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夸张的销量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文豪1978第136章 夸张的销量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比众人更失落的是陈健功,一直以来,他应该算是77级中文系与林朝阳关系最好的那个人。

    但在他心里,其实也有点跟林朝阳较劲的小心思,尤其是在去年话剧热之后。

    林朝阳玩票创作的《天下第一楼》吊打他写的那部《良心》,陈健功当时心想着,写话剧是写不过朝阳了,在写上他未尝没有机会。

    虽然林朝阳发表了几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他认为自己进入创作这个领域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林朝阳,厚积薄发未必没有机会追赶超过林朝阳。

    最近几个月他也确实在努力的创作,可今天冷不丁从章耀中处听到林朝阳以两個笔名、两篇作品获奖的消息,他内心忍不住生出一股无力感来。

    那种感觉就像是普通人面对博尔特,他天真的以为自己也是人,也长了两条腿,未尝没有机会在百米赛跑中赢得博尔特。

    可殊不知,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可能比人与狗的差距还要大。

    你拼了命的奔跑,还不如人家的闲庭信步。

    陈健功无力的摇了摇头,尽管内心不想承认,可他知道,在创作这个领域,他同样一辈子都无法超越林朝阳了。

    332宿舍内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32号楼,传遍了中文系,学生们津津乐道于林朝阳在全国优秀短篇奖评奖中的表现。

    大家也对林朝阳的另一个马甲王庆来充满了兴趣,不少人还专门跑去翻阅《秋菊打官司》和《父母爱情》,阅读之后不由得感叹,难怪能得奖,写的确实好。

    燕师大,教二楼。

    刚刚上完课,学生们都在往教室外面走,吴颖芳与陶玉书谈起上午看到的《人民日报》。

    “你们家朝阳可真厉害,都上《人民日报》了!”

    “不是他厉害,那是人家报道评奖,才提了他一嘴。”陶玉书说道。

    吴颖芳打趣道:“那获奖的人那么多,怎么没报道别人呢?报道里除了他,就是茅盾、周扬这些大人物了,我看啊,再过二十年你们家朝阳也得像他们一样。”

    “越说越夸张!”

    陶玉书不接吴颖芳的话茬,她自顾自的说了几句便觉得没意思,转而换了个话题,聊起了《天下第一楼》复排的事。

    去年12月,《天下第一楼》横空出世震撼了整个燕京高校界和文化界,燕师大学生们连演了十几场,当时体力已经到了极限。

    好在因为临近期末,剧组顺理成章的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

    自3月份开学,便陆续有燕京高校的学生会联系燕师大,希望《天下第一楼》可以继续去年没完成的巡演。

    但刚开学事情比较多,剧组这边一直拖着没排。

    眼看着快到4月了,学生们课业上也稳定了下来,大家便有了复排话剧的想法。

    两人聊了一会儿,吴颖芳又问道:“也不知道人艺那版现在是什么进度了?真想早点看到《天下第一楼》登上人艺的舞台。”

    “应该快了,说是上半年公演。”

    吴颖芳拦住陶玉书的胳膊,“玉书,咱们这么好的关系,到时候首演你可得给我弄张门票。”

    陶玉书笑了笑,“《天下第一楼》最早可是我们学校排的,你还怕没门票?”

    “也对。”

    “你说伱咋能这样呢?咋能这样呢?”刘昕武满脸幽怨的看着林朝阳,嘴里喋喋不休,好似怨妇。

    “亏我们《十月》这个月还给《父母爱情》登了一篇评论!”

    林朝阳一脸无奈。

    这两天文协组织举办全国优秀短篇奖座谈会,刘昕武得知了林朝阳前段时间刚写完一部长篇,却交给了《当代》,顿时就毛了。

    之前《高山下的花环》本来是要给《十月》的,可却被部队横插了一杠,非说《十月》影响力不行,硬塞给了《人民文学》。

    现在林朝阳好不容易又有新作品了,他连稿子都没看见,就归了《当代》,这让刘昕武的心里如何能平衡?

    “稿子我正好写完,人家态度又很诚恳,稿费也给得高,你让我咋办?”

    这样的解释刘昕武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林朝阳换了个说词,“你说说你们也是的,非得等我给你们送稿子。你看人家《当代》的主观能动性,能怪得了谁?”

    稿子没了就算了,还要被林朝阳倒打一耙,刘昕武倍感郁闷。

    “那你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作品?”

    纠结了半天,他最终还是放下了这件事,反正人还在就能写。

    “最近事情多,还在构思。”林朝阳说。

    刘昕武微微颔首,这一点他倒是理解,别的不说,光是一个评奖前后就要几天时间。

    连续请假四天,临近月末,林朝阳终于出现在了图书馆,然后立刻引来了同事们的围观。

    他不在的这几天里,馆里关于他的新闻就没消停过。

    国内迄今为止尚没有什么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奖算是首开先河,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巨大,文学造星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几年之后的茅盾文学奖。

    林朝阳一人双奖,不仅是创下了全国优秀短篇奖评奖的记录,更是让他的名字在短短几天之内成为国内文学界和所有关心文学的人们关注的焦点。

    图书馆是林朝阳工作的地方,大家对于他的关注自然更胜旁人。

    这周轮到林朝阳在前台值班,他应付了好一会儿,同事们逐渐散去,他本想安心工作,却发现来来往往的学生们目光总会放在他的身上,不时还会有学生上来与他攀谈,表达一番对于他本人和作品的喜爱。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朝阳,要不你还是去书库吧!”

    燕大的学生们并不像追星少女那样狂热,奈何前来攀谈的人多了,多多少少要影响借书处前台的工作效率。

    胡文琼就差没把“嫌弃”两个字写在脸上了,林朝阳毫不在意,甚至有点高兴:“那我让杜蓉下来。”

    前台面对着学生,摸鱼都摸不尽兴,哪有在书库里待着爽啊!

    摸了半天鱼,傍晚高高兴兴下班。

    晚上上床之后,陶玉书说道:“这几天得搞张自行车票了。”

    华侨公寓位于西三环,距离燕大和燕师大都有几公里的距离,陶玉书上学比之前方便了一点。

    不过林朝阳上班的通勤时间就变长了,好在他这半年多已经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早上骑半个小时自行车去上班,只不过是换了一种锻炼方式而已。

    华侨公寓的房子这些天一直在小修小补,前前后后花了快三百块钱,这两天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随时可以拎包入住,现在林朝阳还缺一辆通勤的自行车。

    “明天我去单位打听打听谁家有自行车票!”

    这年头大件工业品的票证都是稀缺资源,等闲碰不到。

    林朝阳在单位问了一圈,图书馆一百多号人,竟然一张自行车票都没有。

    回到家里,林朝阳把情况一说,陶玉书也有点挠头。

    华侨公寓离燕大好几公里,林朝阳总不可能每天走路上下班吧?

    “要不,我问问大哥?”林朝阳提议道。

    陶玉书平时虽然对大哥各种看不上,但对于大哥结交狐朋狗友方面的能力是认可的,这种事交给他好像正合适。

    林朝阳找到陶玉成把情况一说,陶玉成笑道:“前两天我还想你们搬过去怎么上班呢。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又过了两天,时间已是四月初,燕京大学校园内草长莺飞,未名湖畔垂柳青青,波光潋滟,春光大好。

    憋了一整个冬天的燕大学子们最近蠢蠢欲动,四月份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各个院系的体育活跃份子都想趁着这个机会表现一把。

    连林朝阳他们图书馆也得参与,林朝阳属于馆里的新生力量,二十出头的年纪放在学生里都属于年轻的,自然被馆里列入了运动员行列,还特批他每天上午有两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林朝阳平时就跑步锻炼,所以报了个1500米长跑的项目。

    练了几天,眼看马上要开运动会了,战士出版社的梁俊书突然找上了门。

    说出版社要给《高山下的花环》搞一个作品研讨会,时间定在了4月9号,正是运动会的日子。

    林朝阳本想拒绝,可梁俊书却说:“这次研讨会算是政治任务,zz的领导要参与,还有魏巍和冯穆出席,规格很高。”

    刚刚连着参加了三天座谈会,林朝阳对研讨会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可战士出版社把研讨会的调子定的这么高,他想不去都不行。

    9号这天,林朝阳来到位于西城区平安里的战士出版社。

    研讨会的举办地点在出版社会议室,规模并不大,但确实如梁俊书所说,规格很高。

    zz来了两位领导,军事文学方面来了魏巍和徐怀中两位重量级作家,评论界有冯穆,再加上几位出版社和编辑部的几位资深编辑,今天的研讨会在嘉宾规格方面确实很高。

    不同于一般的座谈会,可能因为有部队参与的原因,所以今天的研讨会气氛有些严肃。

    林朝阳照本宣科讲了约莫二十分钟,便将话题交给了其他人。

    半天的时间一晃而过,研讨会进行到最后,气氛终于轻松了下来。

    徐怀中是《人民文学》的编委之一,他说起当时他受部队的委托去给《人民文学》送稿子的情况,有些遗憾的说道:“朝阳同志的军事写的这么好,不再继续创作实在是有些可惜。”

    林朝阳笑着说道:“写《高山》也是恰逢其会,我对军事和战争了解的都不多,写起来很吃力,再写也不见得能写的比《高山》好。”

    魏巍颔首道:“有《高山》珠玉在前,真要再写也确实不好写。你不仅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更是给那些写军事题材作品的同行出了一个难题。”

    魏巍的话半是玩笑,半是褒奖,《高山下的花环》发表不到一年,造成的影响力远非一般的军事题材可比,大大的为军事题材在主流文学界露了一次脸。

    “我看报道说《父母爱情》也是你写的,那部也描写了一些部队生活。写的很贴近现实,语言平实、细节丰富、情感细腻、人物灵动,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能从魏巍这样的名家口中说出“优秀”二字,无疑是对《父母爱情》最高的褒奖。

    “您过奖了。”林朝阳客套了一句。

    研讨会结束,林朝阳与众人挥手告别。

    梁俊书送他出门,聊到了《高山下的花环》的发行情况。

    “前段时间zz方面发了个文件,号召全军阅读《高山》,首印的三十万册刚上市就卖的差不多了。

    这段时间我们又加印了两次,现在总印量已经来到了70万册。

    照这个速度看啊,不出三个月,销量就能破百万册。”

    梁俊书说话的时候,表情有些惊叹,哪怕他是《高山》的责编,哪怕他事先知道号召全军阅读,可三个月之内破百万册的数字还是让人有一种震撼。

    林朝阳点了点头,有部队的加持,三个月破百万册不是新鲜事,真正的销量还要看部队的这一波阅读潮过后。

    《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是二月末上市,每三个月一结印数稿酬,以现在的销量到时候又是一笔不菲的稿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文豪1978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文豪1978》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文豪1978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豪1978》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