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深造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关陇第46章 深造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鹊桥仙外,太史翼偎依在角落里,一边啃着麦饼,一边时不时地看向酒楼。在二楼邻窗的长桌上,数人觥筹交错,不停地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中一人,正是他苦苦追寻的王弥。

    一想到东莱孙氏数几十口人躺在血泊之中,他忍不住又咬了一口麦饼。

    麦饼有些发黑,咬在嘴里“咔咔”作响,可是太史翼浑然不觉,拧开水囊的木塞就了口水,继续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身边的小吏姜钟满怀不解地看向太史翼,愤愤道:“老大,我们为何不进酒楼抓捕这厮?”

    “洛阳乃是帝都,岂容我等在此造次?这酒楼往来皆是达官贵人,若是我等在此动手,一旦事发,只怕会牵连到府君。你我稍安勿躁,会有机会的。”

    作为东莱郡的贼曹掾,缉捕盗贼一向是他太史翼的职责。王弥杀尽孙氏满门,在王家的压力下,他知道太守能够默许自己继续追捕,已经是难得的通融。若是因此而在京城闹出风波,只怕最后会有太多无辜的人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姜钟扬手将麦饼摔在地上,满脸怒气道:“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世道!穷凶极恶的的人在高楼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我等反而要在烈日下暴晒,吃这些连猪都不吃的东西!”

    “一路追来,盘缠早已用尽。钟,你若是实在受不了,就暂且回去吧。”太史翼看向姜钟的目光中充满了柔和,更是充满了坚定。

    “老大!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

    “我明白,王弥这厮武艺娴熟,兼之为人狡诈,就连我也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将他抓捕归案。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以我的想法,你还是先回去吧,回去给伯母报个平安。”

    太史翼说着将麦饼放入布兜之中,如今的他,任何一点粮食都不能浪费掉。

    “老大,你看,那位不是在定陶遇到的小公子么?”

    正在此时,姜钟突然指着行驶过来的马车,兴奋地叫了起来:“你于他有救命之恩,何不就此求助于此人?我观他衣衫华贵,必是出身富贵之家。若是有他相助,缉捕王弥无疑事半功倍——”

    然而说到半晌,却觉得空气有些冷清,回头看时,太史翼早已走得远了。姜钟不由苦笑地摇了摇头:这个太史大哥,脾气当真是又臭又硬,连一丝人情也不想欠别人的。

    在这一瞬间,他突然觉得眼角有些湿润。看着那道决绝的背影,咬了咬牙,快速地跟了上去。

    —————〇〇〇—————

    “阿嚏——”

    张韬坐在马车中打了一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看向晴朗的天空,忍不住疑惑道:“这是谁在念叨我呢?”

    虞圆睁大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不由轻笑道:“小公子,侬莫不是感染了风寒。”

    “公子我这么壮,怎么可能感染风寒。”张韬故意板着脸,一副严肃的样子。看到虞圆有些惊恐,终于连他自己也笑了起来。

    虽然最近齐王复出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是对他来说,重点还是“鹊桥仙”上。自从那日掌柜唐愚知道算盘的用法,每日里都将账目算上数十遍。

    没有其他原因,单纯是因为想熟练算盘的用法。

    过后不久,他制作算盘的事情也传到了父亲的耳中,又被父亲叫过去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遍,说的无非是勤学苦读莫要荒废光阴。在检查他最近学习进度的同时,又给他加了些作业。

    如今的他,至少在模仿钟繇的行书上已经可以写的有模有样。

    按照父亲的说法,蒙学的书不过是入门。既然《汉三苍》、《凡将篇》与《急就篇》已经熟练,那就该在培养书写的同时,在“经”与“史”两方面选择一个进行深造。【注:后世“经、史、子、集”的书籍四分法就是发轫于郑默的《魏中经簿》,荀勖续之以《晋中经簿》,采用“甲乙丙丁”的分类方法,经后世学者累积,渐成。】

    当然,哪怕父亲再博学,主修还是儒家经典。哪怕经学再衰落,作为官方的统治学说,还是仕子们学习中避不过去的学术重点。尤其是经学中的“王学”,更是官方指定的学术正统。

    所谓“王学”,便是王朗、王肃一脉的学说。东海王氏之所以能够显赫,并不仅仅是由于王肃之女王元姬嫁于文帝司马昭的缘故,还因为王氏数代在经学上的造诣。

    王肃传承家学,又师从“荆州学派”的大儒宋忠,最终遍注诸经,完成了对郑玄的颠覆与超越,成为学术界一代巨擘。

    当然,无论是王肃还是郑玄,都属于古文学派。哪怕郑玄从马融的“马学”中脱离出来,综合今古,学术重点还是在古文经上。

    不过在二人之前,经学大多都是各家家学。前汉时期独尊今文经,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到了后汉初期,逐步演化为五经十四家。

    比如说为《易经》作注的有无数人,最终被采纳为“官学”的只有四家、分别为施、孟、梁邱、京氏。

    除了《易经》之外,《尚书》、《诗》、《礼》、《春秋公羊》等其余四经也均有朝廷规定的官学。也就是说,只有被设立为五经博士的“官学”,才有资格在太学招收学徒。

    也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师法”与“家法”。而每一家都有其固有的辉煌。

    举几个例子,两汉之交,汝南袁良研习《孟氏易》,而后传于袁安,从此成为家学,开启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辉煌历程。而杨震主修《欧阳尚书》,将之定位家学,才重新将弘农杨氏重新推向辉煌。

    如此等等,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弟子于太学。师生传授之际,要遵守一定的师生关系,不能混乱。这叫作“守师法”和“守家法”。

    先有师法,然后有家法。

    师法,指一家之学创始人的说经。家法,是指一家之学继承人的说经。

    例如董仲舒通公羊学,立为博士,他的说经即为“师法”。再传下去,其弟子更为章句,又衍出小的派别,如“颜氏公羊”、“严氏公羊”,就是家法。如不守师法、家法,非但不能任为博士,即使已任为博士,一旦发现,也要被赶出太学。如前汉《孟氏易》传人孟喜,从田王孙学《易》,即因不守家法,不得任博士。

    后汉时期古文经后来居上占据正统,尤其是后汉章帝时期,天下儒生在白虎观开会,统一认知,写成《白虎通义》,今古之争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然而无论是郑玄还是王肃,由于他们遍注诸经,对今古学说进行融会贯通,在老一辈的儒学正统中,却被目之为“混乱家法”。

    张韬苦笑着摇了摇头。

    公允地说,郑玄与王肃等人打破了各家经学之间的藩篱,无疑是很伟大的成就。但也正是由于郑、王之争,意味着经学的整体衰落。虽然如今“玄学”尚未登堂入室,却已经对经学造成了极大地冲击。

    即便如此,想要在这个时代有所成就,经学还是不能不修。而在五经之中,他第一个选择的便是《京氏易》。

    他当然不知道,原本在定陶曾经救过他一名的太史翼,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而原本持剑胁迫自己的王弥,却在自己的酒楼里大快朵颐。

    “鹊桥仙”已经逐渐走上正轨,虽然很多菜式的供应链还远远算不上完善,毕竟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随着酒楼的逐渐做大,他现在越发感觉人手短缺。

    这次从家中回来,他便要与掌柜唐愚商议一下。毕竟虽然现在天气还很热,也要提前为冬季做准备了。他想抽调一些人,在城外的庄园里试种大棚。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关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关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关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关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