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李隆基的野心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第110章 李隆基的野心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将大唐的国都迁回长安,梁王袁嘉升在长安逍遥快活,和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皇后韦氏母女,还有崔夫人、崔氏姐妹,小莲和小碧等美女日日笙歌。

    闲暇之时,袁嘉升喜欢坐马车逛逛长安城,古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

    整个长安城四四方方,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进出,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就是长安的主要交通干道。

    长安城内有一条著名的朱雀大街,纵贯南北的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大唐皇宫的承天门、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

    朱雀大街把长安城分成东西大致对称的两部分,东城和西城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

    长安的居民,则居住在城内南北的大街,东西大街,这两个街区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一百一十个坊,形状酷似一个围棋盘,天圆地方。

    长安的皇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构成,中部为太极宫,正殿为太极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

    皇城接宫城之南有街,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袁嘉升的新梁王府也在皇城南边。

    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市,都城里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军士、奴仆杂役外,还有佛道僧尼,外国商人,留学僧等总数不下三万。

    光是大使就不少。当时与唐通使的国家多达三百多个,大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

    梁王府里建起了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袁嘉升以亲王身份在大唐逍遥快活。

    一场初雪下来,整个长安城一片冰冷,凛冽寒气将一切浸润透彻。当时靠木炭取暖,长安两市平日里堆积如山的薪炭早没了踪影,需要购炭之人须赶早市,方能购回木炭。不少城外的人,便在山上烧炭,拉进城里卖。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袁嘉升不禁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好在冬天很快就过去了,长安又恢复了生机。

    阳春三月,唐中宗李显当天宴请一些皇亲贵族进宫品茶。袁嘉升入宫,在太极殿遇到了太平公主,便一起入宫。

    见到李显,上官婉儿也在他的身旁。袁嘉升看了上官婉儿一眼,她此时胖了不少,已经穿着华服,皮肤显得更加白皙,一派富贵之气,两人相视一笑。

    太平公主见袁嘉升和上官婉儿相视而笑,有点吃醋,但没有当场表现出来。

    太平公主也知道,上官婉儿今非昔比,过去上官婉儿在宫内仅是一女官,现在已成了皇帝的二品昭容,又掌诏命,有中书宰相之实。

    相王李旦父子,那天竟然也都被邀请进宫了,袁嘉升不明白李显的用意。

    酒过三巡,唐中宗回视李旦与太平公主,道:“朕昨晚在宫中捡出文德皇后的《女则》,仔细一观,心中大有亲切之意。遥想文皇帝和文德皇后,其言行是我们儿孙们的楷模。朕也算有福,能继承大统,我们兄妹三人,应该像早年一样,相互支持。”

    女则是长孙皇后临逝前的辑录,记录了前代妇人恪守妇道的故事,书成十卷,名为《女则》,并亲自作序。

    袁嘉升听了中宗李显的话,觉得李显是异想天开,在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这些女人面前提《女则》,还真是讽刺。

    相王李旦却微微笑道:“皇兄,你真是用心良苦,我觉得甚是,我们兄妹应该同舟共济。”

    “我们今天不谈俗事,去品贡茶。”李显说,他带人移步进入西侧门内,迎面而来一阵清香茶味。

    袁嘉升也跟去了,举目一看,只见室内甚阔,一尘不染,西面的墙下排立着几十个大缸,另外一侧站立着数名素衣的年轻婢女,她们正在制茶,酒席也摆好了。

    “今天我们不谈国事,主要是家人团聚,清宴品茶,共享天人之乐。”皇帝李显很高兴,邀请大家举杯畅饮。

    李显身边的皇后韦氏见李显屡次三番提到家人,眉头皱起,脸现严峻之色,她站起身说:“皇上,且慢喝茶。相王父子今日到了,我说几句,听说最近潞州发生了不少灵异之事,如紫云耸起,黄龙再现。”

    “皇后听谁说的?”李显很不高兴。

    “听谁说的不重要,臣妾听闻羊头山北有童谣曰‘羊头山北作朝堂’,如此异象,岂不让人怀疑?”

    “皇后想说什么?”李旦问道。

    “实话说吧,本宫请人卜筮了,卜筮者说,潞州为小州,此异象若无贵人应之,则为大凶。”

    “你说的贵人,不会是隆基吧?”李显问道。

    “吉凶一道,关键在人,若无贵人,则潞州会有叛逆;若有贵人,则潞州成为龙驭之地。”

    袁嘉升听了皇后韦氏的话,大为惊讶,唐人每遇大事,皆卜筮以问吉凶。

    这时候的朝廷还设太卜署,专掌卜筮之法,人们比较迷信。潞州正是李隆基外放地,这韦后搞什么鬼?难道她要对付李隆基?这可不行。

    “皇上,臣以为占卜的事,未必靠谱。”袁嘉升说。

    “对,以后再说吧。”唐中宗李显有了台阶,笑着招呼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坐下品茶,一面令婢女收拾几案。

    “七嫂,那些江湖术士的话,有时候不可信。”太平公主说。

    在女皇武则天当政之时,太平公主虽有养男宠的嗜好,绝不踏入权力的圈子。神龙政变之时,太平公主果断出手,参与了政变前的密谋,成为举事诛杀张氏兄弟的关键人物。

    此时,得益于李显的偏袒,她的羽翼渐丰,对最高权力日渐感兴趣,见韦后在打李隆基的主意,她出来替李隆基说话。

    李隆基原在京城,那里达官贵人太多,一直默默无闻,如今到了潞州,那是独一份的郡王身份,刺史张暐是一个爱交朋友的豪爽之人,看到京城郡王来此,焉有不交之理。两人遂一拍即合,日夜厮混在张暐府中。此时太平公主和李旦父子的关系很好,当初对付张氏兄弟时,李旦父子与太平公主结为联盟,步调一致。

    现在李显对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言听计从,李旦和太平公主就又自然站在了一方。

    袁嘉升看了一眼皇帝李显与相王李旦,他们面貌相仿,然脸上的神情大为不同,说:“眼下为多事之秋,如果皇帝重视小王爷,可以召他回长安。长安和潞州不远,一天就能到了。”

    李旦沉默良久,道:“皇兄,梁王说得对。现在我的年龄愈长,偶尔也会想起孩子们。隆基他被放外任,磨练一下性子,也是好事,不过如果让他回来,我也就更高兴。”

    此时,太平公主还想为李旦父子说话,李显说:“妹子,你少说两句,你的食邑不少,母后在日,你的食邑已达三千户,朕即位后,又加至一万户,朕还为你单独开府置官属,府属皆有俸禄,你府中财物甚多,缘何还要夺人水碾?还被僧人告到官府里,这件事弄得沸沸扬扬。”

    “皇兄你既然说起来,我就给你算算。”太平公主这时跟李显哭穷道:“你有所不知呀,妹子的食邑比一般公主多了一些,然府中下人多开销也大。”

    李显身为皇帝,此时还是顾念皇家人的骨肉亲情,见太平公主这么说,道:“好了,今日欢聚一堂,我们家人,就不提那些不高兴的事了,听乐吧。”

    于是,李显拍拍手掌,丽人唱罢缓缓退出,舞者亦随之退场。

    只见一时间乐声不断,操鼓手扬槌于头顶,身后的乐工眼睛齐望在鼓槌上。

    随后,那些宫女鼓槌落于鼓面,那声音,似江畔对面夜行人脚踢石子,又似是山涧之间风吹浮石落入深渊的跌撞,很是清响。不一会,声音有变,仿佛在空旷的月夜下更显哀愁,后续音中似有苍凉之意。大家都鼓掌欢呼。

    不一会,李显命诸多乐工出场,琴、瑟、筑、雅依序奏出:仿佛空明的月夜里,一位愁肠人漫步在旷野。每至乐声转换之际,羯鼓便成为乐器进退的指挥。

    这些宫廷乐手,大都经验老道,不到半个时辰,诸乐器停奏,唯有羯鼓开始发力,鼓声由缓而急,众人都叫好。

    乐器轮番上演之后,就是马球表演。唐朝,马球这项运动,已经流行,一般唐朝人玩马球分成两队,每队十人,和足球差不多。

    球门跟足球不同,就是把一块大木板竖着埋在泥地里,埋一半,留一半,木板当中挖一个直径不到半米的圆洞,双方比赛,马球穿过圆洞就能得分。

    袁嘉升看这时的马球赛,已经很有水平了。李隆基亲自上场,他平时爱骑马、打毬及郊游,身体由此显得结实有力。

    那天,见太平公主、袁嘉升等都护着李隆基,韦后没有为难李隆基。

    李隆基返回潞州,和他的朋友们打完马球,咏唱的丽人走来送过来一方锦帕,让李隆基擦拭脸上的大汗。

    这名丽人名赵敏,随父亲入张暐府当歌女,李隆基看到此女生得美貌,又兼风姿绰约,能歌善舞,遂生爱意。

    这个张暐,阅历丰富,见此状顺水推舟,就让出己宅旁边的别院为李隆基和赵敏的爱巢。郡王纳妾,本来需朝廷册封,现在张府上下却不管这套规矩,早称赵敏为赵妃。

    不久,李隆基接到制诰。只见其中写道:因安乐公主大婚及随后的新年祭礼,封王者需入京观礼。

    李隆基收拾停当,遂带领赵敏、王毛仲、李宜德等人返京。其行装甚丰,大多由张暐馈送,路上虽寒冷凛冽,然李隆基衣物厚实,又有美人在怀,其行程也颇有滋味。

    李隆基回长安参加安乐公主的婚典,按照规制,待大典结束,至多在京城过新年,就需要返回治所。

    “你在长安多呆一些时日,本王介绍你跟万骑中的军官认识。”袁嘉升对李隆基说。

    李隆基非常明白万骑的重要性,自己的曾祖父唐太宗能够当上皇帝,无非借助部分北军力量,尤其是玄武门守将的帮助。

    李隆基是有野心的,他觉得万骑很重要,与之结交并非坏事,道:“万骑将士武艺精湛,与之交往定能长些能耐。不过我现任潞州别驾,朝廷并未改任,按例应该返回。梁王如此说,本王该如何去结交他们?”

    袁嘉升道:“万骑将士俸禄无多,他们生性豪迈惯好饮酒,你可支些制钱与之交往。”

    李隆基说:“说实话,本王现在越来越看不清朝廷的局势。”

    李隆基说的是实话,虽然顶着则天皇后及武家的压力,然李旦毕竟也当了数日皇帝,则天皇后称帝后,李旦还是“皇嗣”,至少从名义上还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武则天皇后当皇帝,李旦就有了“一让天下”的美名。后来李显返京成为太子,也是因为李旦多次辞让“皇嗣”,于是有了“二让天下”的美名。

    至于后来的局势,李隆基看得眼花缭乱。伯父李显当了皇帝,宠信韦皇后,使朝纲紊乱,政纪松弛。

    “我一定要父亲恢复封号。”李隆基打心眼里瞧不上自己的这位伯父,他始终认为武则天选择自己的伯父而不选择自己的父亲当皇帝,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伯父李显向无主意,父亲李旦虽然恬淡无为,然头脑清楚,日常修持儒家之术,其治国能耐明显比李显要强。

    李隆基这样想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父亲若当了皇帝,自己就成为皇子,也有可能当太子。想想当初的太宗皇帝,其功劳很大,毕竟是皇二子,先让父亲称帝,然后靠着其谋略及“玄武门之变”,结果也成了皇帝!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崛起从挽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崛起从挽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