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神龙政变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第100章 神龙政变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那天,张柬之一闻说御史中丞宋璟来访,立即起身迎入内室。二人是歃血盟誓的生死相交,没有多余的客套。

    宋璟见面就说:“今天太平公主来访,还坐了一会才走,带来了清君侧的帖子。”

    张柬之看罢帖子,说:“皇上已年过八十,疾病缠身,二张自觉末日来临,若骗得皇上诏书,再得到野心之徒的簇拥,那就危险了。太平公主她究竟是李家的血脉,是太子的亲妹妹,已与张氏兄弟恩绝情断,不可能设圈套去助那两个声名狼藉的男宠。”

    宋璟赞同张柬之的分析,他又问道:“那武三思,我们如何对待?”

    “武三思在反对二张上,又与太平公主利害一致,他既反二张,就与我们兴唐的目标一致,对武家人也不宜排斥。看来这次大事可图,我们马上去准备。”

    张柬之、宋璟等人安排妥当,便派桓彦范、敬晖两人便带人去东宫迎接太子李显,以便入宫让武则天退位。

    “你们……你们这是害我呀。”李显却很懦弱,说什么也不敢去皇宫,他对母亲武则天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

    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到了玄武门,却不见桓彦范和敬晖、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带太子进宫,只得带数百羽林卫亲自前往东宫,请太子李显一起进宫清君侧,他才是这场神龙政变的主角。

    “除掉张氏兄弟,乃是天经地义。还请太子把握住这个机会。”张柬之说。

    “除掉张氏兄弟没问题,但是带羽林卫进宫,会惊扰母后的圣驾。”李显对母亲武则天还是很畏惧的,哭着不肯去,道:“你们可不能害我,我已经失去一个儿子和女儿了,余生只想平静过完。”

    “太子殿下,我们怎么会害你!狄将军都安排好了,你就露一下脸就行了,今天无论如何得带你进宫,得罪了!”张柬之命人上前把太子李显架到皇宫。

    “你们……你们这是要我谋逆啊!”李显在东宫双手扒住房门,死活都不松手,叫道:“母后肯定不会让我们杀张氏兄弟,难道你们要本太子逼宫嚒?你们是要我做不忠不孝之人吗?”

    张柬之大声疾呼,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至今已有二十三年。现在上天诱导人心,宫内北边的羽林诸将与南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张氏兄弟,恢复大唐的江山社稷,这怎么能算谋逆?希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

    李显说:“张相,凶恶的张氏兄弟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母皇受惊吗?诸位日后再图此事。”

    敬晖说:“太子殿下,张相等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不去,是陷他们于不义。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退一步这宫内就要血流成河。”

    李显还是很害怕,说:“进宫非我所愿,母后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太子,我们不是要去逼宫,现在皇上病了,我们以进宫的名义看望皇上。谁要是不让我们看皇上,谁就是谋逆!”这时,袁嘉升赶到了,劝说李显道:“皇上病重,太子都不去看她,那才是不孝呢?皇上龙体欠安,已数日矣。臣等欲进宫请安,并奏事,却不得入。这张氏兄弟还不是谋逆吗?”

    “既然这样,那本宫就去宫里看看母后!母后安危,我这做儿子的,是应该关心。”太子李显终于答应一起进宫,诺诺。

    见到袁嘉升,李显这才安心,拉住袁嘉升的手,说:“宫里安全吧?”

    “太子殿下,请放心吧,现在宫里宫外,都是我们的人。”袁嘉升对李显介绍了大致的形势,说武三思也支持诛杀二张兄弟。

    李显听了袁嘉升的述说,道:“这样看来,太平妹妹真是有远见,当初就让本太子和武三思家里结亲了。”

    说动了太子李显,袁嘉升马上让人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

    他们一路很顺利,带着太子李显一行人杀奔迎仙宫。

    迎仙宫这地方,是武则天晚年常往的地方,与奉宸府一墙之隔,为了来住方便,还专辟了一道门。

    此时,已是公元705年,初春,冰化雪消,万物复苏。

    常青的松柏,在洛阳微冷的春风里摇摇晃晃,一丛丛低矮的。

    经过修剪的灌木,星罗棋布地摆了满园。

    那几只迎仙宫的仙鹤见有生人,长伸着颈子,哇哇乱叫。

    此时,袁嘉升胸有成竹,禁军高级将领,武家人占了大半,比如武攸宜,是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隔房兄弟,现为左羽林大将军,手中握有兵权。

    而且有了武家的帮忙,张柬之、袁嘉升等人没受到太多的阻挡,杀到内宫,二张此时还在宫中,他们没料到朝臣清君侧的动作会这么快,还在宫中照顾武则天。

    武则天自从重病了以后,比以前更老了。

    袁嘉升一看,武则天稀疏的白发散乱着,脸上的皱纹明显多了,肉又松弛地往下掉,把脸型都拉变了。

    武则天握住张昌宗的手,唠叨了一会,就睡着了,鼾声大起。

    朝臣闯进来时,张昌宗的手被武则天死死抓住,抽都抽不出。

    张易之察觉到了政变,他从宫外调了一批禁军进宫,但还没到,心里有一些慌了,觉得宫里有一些不对劲。

    张柬之等人就杀进武则天的寝宫,把寝宫包围。

    此时,太平公主也来了,走进卧室,里面围满了人。

    不一会,袁嘉升,还有丞相张柬之、崔玄讳,御史中丞宋璟,司刑少卿恒彦范、右羽林将军杨元琰、驸马都尉王同皎等都在,连相王李旦也来了。

    李隆基听到风声后,也率领一千虎豹营的军士跟着李旦进宫,当然也是以去看望武则天的名义。

    袁嘉升陪着太子李显等进了宫,他们带的羽林军已经团团围住龙床。

    女皇武则天灾床上平卧,微闭着眼,当时听到宫外有人吵闹时,她实际上已经醒了但她并不想睁开眼面对现实: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拿下,她已成了孤家寡人!

    众人等了很久,武则天实在躺不下去了,才坐了起来,太平公主上前扶起了武则天。

    武则天问道:“是谁作乱?宫里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宰相张柬之上前,不紧不慢地回答:“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东宫的命令将他们抓住,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皇上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了皇上,臣等罪该万死!”

    此时,袁嘉升觉得自己协助神龙政变的任务顺利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张柬之等人的表演了。

    不一会,女皇武则天在烦躁中等待自己的情人张氏兄弟。

    不一会,他们被五花大绑,压了上来,御史中丞宋璟等人在等待女皇帝的令下。

    武则天身边的宫廷女官上官婉儿,紧张站在女皇帝的身边,她时望着门帷,意识到宫内变天了。

    上官婉儿身边站门帷两边的几名内侍,也很紧张,连呼吸的声音都不敢发出。

    张昌宗已经得知事态的严重了,他惶悚地向女皇帝跪下,以迫促的口气道出:“皇上救我!皇上救我。”

    女皇帝的面色极为沉重,此时也无能为力,她凄楚地问:“朝臣们说你们意图谋反,那是真的?”

    张柬之说:“御史台征章三上,本宰相附白,许州人杨元嗣告张氏兄弟谋逆。”

    “陛下,我们冤枉。”张易之额上沁出汗水,大呼冤枉:“我们兄弟伺候皇上,怎会谋反?要说有罪,也是亲近陛下之罪。”

    张昌宗也愤然说:“我们兄弟侍奉陛下,早成千夫所指,我早就料到,朝臣他们会对付我们。”

    张柬之说:“杨元嗣告变,有证据,你们兄弟休想抵赖。杨元嗣指你自称合为天子,御史中丞宋璟上弹章,并有术士李弘泰为人证。”

    “啊!”张昌宗叫了起来:“想不到你们朝臣也如此无赖,用阴谋陷害我哪,李弘泰……”

    “你们真向李弘泰说过合为天子?”

    “陛下——”张昌宗的面孔涨得通红,说:“前些时候,陛下小恙罢朝,刚好是由我引荐的韦承庆拜相,外头就有揭帖说我准备谋逆,我心惊慌,恰巧有人介绍李弘泰,说李弘泰善相人,知祸福,我找他谈了好几次,有一次谈到祸福,他说我有天子相,我以为讲笑,曾顺口说:我若为皇,汝当为国师。”

    张柬之说:“天子相这一语,就坐实了张氏兄弟反叛的罪名啊,来人,拖出午门斩首,将首级悬挂到天津桥南,昭告天下!”

    “我觉得术士阿谀妄言为可笑……”张昌宗睁大了双目,争辩说:“陛下,这是谋逆之罪吗?皇上救我。”

    很快,四名羽林卫上前,将张氏兄弟押带,拖出午门斩首。

    武则天闭上了眼睛,她知道,这一次她也无能为力。

    就在袁嘉升以为任务顺利结束,此时,太平公主的儿子武崇行来报:“大事不好了,不好了,梁王武三思父子被人杀了!”

    武则天听了这消息,如闻惊天霹雳,瞪了太子李显一眼,说:“太子,这件件事,也是你让人干的吗?”

    李显听说武三思被杀,也十分震惊,被武则天一问,两腿发抖,习惯性跪在地上,对武则天坦白道:“启禀母皇,这件事孩儿不知情……孩儿并不知情啊。”

    武三思提前被杀,袁嘉升心里也觉得很不对劲,看来他太小看那个捣乱者,他还以为这任务很简单呢,没想到,越来越复杂了。

    武三思这个人,袁嘉升是了解的,武三思父子是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

    想当初,武则天最早的男宠是薛怀义,也就是冯小宝,在洛阳市上卖药,被太平公主推荐给武则天。

    武则天为了让他便于出入禁宫,遂将他剃度为僧,还赐予薛姓。

    而薛怀义仗着武则天的宠幸,常骑马在长安的大街上横冲直撞,伤人无数。

    不可思议的是,每当薛怀义骑马出宫时,武三思和武承嗣便在旁边伺候,他们父子一人扶鞍,一人握缰,口中还不断叮嘱:“薛师傅小心!”

    后来薛怀义失宠被杀,武则天以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为男宠,武三思和武承嗣父子二人又对张氏兄弟百般阿谀奉承。

    他们父子其目的,还是为了讨好武则天。

    对武则天歌功颂德,武三思是竭尽所能,比如强迫各国来洛阳的使节、商人捐资购买铜铁,铸造铜柱,名曰天枢,立在洛阳端门之外。

    这柱基由铁铸成,其形如山,周长一百七十尺。而柱为铜铸成,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尺,雕刻蟠龙麒麟围绕,顶上为承露盘,直径高达三丈。

    造成后,武三思撰文,极力称颂武则天的功德,锩刻于柱,并刻百官及四方国君的姓名,由武则天自书“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经过一年方铸造完成。

    因消耗的铜铁量大,底下的官吏遂在民间强行搜刮,把农具、器皿均无偿征调,害得无数农民家破人亡。

    这些很讨武则天的欢喜,以至于在圣历元年,武则天欲立武三思为皇太子。

    当时,武则天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大唐,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姑侄与母子谁更亲?您立庐陵王,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宗庙。若立三思,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武则天醒悟,最终才派人到房州迎接庐陵王李显。

    袁嘉升记得,神龙元年,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武三思因为他成了复位的太子李显的亲家,不仅没失势,反而更加有权势,为何这次偏偏武三思提前被人杀了?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崛起从挽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崛起从挽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