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出兵之前(四)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396 出兵之前(四)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尽管桓熙一直很嫌弃长安城,但对于胡人们来说,这里可是个花花世界,足以让他们流连忘返。

    长安狭窄破败不假,但作为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正如拓跋嫣所言,长安之繁盛,塞外难以望其项背。

    匈奴人费连贺隆不是第一次来到长安,他作为匈奴弓骑的一员,最早来到关中的时候,还是响应桓熙的号召,前往进攻当时正盘踞在洛阳的后赵豫州刺史张遇。

    那时候因为桓熙征召的匈奴弓骑只有数千人,他们出入长安也没有什么限制。

    哪像是现在,还得在黄昏时赶回军营。

    好在如今为时尚早,费连贺隆可以带着儿子费连突在城内好好逛一逛。

    费连突年仅十七岁,今年才从军入伍,跟随父亲响应大单于的号召,自银川南下。

    他们所在的部落可以称得上是桓熙的嫡系,当初桓熙收服铁弗匈奴,将他们一分为三,刘务桓与刘阏陋头这两兄弟身为左右贤王,各领一部,剩下的一部便由银川单于台管辖。

    费连父子便是来自被桓熙分走的部落。

    由于桓熙出手大方,哪怕被征召来的胡人们徒劳无功,他也会赏赐苦劳,不会让他们白跑一趟,一旦立下功劳,更有重赏。

    因此,在铁弗匈奴中,无论是左贤王部,还是右贤王部,还是单于台直接管辖的部落,年轻人对于追随大单于作战,有着极高的热情。

    费连突的父亲费连贺隆征战多年,也立下过一些战功,如今已经是军中的一名基层军官,麾下有一百号人,费连突便是其中一人。

    今日是他们整队人集体来到长安游玩,费连贺隆在与众人分开前,没忘了叮嘱他们不许惹事。

    虽然桓熙对每日进城的人数做出了限制,但那也是足足一万人,这无疑给长安城的治安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故而,城中的大街小巷都有全副武装的士兵结队巡逻,一旦发现不法之事,便可出手擒拿。

    尤其是东市的酒肆区,更是巡逻的重点,谁知道这些好勇斗狠的胡人喝高了,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这些天内,不断有喝酒闹事的胡人被遣送出城,交由军法官处置。

    但费连贺隆还是带着儿子找到一间酒肆,肚子饿了,总得有个地方吃饭。

    费连贺隆一进店,便与掌柜说道:

    “店家!来坛酒,四斤羊肉!”

    掌柜满面春风的答应下来,领着他们父子找了一个空座。

    虽然官府对酒肆、妓坊课以重税,也导致长安城里的酒肉并不便宜,但因为进城的胡人实在太多,故而,对生意并没有什么影响,这间酒肆的掌柜甚至不得不临时招人前来帮工。

    待掌柜一转身,费连突便忍不住说道:

    “总算可以饱餐一顿肉食了。”

    费连贺隆笑着说道:

    “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够再要,不用替为父省钱。”

    他们在南下之后,一路上的衣食住行都由桓熙供给,桓熙不会缺了他们的肉食,但主食还是以粟米为主,辅之以肉食、蔬菜。

    实际上,游牧民族并不都是以肉类为主食,那是富人家才有的生活,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牲畜得是留着繁衍、卖钱,他们只吃老死、病死的牲畜。

    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曾有记载普通蒙古牧民的生活: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

    但费连突可不是一般家庭,因为其父费连贺隆每次出征,都会带回大量的财货,他们家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是富人阶级了。

    也正是有了费连贺隆等人为榜样,才会引发铁弗匈奴的年轻人们投身行伍的热潮。

    而在去年许多响应征召的鲜卑人满载而归之后,这股热潮也蔓延到了河西、河套的鲜卑部落之中。

    等着店家上餐的空隙,费连突与父亲感叹起了长安的繁华,他憧憬道:

    “阿干,将来如果有机会,我想在长安定居。”

    虽然长安城在雨天总会飘荡着一股异味,但仍然吸引着费连突。

    费连贺隆撇撇嘴:

    “你是没有见过洛阳,那可比长安要雄伟得多,我听说大单于将来做天子,就是要定都在洛阳城,到时候洛阳就是整个天下最繁盛的地方,我们父子应该跟着大单于搬去洛阳才对。”

    费连贺隆没有进去过洛阳城,当年他跟随桓熙征讨张遇,因为张遇坚守城池,桓熙只是劫掠了周边民众,而后班师。

    尽管只是远远地望了一眼,但是那座巍峨的城池还是给费连贺隆留下了深刻印象。

    桓温正在全力经营洛阳,虽然名义上说是要迎回天子,还于旧都,但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将来称帝建国做准备,这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长安的繁华就已经让费连突惊叹不已,而父亲口中的洛阳,似乎是比长安更好的地方,费连突不由心生向往。

    然而,至少就现阶段来说,洛阳并没有长安这么繁荣。

    当年洛阳历经桓熙与苻健的劫掠,早已荒芜,直到桓温夺取洛阳,从江南迁去了大量的百姓,才算恢复了元气。

    常言道,由庶而富,在于久安。

    长安虽然破败,但关中承平多年,又有桓熙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发展商业、手工业,单论商业繁荣,长安甚至更在建康之上。

    毕竟这里汇聚了西域、漠南、蜀地、江南等四方商品,而民众也有余财消费。

    只不过费连突并不知道洛阳的真实情况,他问父亲:

    “阿干,此番东出,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到洛阳。”

    费连贺隆忍不住笑道:

    “洛阳在河南,我们是前往河东,怎么可能进得了洛阳。”

    费连突对于关东的地理名词并不了解,但也知道河南与河东是两個地方,一时间,便丧了气。

    好在没等太久,香喷喷的羊肉与美酒就被端了过来,费连突也不再顾念着那遥不可及的洛阳城,他专注地对付起眼前的食物。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东晋:我的权臣父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