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 帮佛祖清理门户2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不明不清636 帮佛祖清理门户2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看着一脸奸笑的皇帝,众大臣包括袁应泰全都无语了。这一招太狠了,不灭佛但更甚之。

    寺庙僧人要是全守戒律了,那全天下就不会有几座寺庙,因为攒不下钱也吸引不到信众,谁愿意当整天吃不饱饭的叫花子啊。

    啥佛法,快别扯了,啥法也没大鱼大肉金银财宝来的爽快。谁爱修行谁去修行,最好把家产全捐给寺庙,咱就不和你们抢下辈子轮回的门票了,慢慢轮回去吧。

    没了免税的田亩和佃户,没了庙产的店铺,还不让收香火钱,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托着钵满街化斋,全大明可能也没几座寺庙能维持下去。

    可是谁还都没法反对,皇帝已经明说了,他不靠佛教帮忙也能治理好国家。同时又说了,不是故意整治寺庙僧人,而是敦促他们守清规戒律。

    咋求情啊?清规戒律就写在佛经里呢,平时没人认真也就算了,现在皇帝认真了,那只能自认倒霉,谁让你们写了又做不到呢。

    “杨廷筠,你同鸿胪寺李可灼去神乐署、南京朝天宫遴选正一、全真道士各十名,与其说明往吕宋特区传道之事。

    道观暂时就不要修了,西班牙人在吕宋留下了不少座教堂,改一改当做道观也无不可。信仰在心不在迹,不要太过纠结于形式。”

    光打压了佛教还不够,吕宋岛上的左光斗还等着回复呢。现在是真没得选了,只能先把道教抬出来试试,成不成的拉出来溜溜再说。

    正好皇家有不少道观,其中最大的两座分别在北京和南京。来吧,该轮到伱们出力了,别收着,过去使劲儿忽悠,看多久能让当地土著全跪拜太上老君。

    “陛下,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礼部尚书杨廷筠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听见皇帝要派道士去吕宋岛,欲言又止。

    “肯定是不当讲的,朕知道你与徐光启都受了洗,信了上帝。没关系,北宫门外的欧罗巴庙还是朕下旨修建的,将来也会允许在别的城市里修建。

    在朕的大明,只要不利用信仰做其它勾当,想信什么都可以。如果说朕信了基督教,能让蒙古各部马上归顺,那现在就可以受洗。

    当然了,如果说灭了基督教或者佛教能让边患消除,朕也会毫不迟疑的把教堂和庙宇全拆光。今后只需记住,谁能让大明强大朕就信谁,反之,朕就灭了谁!”

    杨廷筠想说什么洪涛都知道,既然都知道那就别废话了。不过在场的都是大明高官,有件事必须要再强调一次。

    所谓宗教,不过是当权者方便统治的工具,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只有好不好用和能达到何种目的的区别。最好能认清楚这一点,否则就不能和皇帝保持一致,然后就不太容易进步了。

    朝堂上争论暂时结束了,在皇权鼎盛的状态下也没人能改变皇帝的想法和做法。但在民间,这场关于宗教的大变故才刚刚开始。

    六月初,《半月谈》率先登出了京城里两家寺庙被锦衣卫查抄的消息。看似像在表述一件新闻,可通读了整篇文章之后,感觉却是在借机讨伐所有寺庙和僧人不守戒律,污染了佛门净地。

    有一部分在京官员看到这篇报道之后赶紧让家人别再去寺庙上香了,或者干脆改信道教。他们已经闻出了浓浓的阴谋味道,肯定又是皇帝要搞事情,才让《半月谈》先出来吹吹风。

    这一套做法已经属于惯例了,但凡是皇帝要整治谁,第一个有动作的不是锦衣卫也不是东厂,而是这份总部位于通州的报纸。

    先找到各种证据和罪状,从舆情上把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描述成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待朝野上下不再惊愕并部分接受之后再施以雷霆手段,往往事半功倍。

    明白人能看透那是必须的,可问题是明白人太少了,有影响力敢一呼百应的更少。反倒是报纸的功效越来越明显,每一期少则几千份多则几万份,月旬即可传遍大江南北,大部分民众无法分辨真假,只会盲从。

    这次也不例外,远的不提,仅就京城的酒楼茶肆,在读报人铿锵有力的嗓音渲染下,食客茶客们听到寺庙藏匿了这么多财货,又霸占了那么多良田,还干了诸多龌龊事,无不拍桌子瞪眼声讨咒骂。

    查抄充公、抓捕苦役,太轻了,百姓们认为全给当街活剐了都不解恨。因为其中有些人就给这两座寺庙贡献过香火钱,世界上最让人恼火和丢人的事就是被人骗,自己还不知道!

    现在皇帝英明,臣子能干,把这些贼秃驴捉拿法办,虽然香火钱是还不回来了,却也解恨。尤其是街道上常见的假和尚们没了,更让京城百姓由衷高兴。这些家伙偷抢绑票无恶不作,老天爷终于算是开眼了。

    那有没有人不满意甚至仇恨呢?必须有,如果一个政策光有拥护者没有反对者,那大概率是假的。凡事总有两面性,有人受益就必须有人吃亏,这一点比万有引力定律还准。

    比如说与寺庙有利益关联的部门、官吏、人群肯定不满意甚至仇恨。寺庙完蛋了,被迫收敛了,他们的利益也就跟着没了、少了,哪怕只是替寺庙收收租子种种地,也算好处不是。

    啥国家政策咱不懂,反正以前每个月能拿到手的银子、每一季能收到的粮食,现在没有了,那就是不满意,谁造成的就恨谁。

    可惜恨也没用,旨意是皇帝下的,人是锦衣卫抓的,罪名是大理寺定的,连押送罪犯的都是海军。挨个数,能动谁?聚众请愿,指望法不责众,那是老黄历喽。

    去年在松江府造船厂和纺织厂外发生的暴乱报纸上也不是没写,光打死的就二千多,抓起来的不下五千。为此破家的当地大户豪门士绅过百,结果呢?就两个字,暴民!

    死了的家里还要被查抄充公,活着的直接送到安南种树。据说那边的蚊子和马蜂一样大,估计这辈子是别打算活着回来了。

    谁敢在京城再来一次,那不是给皇帝施压,是给安南的蚊虫施压呢。它们把嘴都吃刁了,以后如果没有大明人的血可吃,该多难受啊!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不明不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明不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明不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明不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