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偷漏税重,设税务局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065偷漏税重,设税务局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这一日,御书房,众相齐聚。

    房玄龄请奏,成立税务局,建议魏怼怼为税务总局局长,与尚书同级。

    李世民立马准奏,马上拟旨,动作快得一塌糊涂。

    把其他宰相都搞懵逼了,神马情况,成立一个历朝都没的新部,这么快就准了,历代都没有过。

    陛下几个意思嘛?

    当然杜如晦心里透亮,这是李盛唐的计策,李世民言听计从。

    圣旨一下,就意味着魏怼怼上任了,这税务局也算是正式成立!

    不过大唐的财政收入极为复杂,复杂到连朝廷自己,都不知道天下税赋有多少种。

    不是这些宰相们无能,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隋唐之前,天下大乱,兵强马壮者为王,他们就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税收制度;

    今日要用兵,找个理由加一点税赋,明日换了新主人,又增加一个新税种。

    而前隋沿袭了北周、北魏的体制,虽然想要尝试梳理,可实际上呢,等到隋炀帝登基,这个改革其实就已名存实亡了。

    原因很简单,隋炀帝好大喜功,一旦梳理多如牛毛的税赋,那么钱从哪来?

    要修运河,要对高句丽用兵,甚至,为了开创这千秋伟业,在这多如牛毛的税赋之上,又新增了不知多少税种。

    等到大唐沿袭了隋制之后,积重难返,大家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就是整个大唐人人都可以征税。

    譬如户部可以征粮,而兵部也可以类似于府兵的形式,征集大量的徭役,工部也是如此。

    而到了下头各道、各州、各县,居然都有数目繁多的税收手段。

    论起税收,大唐堪称是无敌一般的存在,叠加了数百年来的各种税收Buff。

    而这些税赋,大部分根本不合理,而且杂乱繁多;

    有的已经名存实亡,只存在于律令之中;

    有的你压根都不知道这玩意是从哪里来的,既无出处,也无道理,可人家就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

    再加上税收的手段,又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徭役,有的是粮,有的是布匹,有的是钱,……。

    因此,这税赋堪称为杂乱无章,一团乱麻,无法清理。

    三省以前也想要清理一下,将所有的税赋都统一到户部来,可很快发现,根本无法协调,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现在房相直接下手,看来是皇帝下了狠心要整治了,于是大家便乐得清净。

    虽然收税的权力关系重大,可是许多人心里也有数,这事吃力不讨好,谁干这事,最后都要得罪人。

    既然如此,那么丢给头铁的魏怼怼便是,到时国家的税赋若是减少,就是税务局的过失。

    过了几日,魏怼怼便上了一道奏疏……财赋十疏!

    大致是,他针对当下的情况,确定了税务局的职责,并且大致的归纳了各种税赋的税种,以及征收的方式。

    当然,这个奏疏野心很大,直接将地方官吏与税赋剥离。

    也就是说,以往收取税赋,都是府兵,各州县衙役,直接进行征收,他们征收之后,最后再汇总到朝廷的国库里。

    可现在,不让地方州县衙役、府兵直接收税了,而是建立一个覆盖天下的垂直税收体系,与地方官吏彻底断绝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时间,朝野哗然。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啊!

    要知道,地方官从前最大的职责之一,就是收取税赋,现在他们不收税了,那么谁来收?

    魏怼怼提出的办法是,直接在税务总局之下,设立一个专门的税收机构……各地税务局;

    从乡镇税务所开始,而后是县州道的税务局,最后纳于税务总局之下。

    这个计划,企图极大、野心勃勃,也正因如此,可就对了魏征的劲了,可以青史留名!

    而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就需要天下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一十一个县、以及下面的乡镇,都要设置税务局、所,所需的人手,竟达五万人之多。

    五万人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这天下才几千万人口呢,等于是一千个人口之中,就要有一个完全脱产的税吏。

    这用人也太多了!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也坐不住了,就差跳起来骂一句,魏怼怼,你是不是疯了?!

    没过几日,有人将魏怼怼叫到了政事堂。

    一群宰相拉着脸,看着魏怼怼,便直接道,“你的奏疏,我等倒是看过了,魏相觉得切实可行吗?”

    户部尚书管钱粮,所以,他最关心,戴胄就先说话了。

    “你可算过,五万税吏加上衙署,需要多少开支?就算一个税吏,一年三十贯便能养活,这又是多少钱?”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大家都心疼钱,但,钱是你这样花的吗?

    唐朝贞观的宰相真的都是忠正之臣,说一心为公,真不为过。

    魏怼怼自是对这些问题早就有了答案的,便道,“一年不过两百万贯。”

    还不过两百万贯?

    看着魏怼怼淡定从容,杜如晦震怒了,“朝廷的岁入,也不过数千万贯,为了收这数千万贯的税,拿出两百万贯征取税赋?”

    杜如晦虽然知道这是李盛唐的计策,但是你魏怼怼,这一下子要增加五万税吏,人数太多,他受不了。

    魏怼怼依旧显得波澜不惊,“看上去很多,其实却很少。”

    杜如晦更恼了,还想再说,就在这时,却是有宦官道:“陛下驾到。”

    这里头的谈话戛然而止,却见李世民正缓缓的踱步进来,身后跟着李格。

    当然,李世民不是来给魏怼怼站台的,他也是震惊于魏怼怼所上的奏疏,听闻今日三省要议定此事,所以,专门过来瞧瞧。

    专门养活数万个税吏,这不是小事,朝廷有这钱,征五万精兵难道不香吗?

    虽然李盛唐也说了,这增加的税吏的工资的开支,没有他们征来的税多,但是事到临头,他也拿不准!

    众人迎了李世民,李世民进入政事堂,坐上主位,他开口道,“朕只旁听,诸卿可以畅所欲言。”

    李世民的表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心里有了底,同时暗暗松了口气,看来陛下也未必认同魏怼怼。

    于是,杜如晦咳嗽一声道,“陛下,方才说的是,要养活这么多的税吏,朝廷至少要拨付两百万贯,专用在这些税吏身上。

    并且这两百万贯,还是以最低支出预计的,税吏不是普通的小吏,他们需要懂账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勉强读书写字以及算术。

    因此,要招揽这些人,一年三十贯,已是最低费用。

    以臣预计,还有其他的费用开支,只怕要在四百至五百万贯以上,用朝廷一成的税赋,来养活这些专门收取税赋之人,实在是不可想象。”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点头,而后目光落在了魏怼怼的头上,“魏卿可有理由吗?”

    “因为非如此不可。”

    魏怼怼很淡定,他道,“杜公为数百万贯的成本而痛心,臣也是感同身受,可恰好,臣这里,有一份关于万年县的税赋调查。”

    万年县就在长安,便於就近查证。

    魏怼怼道,“万年县的税赋,一直都是万年县令征收,去岁的时候,征来的粮食是七千九百石,得钱七十七万贯,除此之外,还有布匹、丝绸之类,不计其数。”

    众人默然,万年县占据半个长安,人口众多商业繁华,是大唐重要税收之地。

    魏怼怼继续道,“这个数目是对的吧,诸公要不要去核查一二?”

    许敬宗道,“不错,户部那里大致是这个数,前些日子,我看过这个账目。”

    众人觉得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因为这些年来,万年县的数目大致就是这么多,可能有时多一些,也可能少一些。

    魏怼怼登时道,“陛下,可是,臣又专门一户一户的进行了调查,专门列了一个账目,罗列了万年县绝大多数商户、百姓的缴税情况;

    却发现,他们缴纳的税赋,实际上远远超过了两百万贯,粮食则缴纳了近两万石!”

    两个数字对比,差距这么大,这说明了什么?

    跑、冒、滴、漏,何其猖獗!

    嘶~~!

    政事堂一片嘶声。

    有人质疑问,“你算得准吗?”

    也有人显得很惊异。

    李世民的脸一沉,却依旧没有吭声。

    “这个调查,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准确,所以调动了不少人力物力,需一家家的拜访、清算,花费了无数的功夫,花费的力气也是惊人。

    这个数目,若是诸公觉得不对,可以再核验一次,账目就在臣的家里,明日可带过来,恳请陛下与诸公细看,若是有哪里觉得含糊不清的地方,臣可以解释。”

    调查由李格与魏怼怼主持,李盛唐指导,真的是调动了不少人力,李家庄的学生、李格府上文吏、侍卫,李治府上的文吏、侍卫,怕不有千把号人。

    魏怼怼说话,不疾不徐,可许多人心里起了惊涛骇浪。

    不说其他,单单以钱而论,万年县这边收到的只是七十七万贯;

    可万年县上下的百姓、商人,以及各个作坊,实际付出的税赋,高达两百多万贯。

    那么,超出来的一百多万贯呢,到哪里去了?

    这都是钱啊!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