛平买了4道菜加米饭,总共46元,没有发票,也没有收据。

    这里的食客多为援建队队员、零散的游客和纷至沓来的记者。

    小梅家共4口人,分到了两间板房。于是一家人挤在一间板房里,腾出一间用来开旅馆。一间板房放置4张床,每个床位每天20元。价格低廉,但条件有限,洗漱解手均不方便。

    这些饭馆和旅馆,构成了映秀镇灾后过渡时期一条由板房和帐篷构成的临时性“商业街”。灾后的映秀镇灾民安置点是弹丸之地,但却聚集了近40家“板房饭馆”和“板房旅馆”。饭馆的主人们说:“总得维持基本的生活吧。除了种地和做饭,其他的我们不会。”

    在这个“板房小镇”上,小超市、水果摊、理发店也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两张收费的台球桌。不过,一些映秀人在积极做生意的同时,也在谋划着比较遥远的将来,“除了饭馆,我们还能做什么?”眼前这个看似食住配套齐全的映秀,隐隐透露出一丝不安和期待。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真爱永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真爱永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真爱永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真爱永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