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党争落幕,卫渊革职,一代新人换旧人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第二百七十四章:党争落幕,卫渊革职,一代新人换旧人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王安石还是有些不解,“就算辽夏有谋,就算你的猜测即将成真,可你也不该选择在这个时候改制。”

    闻言,卫渊叹道:“我又何尝不知?但你也看到了,官家昏厥之前,让我镇守禁中,这份信任,古来罕见了吧?”

    王安石更为困惑了,“官家信任你,难道不是好事?”

    “我没说不是好事。”卫渊道:“实不相瞒,我以为官家.我将新军调到宫城内,就是确保太子殿下的地位不受影响。”

    “如今事情已然做了,待官家醒来,会如何看我?我年纪轻轻,就已做到了武将之最,官家会放心,将来太子登基之后的诸事吗?”

    王安石明白了,抚须道:“好一招以退为进,你就不怕,真要是降罪下来,一时半刻,你回不到京城了?”

    卫渊道:“无妨,如你所言,等等看吧。”

    王安石不敢再说下去了。

    嘉佑七年,二月初二,赵祯恢复意识之后,当即召来太子赵曦,询问近日来国朝发生之诸多大事。

    赵曦重点说了两相之争。

    面色苍白,身材愈发消瘦的赵祯正有气无力的躺在龙榻上,唉声叹道:

    “朕让他二人相争,只是想着借助他们的手惩治一些官员,为你将来登基培养班底铺路,只是朕不曾想到,朕昏厥期间,他们竟还争执不断。”

    赵曦跪倒在他的跟前,道:“父皇,您保重龙体,至于两相的事他们虽然还在争,但国体不至于紊乱,请父皇放心。”

    赵祯突然剧烈咳嗽了一番,甚至都咳出淤血来了。

    见状,赵曦连忙上前,一脸担忧道:“父皇.龙体为重啊!”

    赵祯勉强挤出一抹苦涩笑意,道:“吾儿放心,朕,会再撑一段时日,不会给伱留下太多的烂摊子”

    “父皇.”说着说着,赵曦似要落下泪来。

    赵祯吃力地抬起手臂,抚摸着赵曦的脑袋,这一刻,他不再是大周的皇帝,只是赵曦的父亲,仅此而已,

    “朕还有很多事未能教你,朕也没有精力再教你了,将来如何做一名好天子”

    赵曦道:“王尚书有教过儿臣读圣贤书,如何做尧舜.”

    赵祯摇了摇头,“朕说的做天子,是做皇帝,不是圣贤书上教你的道理,更不是做尧舜.”

    赵曦露出一副困惑的表情。

    赵祯再次叹了口气,“罢了,最近朝中,可还有其它事发生?辽夏两国可有什么动静?”

    赵曦摇头道:“辽夏两国并无动静,只是只是”

    赵祯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模样,隐隐感到些许不妙,皱眉道:“只是什么?”

    旋即,赵曦跪倒在地,叩首道:“儿臣请父皇责罚!儿臣.儿臣以监国令,下旨改革延边军制!儿臣有罪!”

    赵祯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逐渐瞳孔睁大,忽然又剧烈咳嗽起来。

    赵曦不敢起身,连忙道:“请父皇保重龙体!”

    赵祯死死盯着他,沉声道:“延边军改,为何如此着急?你.你就不能再等等?”

    赵曦道:“父皇,辽夏两国虎视眈眈,说不定哪日就要南下跨过长城,儿臣.儿臣也是想防患于未然”

    赵祯深呼吸一口气,“你与卫渊,都太着急了!你们可曾想过没有,万一改革军制失败,万一”

    赵曦突然抬头目视赵祯,坚定道:“请父皇放心,儿臣愿以性命担保,改制军制,万无一失!”

    他知道自己的父皇在担忧什么。

    无非就是怕改革军制失败,将来史书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会算到赵祯的头上。

    后世人会说,一代圣主仁君,到了晚年,竟也像前朝的李隆基那般,昏聩了。

    “父皇,将来史书会写,是儿臣在监国期间擅作主张推动军改,与父皇无关!”

    赵曦说到这里,明显是要袒护卫渊了。

    赵祯左思右想片刻,事已至此,岂能朝令夕改?只能顺势而为了,

    “你年龄还小,懂什么?你未登基,就做主这等军国大事,若成功了还好,若失败了,世人会如何看你?你的皇位,将来能坐稳吗?”

    这一点儿,赵曦倒是不曾想到。

    往深处一想,他瞬间冷汗直流。

    是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天下万民会说,赵曦是个昏君,不配做天子。

    一旦他今后再做出什么错事,极有可能会引起民怨沸腾。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赵祯道:“像改制这等军国大事,不要凭借一腔热血就做了,你是如此,卫卿也是如此。”

    “他这些年,过得太顺了,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事,都不曾遇到波澜.”

    赵曦心中一紧,“父皇.”

    赵祯语重心长道:“朕知你要说什么,你会说,在朕重病昏厥期间,是卫卿将新军调来皇城,此举是在保护你的地位不受影响。”

    “你们师徒情深,朕心知肚明,但.朕不能将没有遇到过挫折的卫卿给你,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赵曦一脸沉默。

    赵祯继续说道:“若你将来登基,必然重用卫渊,他仕途顺畅,于他而言,是好事,但于国而言,不是好事。”

    “军改一事,他会感激你,但这还不够,朕要让他终此一生,都对你忠心耿耿!”

    从他昏厥的这个事情上来说,卫渊所作所为,已经表现出了忠心。

    不仅是对赵祯的忠心,还有对赵曦。

    新军入皇城,此军只听卫渊调令,也就是说,一旦赵祯真的去世了,有卫渊在,可以即刻辅佐赵曦灵前继位,帮助大周渡过权位更迭的关键性时刻。

    赵祯父子并不担心卫渊会做出董卓那样的事情来,因为卫渊的地位还没有这般突出。

    有韩章、文彦博,还有一些老牌勋贵们,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卫渊与他们斗,还嫩了点。

    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所以,赵祯父子也不会怀疑卫渊调兵入皇城的动机。

    可这毕竟是触动了赵祯的逆鳞,再加上又让自己的儿子以监国身份下旨军改

    赵祯必须要给卫渊一点儿颜色看看。

    事后,待自己死去,自有稳固政权的赵曦重新将卫渊召来委以重任,到了那时,卫渊也不得不对赵曦忠心耿耿。

    毕竟,天下人是有眼睛的,不都是傻子。

    “来人,拟旨,韩、文二人,不思国体,结党相斗,责令二人闭门思过,由富彦国接替韩章,范纯仁接替文彦博。”

    “卫渊擅自换防,违改旧制,罪无可恕,保留其爵,革除一切职位,思过。”

    随着赵祯的两道旨意落下。

    朱总管直接被吓了一跳。

    就连赵曦都是有些手足无措,“父皇,这责罚,是不是太过了些?”

    赵祯道:“你要违抗朕的旨意?”

    赵曦再次叩首,“儿臣不敢!”

    “敢问父皇,若将卫卿职位革除,谁来担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

    赵祯缓缓闭上双眼,“再议。”

    再议?

    赵曦眼前一亮,又问道:“父皇,那这延边军改一事.”

    赵祯摆了摆手,示意他退出大殿。

    他瞬间明白了,该怎么改制就怎么改。

    只是,出了问题,抗罪的人,不是他,而是卫渊。

    “儿臣谢父皇良苦用心!”

    赵曦缓缓退出大殿。

    待其离开时,躺在床榻上的赵祯,一直凝视着他的背影,颇有一种望眼欲穿的感觉,

    “像,真像.”

    一旁的朱总管好奇询问道:“敢问官家,不知像什么?”

    赵祯道:“像年轻时的朕。”

    朱总管不再多言。

    过了会儿,赵祯再一次叹了口气,“可惜,朕没精力,也没这个心气,教他,该怎么做一個皇帝了。”

    闻言,朱总管方才又开口道:“太子聪慧,定能自学成才”

    赵祯不再回应,而是继续陷入沉睡中。

    当他颁布的圣旨发到中书省那边时,许多官吏都为韩、文二人打抱不平,

    “官家没事了?为何要降罪二相?最近这段时日,一直都是二相在主持国事啊!”

    “是啊,就算是有党争,可也不能直接将两位相公革职吧?”

    “那宠臣卫渊,不也落得这个下场?”

    “官家是想做什么啊?”

    “.”

    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人心惶惶。

    这时,中书省一间屋子里。

    韩章与文彦博坐成一排,二人均将官帽放在了桌子上,相继开口道:

    “终于能歇歇了。”

    “你我也算斗了一辈子,连个修身养性的功夫都没有,趁着这段时日,好好歇歇吧。”

    随后,这两位政敌竟是相视一笑,共同走出房间。

    而这时,房间外,已经站满了官吏,不只是三省吏员,还有六部大臣,

    “韩相,文相,我等这便联名上劄子,国朝不能没有您二位啊!”

    “是啊,我们这便上劄子!”

    “.”

    韩、文二人巡视一圈,却见唯独没有富彦国与范纯仁。

    也是,如今最应该避嫌的,就是他们二人了。

    “诸位,请务必尽心帮衬着两位相公处理国事,不可再提这联名上劄子一事。”

    “昔日我二人在这相位时,诸位不可不站队,但从此以后,请诸位牢记一句话,我大周,没有党争,除非诸位不怕死。”

    韩、文二人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如何还能不明白,朝中局势要有所变化了!

    殿前司。

    卫渊这边刚收到圣旨,他将殿前司都指挥使的官帽取下,一脸平静与坦然。

    只是,换防之后就留在皇城里的陈大牛、杨怀仁等诸多新军将领,却多有不满,

    “卫将军这般忠心,却惨遭革职,如何能让我等服气?”

    “就是!咱们闹到官家跟前去,就不信不能为卫帅讨个说法!”

    “闹闹闹,你就知道闹,你这厮除了蛮力还知道什么?如今,谁都能为卫帅发声,就是我们这些武将不行!否则,你,还有你们,就是在害卫帅!”

    “.”

    待众人听到徐长志的声音后,纷纷陷入到沉默中。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还是陈大牛率先打破了平静,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指望那帮子文臣帮卫帅说话吧?”

    杨怀仁道:“听说韩、文二相也被革职了,只怕此刻,他们已是自顾不暇。”

    卫渊看着一众兄弟,笑道:“好了,都别议论了,你们就当做不知道这件事,曾经如何,现在就还如何。”

    “长志,将上四军的人手调过来吧,让他们继续戍卫皇城。”

    说到这里,他缓缓起身,站在殿前司衙门前,享受着春日的映照,当着众人的面,大大的伸了一个懒腰,

    “累了这么多年,也该休息休息了。”

    说罢,就已独自离开殿前司。

    所过之处,无论是此刻戍卫皇城的将士,还是原先殿前司的一些人手,见到卫渊之后,仍是纷纷低头。

    就好像是卫渊并未革除官职一般。

    众人望着他的背影,都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怎么革职,反而会让侯爷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们不解。

    忽而,他们注意到了卫渊留在殿前司的劄子。

    众人都未打开来看。

    徐长志吩咐道:“请朱总管将这劄子递到陛下手里吧。”

    待卫渊离开殿前司衙门,徒步走出皇城,来到御道旁,直接上了马车。

    有一下人询问道:“侯爷,咱们去哪?”

    卫渊无事一身轻,极为放松的开口道:“回家!”

    那下人笑了笑,“好嘞!”

    卫渊不解,“你家主君被革职,笑什么?”

    那下人道:“小的从未见到侯爷您这般放松,因此而笑。”

    卫渊饶有兴致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下人恭敬回应道:“小的名唤宋轲。”

    宋轲,这名字不错。

    “今后,你就留在本侯身边伺候吧。”

    卫渊说完,便是端坐在马车里,缓缓闭上双眼。

    宋轲一脸惊喜的抱拳道:“谢侯爷!侯爷坐好,咱回家喽!”

    这时。

    赵曦正站在皇城墙上,目视着卫渊离去。

    王安石站在他的身边,作揖道:“太子殿下,卫侯爷被革职,不见得是件坏事。”

    赵曦一脸漠然的点头道:“本宫知道,明哲保身,以退为进嘛。”

    闻言,王安石心中一惊。

    这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话?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