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题》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诗相第三十五章《题》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题字,对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为留纪念而写上字,是上流社会较为常见的事情,它一般是应他人之邀请,或者出于主动考虑要求,而亲笔书写的字,常见都是简单几个字,通常是一种与其他人交际应酬的高雅方式。在旅游景区、各类院校、城市公园等,常见在门牌上或设置一个大块石头刻有某位名人的题字,在一些特殊建筑上面也常见题字,下面会标上题字的人名,这些常见的题字当然不是题字人亲手去弄的,而是依照他们书写的文字临摹刻上去的。题字文化源远流长,广泛应用于人文景观建设、影视书刊文学、广告宣传、收藏字画等,尤其是收藏古人的优秀作品,题上自己的字并加盖印章等。今日的题字文化与书法文化一脉相承,尽管有衰微之势,但是还有一部分文化人在坚持,尤其是上层交际的文人墨客和权贵名流,还是喜欢在一些新时代大型工程、文化景观、乃至特色公园进行题字,因此尚能见识到很多人文景观和特殊建筑上面有名人的题字,如长沙岳麓山风景区爱晚亭的牌匾便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题字。

    在诗词文学成为主流文学载体的唐宋时期,题诗是一种常见的创作形式,题诗相比题字则显得高级很多,题诗有时候还得是即兴之作,而题字一般都是现成的字句诗词,成语及名言警句等。题诗,某种程度讲也是题字的一种,是对一事一物而抒发的感受,常见的形式是将题壁诗,有点名气的此类诗有如唐代诗人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北宋词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清朝末年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创作的《狱中题壁》等。题诗的形式并不局限于题壁上,欣赏前人可以题诗,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赞誉唐代文学家张籍诗篇而作的《题张司业诗》,重游故地时感慨物是人非时亦可题诗,如唐代诗人崔护故地重游未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女子时所创作的《题都城南庄》,为了表达自己对时局看法题诗,如南宋诗人林升暗讽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收复故土而作的《题临安邸》。

    题诗中,最为人熟悉的诗句应该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它因“人面桃花”而流传甚广,其次便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是很多人在学校书本中可以学到的诗句,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富有哲理性而广为人知。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早前并不为人所知的一些佳作得以展现出来,如元代文人唐珙的题诗《题龙阳县青草湖》,因富有想象力的诗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而深受人们的喜欢。有些题诗是在学业征途上知晓的,有些则是如《题龙阳县青草湖》之诗需要从网络上获得,当然也有部分好的佳作是从诗词典籍中寻得,现代最快捷的方式则必然是通过网络获取,毕竟再好的一本书籍也无法全部囊括诗词佳作。一篇好的文章,无法把所有好的题诗串起来赏析,选择唐、宋、元等三朝各一首颇有意思的题诗汇成此篇,粗浅的探析下题诗的韵味,唐朝的选被选入语文课本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宋朝的选彰显文学家王安石题人物的诗《题张司业诗》,元代经典诗作较少,选犹如凤毛麟角般存在的《题龙阳县青草湖》,其中王安石和唐珙的题诗,多数人知晓泰半是出自网络平台,而非书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作者拜访寺庙时而作的,经常出入寺院的除了佛门中人,多半是游览参观的观客,或是祈祷纳福的香客,在很多名寺里,常常可以见识到很多香客虔诚的站在神像下作揖行礼及跪在菩萨面前祈祷。作者常建入破山寺时,仕途颇为失意,不顺遂的他选择寄情山水,游览名胜古迹,过着云游四海的闲适生活,心态从儒家积极入世转向道家消极出世,于是拜访寺庙禅院寻求心灵慰藉,不经意间欣赏到禅院清晨里独特的景色,禅意涌上心头于是创作了他的这首名篇。这首诗大意简单明了,作者大清早走进古寺院,看到东升的旭日照射着树林,沿着竹林小路通往幽深处,禅房处的花草树木繁茂缤纷,山光明媚让鸟都甚感愉悦,影映清澈的潭水使人心灵放空,此时此刻万物都沉没寂静,唯有寺院中敲击钟磬的声音,通过大意可知作者体会到了寺院里的禅意,或许达到了他赶早登门拜访古寺寻求心灵安静的目的。

    沿用古人言“无利不起早”的心理本质,诗人大清早的进入古寺,不为利则为益,清晨古寺的风光,旭日初照,曲径通幽,禅房花深,山光悦鸟,都将是为了如颈联中“空人心”,即放空失意郁闷的内心,诗人借着古刹的自然风光,在万籁寂静之时,听有节奏的钟磬声,以求心灵上的慰藉。这首诗最为深刻印象的一句是“曲径通幽处”,意思弯曲的小路通往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迷人雅致,让人流连忘返,随着语言的发展,这句话还可理解成语言表达要婉转,采用迂回的方式表达,避免单刀直入造成尴尬误会。这句诗词的婉转蕴意,使得我想起曾经在大学宿舍里发生的一次趣事,舍友们闲聊时的搞笑场景,十多年过去扔有记忆,约莫记得是聊起追求女性的话题,大概是讲得到一位心仪女生要做啥来的,一位舍友突然整一句,目的是为了“曲径通幽处”,瞬间全宿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哈哈大笑起来,直言道此诗句用的妙,恰到好处,深刻的诠释了男人追求女性的灵魂深处,那时候的我们多是单身还算比较纯情,此诗句一出,搞得宿舍全体人员都很污似的。通过这次简单的小事,也算是明白到,有幽默细胞的人的确可以提供多点欢乐,现在想来人是有语言天赋的,毕竟宿舍全体也只有他配说具有幽默感,他也是当时宿舍四个人之间家境最为宽裕的,也明白家境宽裕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与捉襟见肘家境的孩子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题张司业诗》

    (宋)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对前朝文学家张籍作品的评诗,王安石收到好友赠送的张籍诗集后,拜读过程中越读越有兴致,读完诗集后内心充满感慨,深感张籍诗作的不容易,结合自身人生的体验,发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人生总结,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前两句“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高度评价了苏州司业的诗,苏州司业即张籍,张籍原来的籍贯为吴郡(唐时已改称为苏州),司业是张籍曾担任的官职,是唐代国子监里的一种官职,主管世子学业教育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大学校长或教育部副部长级别。此诗首句说张籍诗名老,即说他的诗歌久负盛名,接下来说他创作的乐府诗高妙入神,乐府原系汉代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重大节庆或宴会时使用,后来逐渐演变成诗歌的一种体裁,谓之乐府诗,张籍的《节妇吟》便是其乐府诗的极品之作。后两句“看似寻常最奇崛,诚如容易却艰辛”是王安石赞誉张籍乐府诗后结合自身人生经验而作出的感悟,此两句诗用大白话来讲,就是看似容易却很难,创作作品好像很容易却饱含艰辛。

    从诗歌创作角度去看,这首诗并不出彩,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意境,正所谓“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雅”,王安石这首看似平淡无奇的诗,细细品味起来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也是诗人创作时所追求的艺术手法。这首诗不仅是对张籍诗作的肯定和赞誉,也是对诗歌创作经验的总结,更是自身人生体验的总结,同时业揭示了人世间普遍存在的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不仅是王安石所言张籍创作的诗歌,更是适用于王安石所经历的其它事务,更是人生所经历事务的基本规律,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反而不能轻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些“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现象中,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付出,方能做好貌似容易却饱含艰辛的事情。晚唐诗人杜荀鹤在其诗作《泾溪》中写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警示人们不可轻视寻常的事情,不能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上面掉以轻心,甚感与王安石的这首诗颇具相似的深刻哲理,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去诠释的。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代诗人唐珙(字温如)的作品,我们大部分人所读的诗大多都是唐诗,宋诗次之,而元代的诗极少,唐温如的这首佳作是很难得的存在,因为诗这种文学体裁在元代已经开始不起眼了,乃至今日,尽管还有文人作诗,但难成气候。这首诗被收录到《全唐诗》中,元代诗人作品中极少部分被收录到其中的一首,若非得益于现代网络科技和资讯的快速传播,在浩瀚的诗词典籍中,犹如唐温如小众诗人,不可能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相信很多人知晓这首佳作,多半是通过网络视频或者资讯平台,毕竟很少书籍中会出现这首作品。深感这首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颇具意境,进而喜欢这首诗,未必真正能理解作者这两句诗的蕴涵,可就是有些时候,不懂它但是就觉得它好,所以会喜欢上,或许人有一种情感倾向,会喜欢上他所不懂的事情,人因为不懂才会产生喜欢或想要搞懂它的倾向。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诗人唐温如乘船经过洞庭湖东南部青草湖时所作,此诗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描写秋季洞庭湖的萧瑟景象,表意说秋天的劲风出来后,洞庭湖水似乎沧桑许多,一夜的愁思,湘君瞬间多了许多白发,这两句是比较玄幻的表现手法,秋风飒飒吹起,广袤的洞庭湖泛起茫茫的景象,作者描绘出迟暮之感、衰颓之意的画面,故言之“吹老洞庭波”和“白发多”,充分说明作者经过青草湖时,看到的是一篇萧瑟秋景,从而徒增心中的愁绪,想象美丽的湘君会一夜愁成白发,用以衬托洞庭湖秋景的苍凉。在现实生活中,一夜白发多的前提,多半是心理遭受了巨大创伤,如我们所反贪教育中所呈现的画面一样,一些曾经志得意满、厕身要职的官员突然被立案调查沦为囚犯,通过对比其在位时的意气风发,倒台时的沧桑憔悴,给人一夜白发的错觉,还有常见的情况是经历丧子之痛的老人,会容易产生一夜白发的情况,心理遭受难以承受的创伤与苦楚,作者如此感悟,可能是人生处于重大变故期。

    后两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则表达的有点玄幻,也是很多读者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所在,作者在船上喝醉酒后,感觉船在天上,天在水中,将醉酒后梦境与船在水中的实景巧妙的结合起来,梦是无形的,却言之清梦满船、并压星河,将醉酒后的梦境玄幻的表达出来,写的扑朔迷离,极具有神来之笔的意味,诗的意境缥缈奇幻,构造这种超乎自然的意境,富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故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这首诗的梦幻手法颇为不简单,作者饮醉于洞庭湖的船上,好似徜徉在漫无边际的星河里,梦境在实境的基础上升华,表达出作者在感慨时光解人老苦楚的同时,享受醉梦中留恋洞庭湖美景而产生片刻的欢愉,是诗词作品极少具有玄幻意境的佳作,一经在短视频中传出,便受到无数读者的追捧,故值得推荐背诵及品鉴,尤其是推荐给小朋友裨益形成梦幻触感,助益提升文学素养。

    题诗作品中,除我们所熟悉的苏轼作品《题西林壁》、林升的《题林安邸》及上面所列举的两首外,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题诗的形式创作诗篇,像形容难得找到休息时间的诗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还有很非常具有英雄气概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两句诗是谭嗣同《狱中题壁》的名句。谭嗣同是位值得钦佩的历史人物,是清代为改革而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原本清朝封疆大吏的儿子,他父亲谭继洵厕身湖北巡抚并署理湖广总督之职,也即相当于今日湖北省长代理湖北省委书记,谭嗣同是妥妥的权贵二代,正常来说,一辈子衣食无忧且可以生活的有滋有味,然而却因政治理想参加了戊戌变法,最后因变法失败而身死。从谭嗣同所作的这首诗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他被关押在监狱里所作的题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充分诠释了他敢于面对生死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他愿意为自己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这比收到风声就迅速逃亡国外的康有为高尚许多。谭嗣同参加的戊戌变法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短命的变法运动之一,身为封疆大吏之子的他也未能逃开被处以极刑的命运,甚至牵连家人,更为遗憾的是谭父作为封疆大吏,竟能未能保住爱子一命,只能在谭嗣同被处以极刑后私下写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万世,不得而知”,从这个挽联可知,谭父并非不认可谭嗣同参加变法运动,虽说爱子的遭遇在历史如何评价不得而知,但是实际上是想表明,历史会给其爱子公正的评价。

    题诗多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如苏轼题诗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和李涉的“偷得浮生半日闲”,言志的题诗如谭嗣同所言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抒情的诗句如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和唐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暗讽意境的题诗如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和张谓的“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这些题诗都有不一样的主题,以上所列举的三首诗,显然远远不够诠释题诗的丰富内容,饶有兴趣的朋友,可多搜寻不同主题的题诗细细品味,如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和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清末革命志士谭嗣同《狱中题壁》等。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诗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诗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诗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