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黄宗羲和顾炎武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第70章 黄宗羲和顾炎武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袁嘉升答应了祖大寿,为袁崇焕平反,并下令大赦天下,释放囚犯。

    这时,太子朱慈烺来信,告知江南放开了手工业后,经济繁荣稳定,但很多地方的有钱人,和传统的士绅发生了激烈冲突。

    袁嘉升意识到,大明要买入资本主义时代,必须先来一场思想革命,不过,社会的变革,必须先打牢思想基础。

    袁嘉升不想步子迈得太大,决定从革新儒家文化开始。他先是成立了大明的皇家科学院,汤若望等传教士成为首批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皇家科学院的院士,每个月都发薪水,相当于二品大员的待遇。这样就吸引了很多国外传教士来到大明,经过考核,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或者带来新知识,都得以录用。

    袁嘉升还传旨,在江南贡院贴了“招贤纳士榜”,凡是对儒家思想有新见解的人,都可到江南贡院报名。

    皇帝本人将亲自面试,经过袁嘉升的选拔,可以当官,并且袁嘉升下旨,此次皇帝招揽人才,不问出身,无需功名,不念过往,唯才是举!

    这相当于又开了一次科举,一时间,大明的士子们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没有考中功名,争相报名。短短半个月,报名的读书人多达一万人。

    袁嘉升亲自主考,出题“论儒家”,先是组织笔试,然后是面试,每一位考生都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初试中,34岁的黄宗羲、31岁的顾炎武、25岁的王夫之、33岁的方以智等72人脱颖而出.

    袁嘉升发现,这些人的思想,都显示出晚明社会的各种思潮已经很进步。

    袁嘉升第一个面试了黄宗羲,因为黄宗羲在他的答卷中提到了税费改革。不管是王安石的变革,还是张居正的改革,每次田地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回涨到更高的水平。

    袁嘉升问黄宗羲:“天下之田赋改革,为什么老百姓不受益?”

    黄宗羲说:“因为大明不分土地的肥瘠程度,按面积一个标准征税,造成负担不均。”

    袁嘉升说:“说说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黄宗羲说:“应当重定天下税赋,征收田赋按照产出征税,生产什么就缴纳什么,不强求一致;而且,大明应该重新丈量土地,按土质优劣计算亩积,把土地也分为五等,据等征税,这样就可以消除因土地质量不同而带来的赋税负担不均。”

    “重新丈量土地,耗费巨大,不具有可能性。”袁嘉升问道:“你还有什么好点子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好一点。”

    黄宗羲说:“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崇本就是使小民循礼;抑末就是消除那些佛、巫、优倡以及奇技淫巧等不切民用的东西,而且应该提倡工商皆本。”

    袁嘉升说:“佛、巫、优倡,虽然不为民用,但是还是有价值的,至少能给人精神慰藉。你还有何高见?”

    黄宗羲谈起学堂,他说:“学贵履践,经世致用。学堂中要析讲时事时政,要明是非之理,学官需要有较大的权力。太学的祭酒,应择当世大儒充当,其地位应与宰相一样,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学堂也应广开言路,成为舆论场所。学堂也可以议论政治。”

    “学堂议政?这不是要搞出第二个东林党来?”袁嘉升说。

    “皇上,我以为大明还应该设置宰相。”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政,自皇帝罢丞相始也。”

    “大胆,你可知道,自太祖时,大明就不设置宰相了。谁敢提设立宰相,就要掉脑袋了。”袁嘉升故意大怒说。

    但是,黄宗羲面不改色,他坚持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的内阁大学士其事权很轻,根本不能与昔日的宰相相提并论,而内阁既无实权,这就出现了为害至深的宦官专权。

    袁嘉升说:“还有其他建议吗?”

    黄宗羲说:“我反对单一的科举取士,主张使用多种渠道录取人才。皇上此次破格选拔天下英才,乃是大明之福。皇家科学院应该扩大规模:包括会绝学的,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的人才,还有上书言事者等。”

    “好,这两天建议比较有用。”袁嘉升说。

    袁嘉升接见的第二个人是顾炎武,他很博学,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郡邑掌故、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甚至是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让人惊叹。

    袁嘉升让史可法调查了一下顾炎武,史可法回复说:“顾氏为江东望族。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竟然是王逑之女,她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还常常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他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顾炎武自二十七岁开始,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他按照自己的喜好,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他学识比较广博比较正常。”

    袁嘉升仔细看了看顾炎武的文章,其中的“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赚钱论”都比较精彩。

    接见顾炎武时,顾炎武提倡“利国富民”,他也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并认为“善为国者,应该藏富于民”。

    “你对儒家思想有何看法?”袁嘉升问道。

    顾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而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是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大明人人如此,则何愁不立于世界之巅?”袁嘉升笑道。

    顾炎武还不讳言“财”“利”,说:“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

    袁嘉升没想到,顾炎武的言论和西方哲学家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基本一致,不过比密尔的观点足足早了两三百年。

    顾炎武的这种利民富民和“财源通畅”的思想,以及对“私”的肯定,也印证了袁嘉升对明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判断,他在江南推行新政的信心更加足了。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崛起从挽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崛起从挽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崛起从挽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