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三、洛阳红人,师凭徒贵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二百六十三、洛阳红人,师凭徒贵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谢先生,听说令徒贬官江州司马的时候,秦大元帅曾邀请他去往前线,担任中军大营长史?可是令徒辞拒了。”

    “听小女说过,好像是有这事。”

    “谢先生,令徒为何辞拒这等好事?”

    “可能是良翰不太喜欢吧,只想在司马职位上清修,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宰相府,书房内。

    谢旬、沈希声、代表相王府的中年文士孙翼,还有一众保离派的铁杆旧臣们齐聚,再次聊起了最近热点的江州之事。

    狄夫子暂时不在书房。

    中年文士孙翼又不动声色的找谢旬搭话。

    谢旬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复他。

    不过,不只是他,周围的沈希声等同僚们,同样对他的这位高徒津津乐道。他都有些回复不过来。

    谢旬这段时日子,在宰相府麾下的同僚圈子里,算是出尽了风头,早上出府前洗脸,都发现朱颜年轻了几岁,嘴噙笑意,焕发光彩。

    这很难得。

    因为大周疆域很大,天下十道,上百个州县,江州只是其中之一。

    本来是个小透明,还是因为西南前线的战事,外加东林大佛的建造,今年开始,这个江南小州的名字,才在洛阳朝野渐渐变得耳熟能详。

    大周朝廷与政事堂每日要讨论的军国政事很多,西南前线只是其中一个热点,算是朝野关注的几個方向之一,大周颂德中枢与四方佛像修建也是其中的一个。

    两相叠加,江州二字,才在政事堂内的出场率高些。

    当然了,若是再有心一点,会知道去年底起复的浔阳王一家,也是在江州的州城浔阳城建府……这个举措动静表面很小,不声不响的,浔阳王一家又不是升迁回京,暂时影响不到大局,但是江州建府是一个跳板。

    朝中明眼人隐隐都知道,明面上有至少两波势力在那里汇聚博弈,围绕浔阳王后续是否能从江州升迁回京这件事……反正卫氏肯定是最不希望看到这个的,保离派这边则是有些复杂,主要还是那位相王殿下的态度……

    总而言之,对于大周朝廷来说,北方事务的权重比南方事务高,关中权贵们喜欢盯着河北世家,对于南方士族有些漠不在意,五姓七望只有偏末尾的两家在南方,其他几乎全在河北,而且乾周立国以来,王谢两姓都往关中跑,经营洛阳。

    直到近些年,分别以扬州、广州府为代表的江南、岭南因为商贸逐渐繁盛,税收开始占据帝国财政的不小比例,南方的地位权重才稍微高了一些,近几届科举入仕的人数比例也明里暗里上调了点,虽然依旧有南北悬殊的差异。

    今年的西南李正炎叛乱,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即使如此,朝廷诸公与重臣们平日在政事上的目光,还是习惯性的落在北方,北重南轻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大基调。

    直至这次江州星子坊大佛倒塌事件,一下子牺牲三位重要人物,刺史这种朝廷命官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位是当朝魏王的三嫡子,外加主导星子坊造像的夏官灵台郎,传闻还是司天监一位副监正的学生,隐隐与梁王府某位郡主有婚约。

    具体的死亡原因朝廷暂时没有公布,还不明,传闻是和西南反贼们有关。

    但是这一波下来,自然是让“江州”、“东林大佛”几个字眼再次频繁出场,让大周京城的官员们耳熟能详。

    在这种情况下,星子坊大佛倒塌后,第一时间出来收拾好烂摊子的江州司马欧阳良翰之名,自然也成了一时的顶流热点。

    有不少人想起,最初的东林大佛建造方案,正是他主导的。

    不过后来被林诚半路给截了下来,甚至还引起了名扬天下、为人乐道的“死不奉诏阳良翰”事件。

    在局外人眼里,那场东林大佛的建造主导权的争夺,更深层次的是,浔阳王府与卫氏在江州的主导权争夺。

    以,前江州长史欧阳良翰为代表的江州本土官员,支持的是浔阳王府;

    而以,前江州刺史王冷然、夏官灵台郎林诚为代表的空降官员,背后势力是代表卫氏的魏王府。

    东林大佛造像权的争夺结果,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

    最后再关系到一件影响更深远的事,就是浔阳王府能否借助东林大佛的督造功劳,升迁京城,彻底从江南穷山恶水之地,进入大周王朝的权力核心洛京,染指离卫之争。

    当然,全盘主持西南前线的秦家人,若是能被浔阳王府、魏王府其中一方彻底争取到,也算是一个除东林大佛外的胜负手,不过眼下看,秦家女没有嫁给其中任何一家的趋势,倒是有人说,曾留在浔阳城的秦家女对欧阳良翰有些倾慕之意。

    不过洛阳城里都有不少贵人家的仕女小娘心慕这位名扬天下的正人君子,此事倒也不奇怪,真正还是要看最后的政治联姻结果。

    所以对于洛阳朝野不少冷眼人而言,是在星子坊造像,还是在什么双峰尖浔阳石窟造像,对浔阳当地的民生影响这些,都不重要。

    都是简单的归纳为两派之争而已。

    而眼下,胜负已经分出来了。

    林诚等人已死,现在是欧阳良翰所在的本地派支持的浔阳王府摘得了桃子,即将获得东林大佛造像权。

    而且是赢家通吃!朝廷只能任用剩下的这一方了。

    卫氏都得捏鼻子认了,除非他们不想建造东林大佛,可是大周颂德天枢与四方佛像正是魏王府在强力推行的,总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吧?

    某种意义上说,不管哪一方造像,其实都是在助力魏王府推行的大周颂德天枢、四方佛像的路线。

    只不过,浔阳王府还要借助卫氏的这个顺风车,达到积攒功劳,重返洛京的目的。

    所以对于卫氏而言,这是中赢和大赢的区别,有点吞苍蝇一样的恶心感。因为放任浔阳王府搭上东林大佛的顺风车,虽然不影响当下,但是会影响到更长远的离卫之争。

    当然,最初女皇陛下任命浔阳王离闲为江南督造使,也有分给他们这块蛋糕的意思在。

    可是女皇陛下肯定也清楚,势大的卫氏,会不满,伸手干涉东林大佛,后续的争斗也证明了这一点——卫氏确实连这一块小蛋糕也不想分给浔阳王府,因为后者可以借此重返权力核心。

    所以很难说,女皇陛下是否有故意的成分,例如考验浔阳王府之类的。

    这一波,有人说欧阳良翰是冷眼旁观了星子坊大佛的倒塌,没有阻止反贼。还有人说,欧阳良翰是守得住寂寞,才等待到了机会。

    最后,自然也不乏阴谋论者,就是觉得林诚之死,与欧阳良翰脱不开关系,不单单是冷眼旁观,说不得还推了一把。

    但是,这些杂音并不影响大局,因为真相有时候不重要,更别提连浔阳城的专业女官们都没有找到证据,光靠猜测是没用的。

    眼下的事实是,朝廷只能依赖欧阳良翰等江州本土派造像了。

    所以,谢旬这些日子,师凭徒贵,算是成了洛阳的红人,走哪都有人恭敬搭话。

    “谢先生的高徒,目前是从五品的江州司马,若是代理了刺史之位,等到佛像建好,自然能转正为四品刺史……令徒才二十有余啊,哪怕在以前大乾,也只有战时状态才会出现三十不到的年轻官员担任一州刺史,遑论现在,真是前途无量啊……”

    谢旬摆摆手,语气谦虚:“哪里哪里,良翰他自己的造化。”

    “听说谢先生的独女,与令徒有婚约?”

    谢旬露出笑容,准备开口。

    一旁的孙翼又插话问:“令徒之前好端端的拒绝了中军大营长史职务,难道是……猜到了后面之事,提前准备……”

    谢旬目不斜视,语气淡淡;

    “为师亲自去过浔阳城见良翰,他确实安分守己,这段日子都是在诗会饮酒作乐,可能是心倦了吧,才会辞拒。”

    孙翼表情还是有些不信,但语气既敬畏又有深意道:“相王殿下对令徒赞不绝口,同时久仰谢先生大名,欲请谢先生移步王府上座……”

    周围同僚目露艳羡,谢旬不答,像是没有听到一样,就在这时,门口突然走来一道匆匆身影……只见一位使者赶来禀告:

    “谢先生果然在这,对了,夫子呢?”

    谢旬问:“夫子还在内宅,请问何事?”

    使者语气无奈:“江州那边的传旨太监回来了,说欧阳良翰以尽孝染病亲长为由,请辞了升迁诏书。”

    众人面面相觑,此前一直不信的孙翼也怔住了。

    有人感慨:“这……难道这世上真有不想升官的?”

    谢旬也挑眉,少顷,在众人注视下,咳嗽了声,故作深沉的点头:“良翰啊良翰,还是这性子,果然如此。”

    他一脸欣慰感慨,一副早就猜到的语气,说完还瞥了眼孙翼,后者彻底没话说了。

    使者又道:“谢先生,陛下召您与夫子入宫,应该是要咨询此事如何处理,毕竟您是欧阳良翰的老师……”

    众人立即派人去后宅请人,谢旬也整顿仪容。

    俄顷,狄夫子从后宅走出,听完此事后,脸色平静,似是毫不意外。

    出门前,胖老人还特意带了一小叠早就准备好的诗稿,塞入怀中,吩咐了几声众人,旋即带着谢旬,一齐入宫……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是吧君子也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是吧君子也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