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蒸汽朋克的浪漫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第387章 蒸汽朋克的浪漫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就通用聚变的事故召开技术分析会,只是为了尽量避免重蹈覆辙的,但看完这份报告后,康驰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

    这已经不是用激进和冒险来形容了,为了抢先康驰完成磁化靶线路的点火,他们简直是丧心病狂了……

    不过怎么说呢,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从科学这门学科诞生开始,科学家尝试的任何实验多少都具有一定风险性,

    甚至很多实验事故,都是在实验员明知有极大风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进行的。

    比如在航天探索领域,M國的航天飞机曾经炸了三次。

    说好听点,这就叫做科学探索精神,说难听点,就是赌瘾发作想要单车变摩托,而且还觉得自己一定是赢家。

    陈海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制造者:华国(参与度32%)】

    钟维坚立即笑了笑:“没办法,通用聚变的事故才过去一个多月,领导应对过激也是很正常。”

    钟维坚深吸了口气,然后缓缓地打开麦克风说道:“各部门准备第一次正式点火实验,燃料设定0.1mg氘-氚混合物。”

    【物品:磁化靶核聚变反应堆】

    【通用经验:2043345】

    但因为通用聚变的实验事故,让当地和燕京的领导都不是很放心,于是不止是进来的路口,他们在水库的三个对岸都拉上了警戒线,水库里还有巡逻艇不停地划过,阻止人员和船只靠近。

    就在两人谈话的过程中,一位记者很快就发现了他,然后招呼扛着机器的摄影师一起跑过来。

    “大家其实也看到了,哪怕通用聚变的LM-26发生了爆炸,其威力也远比真正的核武器小得多,甚至比大部分常规炸弹的威力还要小。”

    “其实磁化靶装置就像个汽车的发动机,如果材料和设计不好,就可能会发生爆缸,LM-26之所以发生事故,除了他们的实验过于激进,操作不但之外,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装置的性能远远不足以完全控制住聚变反应。”

    极限燃料则是4.42mg,此时的Q值会进一步提升到28,但如果长时间极限运行,对设备的损耗会比较大,安全性也会下降。

    知道康驰马上要主持重要的实验,苏珊珊也知道现在不是叙旧和感慨的时候,于是直接掏出了笔记本,然后看了眼摄影师。

    “收到!”

    同时康驰设计的金乌一号蒸汽锤,也不是单纯的蒸汽锤,而是蒸汽+电机的组合锤,

    东西造好了,接下来自然是要是试一试了,经过开会讨论,康驰最终决定在12号进行点火实验。

    康驰点了点头:“苏记者你好,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在康驰来到庐州等离子研究院后,金乌一号项目的进度虽然受到了一些通用聚变的实验事故影响,但总体上还是按照计划在走,

    尤其是康驰提出实验的时候,让收割者人型机器人充当实验现场的操作员,然后把实验指挥室挪到五百米开外的地方,所有的安全问题都似乎变得不是问题了……

    “这是吕首长的意思。”跟在康驰身后的陈海立即解释道,“他的意思是,如果今天能够点火成功,那将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重大时刻,最好能够全方位地用影像资料记录下来,不过你放心,今天不会进行现场直播……”

    但钟维坚作为这台装置的主要参与者,非常清楚这台装置无论是材料性能,还是精密的机械结构设计,都比东方超环强大得多,和那种传统的蒸汽机,就更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想要让金乌一号达到最经济、安全的燃烧效率,每次反应需要注入3.5mg的氘-氚混合物,此时的Q值可以高达23。

    在康驰看报告的时候,钟维坚也口头汇报道:“十次氮气实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各项数据,误差均不超过0.0001%,符合装置设计标准。”

    “这起事故不但让人们对可控核聚变的前景感到担忧,对磁化靶核聚变装置的安全性更是谈之色变,我想请问康院士,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磁化靶装置是否真的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就是一枚非常危险的氢弹?金乌一号和LM-26有什么区别吗?”

    苏珊珊听后顿时有些欲言又止,似乎想要打断康驰,不过好在康驰很快就说出了让她满意的回答。

    苏珊珊也笑了笑,心里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当初大汉硅业搞出浮带法单晶炉的时候,她就觉得康驰已经非常牛逼了,

    “这个等会实验过后,你就知道了。”

    ——

    一个半小时后,实验总指挥室。

    “同时核聚变反应堆如果发生核泄漏事故,不但泄露的核辐射量非常低,而且还是一次性的,不会像核裂变反应堆那样进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核反应,源源不断地发出核辐射。”

    实际上磁化靶装置的原理,也确实有点蒸汽朋克……

    这就对装置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这也会导致输入功率更高,但输出功率却不高,因此Q值会更低。

    接到庐州等离子研究院的实验报备后,庐州市政府立即给予了高度重视,迅速调动了各部门配合,并且层层报备了上去。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二月九日,距离康驰立下四个月的军令状只剩下了十天,金乌一号经过多次调试后,终于完成了总装工作。

    这也是所有人都最关心的。

    这个设计不但解决了气压偏差导致蒸汽锤速度不一致,出现和通用聚变LM-26同样的问题,同时还能顺带发一部分电,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装置将来的发电效率。

    听到康驰的话,苏珊珊表情不禁有些惊喜道:“原来您还记得我啊。”

    至于在研究所附近就更别说了,除了军车警车救护车,最夸张的就是消防车了,

    庐州市消防局直接动了两個消防中队,总共12辆消防车停了一整排,天上还有一架消防直升机在盘旋……

    “怎么还来了记者?”

    哪怕像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核事故上,其实也是一样的,一些人明知道控制棒的设计有问题,但就是要赌一把,觉得肯定不会出事。

    坐在车上的康驰看到这架势,忍不住吐槽了句:“这阵仗搞得,好像我们真在造核弹似的……”

    不过比大动干戈地对总控室进行抗核打击的工程加固来说,这已经算是最保险和方便快捷的了。

    【物品等级:1(参与度低于50%不可升级)】

    或者说,随着康驰工程设计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材料和线路存在明显瓶颈的情况下,他造出的东西提升空间已经有限了。

    “不过可控核聚变之所以叫可控核聚变,就是因为它是‘完全可控’的,如果不能完全控制住它的话,就和普通的核聚变实验没什么区别了。”

    庐州等离子研究院本来就设立在郊区,而且还是在董铺水库旁边的科学半岛上,这里三面环水,正常来时只要封掉唯一一条进来的路,基本就差不多了。

    钟维坚听后,忍不住抬头看了眼大屏幕上的装置监控。

    这种情况下,哪怕真炸了,也不会出现人员损伤。

    “同时因为每次反应的燃料非常少,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有限,也就给了我们控制住它的可能性,而装置的性能就决定了我们对聚变反应的控制力。”

    如果金乌一号能够成功点火,毫无疑问将成为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工程奇迹,没有之一!

    虽然为了实验安全,一开始的测试用的燃料肯定越少越好,但燃料少就意味着在同等的空间下,氘-氚原子的数量更少,碰撞产生的聚变反应概率就更低,这时候就需要装置制造出更理想的反应条件。

    到了12号这天,以庐州等离子研究院为中心,方圆两公里都被交警、特警、以及军方的人层层封锁了起来。

    唯一的缺点,就是要研究员们,提前熟悉一下机器人操控。

    在加压做工的时候,电机起到了微调速度的作用,在聚变反应需要减压的时候,电机不但可以起到缓冲压力,让压力曲线更加线性平缓的作用。

    【物品参数:最高运行速度每分钟120次,每次反应释放能量最高1500兆焦】

    【精通点:133(+120)】

    “严格意义上来说,磁化靶装置的反应原理确实和氢弹很像,如果装置失控的话,就会发生像通用聚变那样事故,大家把它理解为一枚氢弹其实也没错。”

    然而谁能想到,那只是神话的开始……

    得到了OK的眼神后,她才回头看着康驰,问出了提前就已经准备好的问题:“在2025年12月31日,也就是一个月前,枫叶国通用聚变公司曾经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聚变实验事故。”

    整个画面给人的既视感,就像是进入了充满暴力美学的蒸汽朋克世界。

    遗憾的是,这次金乌一号是多方合作造出来的,因此制造者判定为华国,而且系统还明确标注出了康驰的个人参与度只有32%,因此不能对它进行直接升级。

    接过钟维坚递过的装置预运行分析报告,康驰立即仔细看了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磁化靶装置每次燃烧的核燃料非常少,通常只有几毫克,烧完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核聚变试验堆发生事故后,会造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哪怕大家还是不放心,只要保持一公里以上的距离,它就是绝对安全的。”

    其实从0.1mg的起始燃料测试就能看出,金乌一号的性能和LM-26所身处的量级完全不一样。

    “好吧。”康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所以没有直播……是怕我们翻车吧?”

    原本放着东方超环的实验室内,已经变成了一个结构比东方超环还要复杂得多的大型装置,它的造型风格相当粗犷,各种密密麻麻的线路管道纵横其间,在装置的周围,还有三个人型机器人走来走去。

    苏珊珊忍不住追问道:“那金乌一号呢?”

    隔着屏幕,反而让他的不真实感更加明显了……

    金乌一号,稳了!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他还真希望能够站在现场,亲眼见证到这一个伟大时刻。

    当看到系统弹出面板后,康驰顿时就像吃了颗定心丸。

    “当然记得了。”康驰笑了笑,“我第一次上华国新闻就是你采访的,怎么可能不记得。”

    随着钟维坚的一声令下,各部门立即行动了起来。

    虽然系统弹了面板,但该有的流程和谨慎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历史总是告诉我们,浪是没有好下场的。

    虽然整个项目动用的人数,少说也有好几万,但钟维坚此刻依然感觉这一切就像是在做梦一样,很难想象在康驰的带领下,他们仅仅只用了四个月不到,就造出了这个在各方面性能,都强的离谱的大家伙。

    “康院士您好,我是华国新闻的记者苏珊珊,请问可以耽误您几分钟,向您做个简单的采访吗?”

    康驰点了点头,放下分析报告后说道:“那就正式开始实验吧。”

    【解析项目:无解析项】

    【物品状态:完好】

    苏珊珊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不过其实都可以归纳为是一个安全问题。

    通过层层关卡后,车辆终于停在了距离反应堆足足有五百多米的实验总控室,

    康驰一下车,就看到几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正在门口采访从燕京赶过来的能源局局长,以及一群庐州的当地领导。

    不过问题不大,康驰已经把最好材料都给它用上了,加上系统对大型物品升级的尿性,哪怕能升个一两级,对性能的提升估计也不大。

    “康院士来了!”

    不过这个极限对应的,其实是1500兆焦的最高单次能量输出,虽然系统面板说这是最高的,但实际上在康驰的计算中,极限应该是1800兆焦,因此系统给出的很可能也是一个相对安全和保守的数据。

    当然,康驰也不至于作死,非要试出到底给多少燃料它才会炸……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