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邯郸急报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赵孝成王第54章 邯郸急报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第54章邯郸急报

    前一段时间,赵丹刚刚在将军乐乘引导下,视察了太原西南重镇离石要塞。

    对于其建设,赵丹予以肯定,并要求其再接再厉。

    随后与李牧继续巡视。

    秋天即将过去,寒冬瑟瑟迎来。

    赵丹不得不继续视察上党郡,

    通过亲自上山下乡,赵丹了解到曾经赵国的根本---山西地区的大致真实局势。

    首先好勇斗狠的赵国军队自然让他很放心,赵军的悍勇绝对不亚于秦国。

    视察离石要塞等西南边界防御工事又让他对赵国西南的有利地势再次有了感触。

    再配合赵国不逊色秦国的一大批优秀将领。

    赵丹就奇怪了,当年赵国是怎么就在长平之战输的那么彻底。

    按照历史统计,45万大军,几乎所以河朔军和山西军全部赔进去还不够。估计还得加上三万蒙古八旗军和几万禁卫军。也难怪长平之战后,赵国那么空虚,

    易守难攻的赵属上党郡几乎一战而下,还赔上了赵国曾经崛起的根本---太原。要知道当年智瑶联合韩魏两家都没能拿下当时还不是很强大的赵家。

    可是太原雁门几乎轻轻松松就在长平之战后易手。

    只能说赵王太没有识人之明了。不过想想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后来统治者继续着“纸上谈兵”

    其中经济上在全世界都是霸主的宋朝和明朝可谓好不吸取教训。

    不然靖康之难,土木堡之变,萨克浒之战一一再次上演不会用人的绝招。

    可见向唐太宗汉武帝那样的明君毕竟还是少数呀。

    长平之战输的彻底的根本还是国君太过于昏庸,其次才是赵括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纸上谈判。

    自然就连廉颇都干不过逊色于白起的秦国第二号大将王龁,那么比起廉颇更没经验的赵括肯定不是白起那个足智多谋的杀神的对手。

    想想白起如今已经有上百万歼敌历史的战绩。赵丹毫无必胜之心。

    即使自己和赵奢极力历练赵括,估计要战胜白起,也只能仗着自己年轻,耗死对手。就好像历史上三国时期司马懿对付诸葛亮一样。打不过你,我还活不过你。最终诸葛亮先死就已经注定了蜀国的败亡。

    而上党作为未来秦赵两国交锋的必然核心,赵丹不得不亲自来看看。

    他知道未来想再次出来看看,恐怕比登天还难。

    此时他了解到。整个上党地区,应该就是后世山西省东南部。

    他实际包括三个市。

    分别是山西最东南的晋城市,比他还大五分之二的北部的长治市。

    已经汾河下游农业大产区的临汾市东部的沁水流域。

    然而这里并不属于一家,而是属于两家,原本魏国也应该有一份。

    可惜在战火和土地交易中,魏国退出了这片山区。

    这么大一块,实际上一半,不,应该超过一半,甚至在五分之三略多的地盘是属于韩国的。

    韩国在这里设置了上党郡,郡守是一名战斗力一般,但治理能力很强的韩国贵族冯亭,这个人绝对是个好官,还忧国忧民。可惜在乱世,他也朝不保夕。

    经赵丹实际了解,靠近河东,也就是剩下的临汾市和全部的最西南的运城市。这里也是整个山西最精华的经济区。当年雄霸天下的晋国,魏国初期,韩国初期首都可都在这一块。可见这里的经济之发达。

    还有南部的晋城市大部分也属于韩国。

    晋城市在地图上被沁河,丹河两大流域非常均匀的切成三分。

    其中经济最好的沁河盆地后丹河两岸,很不幸,都不属于赵国。

    只有最东部的最靠近高高的险峻的太行山山脉主山脉的东部属于赵国。

    赵国也光棍,在这里设置了潞城县,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晋城市陵川县。

    沿着丹河向北,高平县,更北的长子县,屯留县,恩,这些都属于韩国,跟赵国没什么事情。整个长治市,按照赵国的母亲河漳河的两条源头支流大致分成两半。

    靠近邯郸和太行山的就属于赵国,赵国在这里有十个县左右。

    漳河是邯郸南部和东部重要屏障。

    可是实际上他也是西部屏障。涉县就是在漳河边上依靠地势新建,最先是军事防御要塞。后来才改为县,但仍然是邯郸西面重要军事基地。

    不过他在更西面还修建了东阳关保护涉县。他们均属于邯郸郡。

    漳河到了太行山区就分为东西两大支流,西支流称之为烛漳河,东边的的靠近邯郸的就说清漳河。

    我们要说的就说烛漳河它本身贯穿了赵属上党郡,是其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地势落差太大,作用有限。

    而这条河更西部有2条源头渠道,叫烛漳西源,自然还有南源,两个合在一起,大致就是两国边界。

    这实际上就是西北向东南的边界。

    赵丹视察以后,进行了部署,原本十几个县整合成十个。总计三万户。平均每个县三千户。

    除此外个城池加强建设,顺便更改了一些名字。

    自北向南有武乡,沁县,襄恒,潞州(近潞城市一代,古代也叫潞州)壶关,黎城,长治,和长治东部的平顺和晋城东部的潞城县,

    对他而言,平顺和潞城县意义不大,更多的是看住敌军别让他们从险要的太行山区绕路进攻邯郸。

    不过一打听,才知道多虑了。根本没路去东部豫北平原。

    放在21世纪倒是各有一条到河南的路,可惜那是后人历尽千辛万苦开辟的,现在还没影。

    所以未来这里意义不大。

    主要是靠近高平,长子的长治县,这里是突出部。对于前往最前线很有意义,也是最快的。

    他向东北就到了潞州,再走六十里就是黎城,过了东阳关就进入邯郸地域。

    这里路是有的,可是与其说是路,还不如说是孔,或者洞来的贴切。

    如果运粮到这里,根本不能大规模。

    难怪长平之战,邯郸距离长平不过200里多里,尽然长达四十几天没有粮食抵达前线。恐怕不仅仅是秦国切断了吧。更多的是他们根本来不及。加上本身长期消耗粮食不足。最终量成惨祸。

    所以他指示被他任命上党兵曹的乐不害“先修路”

    这比修建上党西南防线壁垒还要关键,自然借着还有时间各县都可以修建秘密粮仓以防万一。毕竟到时候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就是运输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虽然长平离得河东更远,但架不住人家道路畅通呀。

    就当赵丹意犹未尽准备进一步指导防御部署之际。

    邯郸来了急报“陛下,太后有旨,请陛下立即回宫”

    赵丹道“什么事这么着急,晚几天不行吗”

    使者急哭了“不行,太后说了,这次陛下晚了哪怕一天都有可能见不到她了”

    赵丹立即惊呆了,呆坐地上,“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陛下,太后已经病入膏肓,时日不多了,蔺丞相让臣转告陛下,务必尽快回京,稳定大局”赵丹一听,来不及考虑更多。

    熟知权力斗争惨烈的他知道,不能让政敌占了空子。

    “传令御林军,立即开道,轻装急进回邯郸”

    李牧更加知道,这是一个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从龙功臣的名头很快就有了。

    乐不害等人很不甘,多好的机会。

    赵丹自然也得安慰他们“战胜了秦国,你们比从龙之功更加胜百倍”

    众人点头。老实呆在山西帮他打理江山。

    之后,赵丹李牧等人就真真切切理解力太行山山路是多么不好走,航空距离才一百50里,他们曲曲折折走了五天,要知道他们急行军往往能达到一天六十里的高速,这在当时只有秦军能办到。自然这不借助战马。如果是战马,估计一天两百里是很正常的。可惜这条路就是走过去都困难重重,崇山峻岭可不是那么好攀越的。但最终他们还是过去。

    虽然他不得不和大部队脱离接触,仅带着能赶上的两千对黑衣卫士先一步走了。至于锦衣卫和羽林卫此时还忙着开山劈路列。等他们到达邯郸已经是十天后了。足足晚了一半,好处就是被这几万人一清理之后乐不害修路,修管道,一条古代高速公路,就简单多了。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之赵孝成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赵孝成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赵孝成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赵孝成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