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皇帝上凌王妃回长安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第322章 皇帝上凌王妃回长安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从她刚怀孕,凌墨萧离家。到现在孩子快满周岁了,他才传来要回家的音讯。

    再不回来,真赶不上宝宝们学走路了!

    自从接到王爷即将大军凯旋的消息,王妃的心情每天都很好。

    每日一起床,必先看挂历,像盼着过年的孩子一样数日子。

    稍有闲睱就整理龙凤胎从出生到上个月的画像,装订成册,标好日期。

    还怕龙凤胎不认识父亲,到时候不让王爷抱,总抱着龙凤胎去看王爷的画像,指着画像教他俩喊‘爹爹’。

    月见很无语:“王妃,大宝小宝还不会喊娘亲呢!”

    沈冬素笑道:“先教会喊爹爹,以后有事就喊爹,多好。”

    两个宝宝虽是龙凤胎,可成长差距已经开始显现了,大宝明显体力更好,极为好动,哭声洪亮。

    小宝不好动,更爱和大人互动,一逗就笑,比哥哥更有语言天赋。

    哥哥还在咿咿呀呀,小宝已经能指着鸡蛋说‘大大’,但都还不会喊娘亲。

    还有凌墨萧的书房也要重新布置,奶娘提醒,最要整改的是卧室。

    奶娘睡的碧纱橱,婢女睡的小隔间,都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跟主卧打通的。

    总不能王爷回来了,奶娘和婢女还在王妃的卧室睡啊!

    奶娘说一般大户人家,孩子都是跟奶娘睡,等王爷回来时,小主子也快周岁了,可以放心地在厢房睡整觉。

    冬素认同奶娘的建议,临时搬到客房住,让人来将主卧大整改。

    说也来巧,自从凌墨萧要回城的消息传来,好消息是一件接一件。

    先是大哥那边说,陈落雪真的将他烧出来的琉璃珠子制成首饰,陈黎当大夏宝贝卖给高丽人。

    还卖出了高价,够丹东那边的驻兵一个月的军饷。

    沈冬素忙让大哥将琉璃珠子保密,绝不能在大夏境内传来,大夏的聪明人多啊!

    肯定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个琉璃,还是不成型的。

    只取其通透,打磨后比宝石还耀眼,实则根本不值钱,也就骗骗高丽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国。

    得等陈黎用此物在高丽那边赚大钱,琉璃烧制工艺成熟,她再做别的东西赚大夏富商的钱。

    她细想对付高丽的计划,越想越觉得好笑,一边用廉价的琉璃珠子,赚高丽贵妇的钱。

    一边怂恿高丽的将领造反,暗中支持几个王子,挑拨离间,让高丽内祸不断。

    甲四说,已经有不少高丽贵族,暗中联络他,想逃到大夏,做夏民。

    甲四不松口,是为逼他们去联络新罗,联络倭国。

    说实话,真要收高丽人,沈冬素宁愿收平民百姓来开荒,反正现在的北境荒地大把的,再来几百万人口也够分。

    她才不要那些高丽勋贵呢!这些人做高丽人是奸,等做了大夏人,就更奸!

    她直接跟甲四说,送礼的礼收了,但人不能过境。

    但若是流民百姓投奔,可收纳,安置在丹东一带,其地位比北疆的奴隶高些,比大夏的流民要低很多。

    她要从多个方面,将高丽做空!支持武将造反,让他们内乱不止。

    以高丽贵族喜欢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纸甚至还有现在的琉璃首饰,换取他们的铁、黄金、粮食,以商业的模样,掏空他们的生存物资。

    再暗中收纳高丽流民,吸引更多的高丽百姓投奔大夏,没有百姓,士兵就供应不足。高丽王若强行征兵,便会失了民心。

    最最重要的是,逼新罗和倭国下场,让这三个小岛国乱成一锅粥。

    这是一个长期计划,比建设北疆还要长,需要决策者充分的财力、物力和执行力来完成。

    沈冬素不自夸,她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成功的决策者。

    咱们自己也不能闲着,趁机发展海军,造战舰。等三个小岛国的粥快熬稀烂时,咱们战舰启航,将他们连锅都端了。

    丹东那边有好消息,莫修谨新来的信也是好消息,麻城的瘟疫得到有效控制,但流民的问题却没得到妥善安置。

    因为朝廷的钦差到了,太子党官员,到任第一天,不是视察民情,而是先将莫修谨等凌王属官给看押了。

    说谨防他们煽动百姓闹事,莫修谨很淡定,全程配合钦差,甚至撤离了所有凌王亲卫,全权将赈灾权交给钦差。

    甚至只要钦差一声令下,他立即带人回光州。

    他此行本来就是担忧瘟疫蔓延到光州,再则,凌王妃不忍家乡百姓受苦,才派他来赈灾的。

    完全没有越俎代庖之意,并且凌王妃非常尊重且支持太子殿下,他会配合钦差大人工作。

    钦差被莫修谨一通大义加情深,且态度恭敬至极,还真让那钦差放松警惕。

    只将他禁足,便不再多管。

    而凌王属官不再管事,可愁坏了当地官员。人家凌王的人是真心实意来助民的,而朝廷的钦差,只来摆谱抢功加捞好处的。

    给的赈灾粮不光少一半,还是陈米,赈灾银更是转一道手少一成,等实际到县官手中,十余一、二。

    要是以前,这钦差是太子重用的官员,这下面的县令,甚至知府,也是屁不敢放一个,闷声吞下这口窝囊气。

    甚至有些奸官,还趁机巴结钦差,讨好太子,与其一起压榨可怜的百姓。

    可现在凌王的人也在麻城,并且人家来了之后做的事,与钦差一对比,谁是真正赈灾为民的,谁是趁机谋利的,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

    莫修谨只是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什么权也没有,但好像就给了这些地方小官底气。

    真正让地方官爆发的是,因之前流民吃的是凌王府暂时提供的赈灾粮,虽然只是普通的菜粥,但也是人吃的食物。

    而现在换成朝廷的赈灾粮,粥里有沙有糠米还是陈米,量还少一半,稀的米粒都能数得清。

    瘟疫禁区还缺药,加上凌王府亲卫调离,常有抢东西、斗殴事件发生。

    很快那些青壮百姓聚集闹了起来,他们不懂朝廷钦差和凌王府属官的区别,只知道钦差来了事情不光没变好,还越来越糟。

    有人叫着要赶走钦差,有人叫着要莫大人回来。

    当地官员忙请示钦差,要组织人去安抚百姓。

    而那钦差竟然冷笑着说:“安抚什么?暴民就该杀!杀一匹剩下的就老实了。”

    “再说,楚地发生这么大的灾情,怎么可能没有暴民?若无暴民,还要我这钦差来做什么?”

    地方官震惊不已,灾民在莫大人的治理下,已经快要平复了。

    太子党来捞功劳也就算了,本来凌王属官赈灾也不合规矩,但你竟然为了洗贪的赈灾银子,不惜将百姓打成暴民杀了!

    地方官忍不了了,在知府的领头下,和十几个县的官员一起联名上折子,奏钦差贪墨赈灾银,枉杀百姓。

    钦差早就防着的,这道折子要成功送到长安,最少也要死上百人。就像当初闽州遇倭盗一样。

    但他忘了莫修谨还在麻城啊!表面上送的那份折子用来吸引钦差的人追杀,真正的折子早由莫修谨安排人,送到了长安。

    至于事情后面会如何还未可知,但莫修谨说,只要吴王不傻,这一次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将太子拉下马。

    她和庞先生一起看完莫修谨的信,庞先生在那分析这件事的政治意义,连赞莫修谨做事老练,处理得当。

    沈冬素却在那心疼麻城百姓,真可怜啊!

    才被大水淹了家园,又被瘟疫夺了亲友的性命,活下来的还要面对大人物的政治斗争。

    明明只是争取一下应得的救济粮,就成了暴民被杀。

    上面大人物的争斗,要的就是底层百姓的命。

    有那么一瞬间,沈冬素真想开着战车去长安,将太子、吴王还有那些贪官奸臣,全给轰炸了!

    我太阳的,老娘在边关想办法挣钱,想办法建海军,想办法灭倭。

    我夫君在北疆九死一生,一走快两年,孩子连爹的面都没见过。

    你们在长安吃香的喝辣的,左一个美人,右一个佳人,屁危险没有,成天勾心斗角,视百姓如草芥。

    她算是理解为什么历朝历代,最容易造反的就是手握重兵的,边关守军。

    特娘的,我只是个王妃,都被气的想造反。更别说那些真正上战场,刀林剑雨闯的将军了。

    人家在边关九死一生,你们在京城一句话,就能抹去人家的功劳,甚至要了人家的性命,搁谁谁不反!

    她深吸两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问庞先生:

    “此事,若我们助吴王,将太子拉下马之后,要麻城加封为王爷的封地,可不可行?”

    庞先生道:“自然可行!只是,如此一来,我们就跟吴王绑一条战线上了。”

    “这,王爷还未回来……”

    他的意思是,这么大的事,王妃做不了主。

    沈冬素笑了:“就因为王爷还没回来,我才跟吴王做这笔交易啊!”

    “等我们的人能光明正大地入驻麻城,即便事后麻城没有封给王爷,也不可能再封给旁人。”

    “等王爷班师回朝,一句我在北疆远征,王妃做的事我不知道啊!难道吴王还能告本王妃言而无信?”

    “他跟谁告?跟皇上告吗?只能捏着鼻子吃这个哑巴亏。”

    庞先生再次呆愣住,还能这么吗?王妃继画大饼和薅羊毛之外,还有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啊!

    沈冬素正色道:“有位大人物曾经说过,跟奸臣斗,你得比他更奸。”

    “跟吴王和太子斗,咱们就得比他俩,更……不要脸!”

    庞先生看着王妃那张美貌的脸,实在想不到,她能说出‘不要脸’这样的话。

    可王妃说的很是有理,现在的幽州城,已经不是龟缩一方,就能瞒过长安耳目的存在了。

    特别是王爷回来之后,即便我们不跟太子和吴王争那个大位,也要有自保的能力啊。

    就在沈冬素等着长安那边来,怎么处置麻城钦差的事时,结果一个大炸雷炸到她自己身上。

    朝廷派钦差来幽州,迎接凌王妃和小郡王、小郡主回长安,与满朝文武一起,迎接凌王凯旋。

    沈冬素一直以来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她还没有绝对的自保能力之前,被皇上召回长安。

    她收到消息就把陈星耀叫来,骂他一顿:

    “你这个钦差怎么当的?你人还在幽州,怎么能派新的钦差来?这不是打你的脸吗?”

    “你去把这个钦差赶走,哪哪都是钦差,朝廷的官员这么爱出外任吗?”

    陈星耀小心地问:“赶走之后,王妃会跟下官一起回长安?”

    沈冬素慢慢抬头,扫他一眼。

    瞬间,陈星耀觉得自己后脖子汗毛都竖起来了。

    忙道:“我这就去向黄钦差打听一番。”

    很快,不用她请,幽州十几个重要官员都来到凌王府。

    他们的态度出奇地一致,不能回长安。

    不管王爷是班师回幽州,还是回长安,凌王妃和小主子不能回长安。

    如今太子和吴王争斗不休,王妃带小主子回长安,肯定会卷进党争漩涡。

    又不能带太多士兵回长安,只带一些亲卫,根本保护不了三个主子。

    既然不能回长安,那要做的就是找到合理的理由。

    装病是肯定不行的,这种大事上面,你就算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回去,否则就抗旨不遵。

    朝廷是有权收回凌王的军权的,之前为什么不敢干这事?那不是北疆还没灭嘛!

    现在仗打完了,有些人自然敢对凌王妃嚣张起来了。

    她不回长安,朝廷有理由收凌王的军权。

    她回长安,那就是人质,凌墨萧便是手握百万大军,又敢怎么样?

    众人愁着想理由,这种时候,还得靠聪明人来想法子。

    幽州城大小官员公认的聪明人,第一阶梯就是庞先生和莫修谨,目前陈黎勉强站上第二阶梯。

    像李念鱼这种,属于技术型聪明,智商过人,但政治情商为负数。

    到现在沈冬素也没想通,当年皇后怎么会让他当探子?

    庞先生沉思片刻后道:“不能回,还得用大义堵住朝廷的嘴。”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兵临城下,凌王妃宁可身居危险之中,留下守城,也不愿弃百姓于不顾。”

    沈冬素眼睛一亮:“对啊!如此一来,还能让凌王不回长安,而是带兵来救幽州!”

    “只是,这敌人,从哪来?”

    当然不能从北疆来,让那些北疆演戏也不行,凌王才说平定北疆,结果有一支北疆大军包围了幽州城。

    这不是打凌王的脸吗!朝廷再追究凌王一个欺君之罪,事情就麻烦了。

    沈冬素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凉州那边有番人下山为祸,可惜离幽州太远了,让胡商引都引不过来。

    再往东移,那敌人就剩一个了,也不算做假,确实人家有攻打幽州之意。

    那就是高丽。

    沈冬素很快就有了一个粗糙的计划,陈黎配合,引一个高丽将领带大军,突袭基地。

    在这期间,将那个黄钦差带到基地,亲眼见证高丽偷袭,我军惨败,幽州城即将被围。

    凌王妃再恳求对方赶紧回长安向朝廷求援,等黄钦差一走,凌墨萧便请旨,不班师回长安,而是先回幽州救援。

    在此期间,让异族人带一群奴隶佯装攻城,把北境一些朝廷的暗探骗过去,熬到凌墨萧回来不成问题。

    想到这个计划,沈冬素既好笑又无奈,她为了不回长安,竟然要用这种方法骗皇帝。

    还要这么多人陪她一起演戏,真是一个让人无奈的时代啊!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