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分辉同生死 把酒看吴钩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去来无处正文 第十八章 分辉同生死 把酒看吴钩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第18回   画角谯门,分辉同生死    长河落日,把酒看吴钩

    诗曰:

    大漠雄关洗雁峰,闲田落日走乡兵。春秋硕果因保甲,兄弟深心共死生。

    万里家山黄花阵,一天霜露碧云风。谯门画角归鸿断,边塞重来话隐龙。

    谢桥带着虎子,一路北行,在上元节后,赶到了雁城。

    雁城地处北方边境,背靠洗雁山,紧邻洗雁河。洗雁河夏季水势较大,春秋季清浅,冬季近乎断流,水深一点的地方会有一层坚冰。洗雁山因河得名。此山有两座山峰,相对而立,高耸入云,洗雁河从峡谷中穿行而过,咆哮着冲过峡口,奔腾而下。春秋两季,大雁迁徙,往往逐水而栖,在这里停留。隔河而望就是朗燿的辽阔草原。边境线很长,秋冬季节,朗燿骑兵常常越过洗雁河裸露的河床,抢掠边地百姓。雁城的守军力量有限,驻扎在城中,面对朗燿的劫掠疲于应付,往往是这边得到消息刚刚出城,那边朗燿人已经满载而归,呼啸而去。长此以往,朗燿骑兵根本没把守军放在眼里,雁城就是他们秋冬牧粮的跑马场。

    谢桥和虎子一路行来,着意查访沿途情况。越往北走,人烟越稀少。雁城境内,处处颓垣乱瓦,老树昏鸦,大片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风尘仆仆来到雁城,谢桥的老朋友,南方剿匪的战友,聂雄飞聂将军早就在等着他到来了。聂将军现在是雁城通判,早就得到了谢桥要来的消息。对于再次合作,两个人都感到轻松愉快。

    稍事休整,谢桥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务中。根据聂雄飞将军掌握的雁城军政情况看,边境空虚,朗燿越来越张狂,威胁越来越大。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死的死逃的逃,民不聊生。

    谢桥又到城中各处走访,到边境附近考察。根据一路所见和雁城的实际情况,参考澄湘公子的介绍,谢桥苦苦思索着治理雁城的办法。想到今年的春播也就剩一个多月的时间,谢桥心中很急,连夜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

    谢桥在这份奏折里提出,雁城连年战乱,朗燿小股骑兵渐渐南侵,来往如风,守军防不胜防。雁城周边地旷人稀,老百姓大多内迁成为流民,这就造成内地治安不靖,边地守军孤悬。谢桥建议招募流民,组织男丁为乡兵,恢复农业生产,边生产边练兵。这些人可以编为保甲,习武,农耕,轮流巡警,与守军相呼应。雁城扎实篱笆,才能拱卫云津,保得中原安宁。乡兵大部分农耕,分一部分有畜牧经验的人尝试饲养战马。长期以来,守军与朗燿战斗,往往因为朗燿全是骑兵而吃大亏。

    洗雁河两侧草场条件相差不大,我朝可以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饲养马匹,争取几年以后,能大大提高守军的战力和速度。只有守军强大起来,朗燿才可能遵守议和协议,少些节外生枝。反之,边地空虚,守军不堪其扰,孤守力疲,朗燿将生出更大的野心。此时雁城青黄不接,多年战乱府库空虚,请求朝廷支援一些钱粮,同时支援适宜雁城种植的作物种子。谢桥在奏折中表示,离边地春耕还有一个多月,错过了春播这一年将颗粒无收。叩请圣上明鉴,予雁城以支援。一年之后,雁城争取非战斗人员的粮食自给自足。

    谢桥的奏折送到京城,在朝中引起了一番讨论。这几年,朗燿散骑频频袭扰雁城,老百姓不堪其扰,纷纷南迁。丧家失土的流民,时常聚集闹事,有些地方已经形成盗匪势力,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朝廷能否守住雁城,阻挡朗燿继续难侵进而威胁云津,已经成为雁城议和协议能否继续维持的关键。议和派已经深刻地意识到,雁城的存亡,已经成为议和派维持现状的关键支点。一旦雁城失守,朗燿大军南下,朝廷议和的筹码尽失,割地迁都都未必容易。当今条件下,增强军力,保住雁城,争取维持议和协议,符合朝廷主流意识。主战派虽然声音微弱,但是增强军力也是正中下怀。朝廷上下难得地意见一致。

    于是皇帝准奏,着户部尽速办理。谢桥得到一朝廷许可,就开始发布布告,招募流民,晓以利益。渐渐地大片北方地区都在流布这一消息。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逐渐开始回流。谢桥派人登记造册,组成乡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户部派人实地考察,根据花名册循序渐进地发放钱粮。流民能吃上饭,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北来的人越来越多。

    这天,谢桥一行人正到一个乡兵的训练营察看,迎面走来一个人。只见这人虎背熊腰,手中提着工具,走起路来脚下生风。那人低着头走路,正和谢桥撞了个满怀,抬头一看,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又赶忙低下头。谢桥平和的和他说话,那人却支支吾吾。谢桥觉得这人面熟,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说了几句话就走了过去。走了几步,谢桥又回过头来,那人正好也在回头看他。四目相对,电光石火一般,谢桥一下子想起来了!

    多年不见,这人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那种勇猛单纯的目光,谢桥一辈子也忘不了。来人正是芙蓉殿二当家的!二当家的在此,芙蓉殿的兄弟们应该都到了。二当家的刚才不肯相认,也是不想暴露身份。谢桥微微一笑,转身继续前行。

    芙蓉殿的到来,一定是澄湘公子的安排。这让谢桥有了新的想法。第二天,谢桥处理完公务,一个人带着虎子,再次来到了二当家的所在的那个乡兵训练营,找到了二当家的。两人边走边聊,虎子机警地跟在身后。

    果然,芙蓉殿得到了澄湘公子的讯息,全部人马分散成多个小组,陆续北来。现在基本已经到齐。二当家的也是刚到,没想到就当面碰上了谢桥。谢桥大喜过望,忙问大当家的行踪。二当家的说,芙蓉女侠已经结婚生子,没有前来,现在芙蓉殿的大当家是华超,是芙蓉女侠的丈夫。说着,三人去找华超。

    华超身高八尺,国字脸,宽额大眼,脸色黧黑,看起来孔武有力,腮上还有一道疤痕。他说话不多,却字字沉稳有力。谢桥提起当年与芙蓉殿的交情,华超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从华超那里,谢桥知道,在澄湘公子的安排下,日升行的部分兄弟也到了。几个人坐下来,开始商量编组的事。大家决定,把日升行和芙蓉殿的兄弟们分到各个保甲,帮助州府管理流民乡兵。谢桥请华超负责,华超一口答应。这一夜,诸多细事商量妥当。第二天,谢桥任命大当家的华超为推官,选调二当家的还有其他几个芙蓉殿日升行的人,组成乡兵管理机构,协助州府管理流民乡兵。

    华超把登记在册的流民乡兵,分成多个保甲,划分驻地,分配任务,任命保甲长,严肃军事纪律。乡兵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地开展起来。华超组织乡兵修建房屋,整理田地,生产练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谢桥又派二当家的买了少量耕牛和各种生产用具。很快,雁城人丁兴旺,生产开始恢复。朝廷下拨了粮食,乡兵们吃上了饱饭,操练种田都有劲。正是春播季节,卢格命令户部运来了各种作物种子,同时下拨了一批银两,作为马场的启动资金。谢桥派聂雄飞负责购买马匹。三个月后,雁城大地返青,种子下田,马儿嘶鸣声,练兵的呐喊声,豪放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雁城气象为之一变。陆陆续续地,猪牛羊、鸡鸭的叫声热闹起来。

    谢桥和华超还选出一批人,在本地老乡的带领下,专门负责洗雁山的药材和特产。派二当家的负责收集整理雁城的特产,跟日升行学着做生意,增加州府收入,减轻乡兵的负担。

    每年的春天,青黄不接,都是雁城百姓填不饱肚子的日子,朗燿也知道没什么油水,所以不在这个时候过境抢掠。谢桥带领大家抓紧时间稼穑操练。

    雁城守军士气大受鼓舞,在聂雄飞的率领下,操练巡警更加积极,主动帮助乡兵训练。一时间,雁城内外,出现了兵民一家的气象。

    谢桥赴任不久,谢秋田就离开了谢家铺子,回到云津。他在谢桥的住所开了一家生药铺,自己坐堂看病。这处宅子本是澄湘公子送给谢桥的,就在东方府后门不远,紧邻隔壁是一家酒馆,人来人往。附近还有几家客栈。谢秋田常常往来东方府,照顾着东方大人的身体。

    澄湘公子安顿好萱儿和卢青,又在源州分号安排了一个可靠的人暗中照应,自己也动身北上。芙蓉殿和日升行的消息,在来源州的路上就发出去了,若一切顺利,现在雁城应该是另一番景象。此时,澄湘公子一路向北,脑海里千头万绪。他要赶到谢桥身边,无论是谢桥,还是芙蓉殿、日月升,都需要他的到来。

    可可留在源州,和又芳一起照顾萱儿和卢青。可可教他们读书、习武,陪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她的心中一直惦记着谢桥,但是她现在还不能去。这次离家,父亲召集全家,郑重宣布,从那一刻起,每个人都要听从父亲的安排。可可的任务就是带走卢青,保护好卢青和谢萱。可可是大家闺秀出身,又久历江湖,从父亲和哥哥的神色,就知道关乎整个家庭的大事即将发生。尤其当她知道,卢青将和谢萱一起远赴源州,可可就明白,国家将有大事发生。所以,她一点也不敢大意。又芳虽然不知道这些,但是澄湘公子让她带着谢萱远走源州,她心中隐隐有所感觉。又芳在东方府这么多年,虽然性格爽朗大气、外事不挂心,但是对于官场的种种还是有所体会。她也没想那么多,只要守着萱儿就好。没事的时候看看医书,这些年也和父亲学到不少。可可和又芳姐妹相依,在遥远的源州安然地生活。

    这天,天方欲晓。一颗又大又亮的星星挂在雁城的天边,静谧的东方天空上,出现一缕绯色的云霞。渐渐地,红色向着周边浸润,越来越多,越来越亮丽。天际线开始清晰起来,远处的云在红色的映照下变成紫粉色,与蔚蓝的天空有着明晰的对比,接着,一条条金色的火龙在东方腾空而起,遨游在绯色的云层里,辉煌壮丽。一轮朝日即将喷薄而出!

    谢桥这一夜轮值,和一队乡兵一起巡警,此时正好回到了驻地。好远,谢桥就看到前面路口站着一个人。在朝霞的映衬下,那身影挺拔,威武,像一棵昂然的大树。澄湘公子到了!谢桥心中惊喜。自从离开卢府,谢桥饱经世事,已是一方大员,只有在澄湘公子的身边,他仿佛又有那种小男孩渴望兄弟的感觉。他大踏步向前走去。这时,虎子已经从队伍后面跑出来,直奔那个身影而去。雁城的早晨,兄弟再次相聚,他们前方,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澄湘公子的到来,给雁城州府衙门带来了欢乐的气息。

    正是北方最好的季节。这天晚上,虎子张罗了一些小菜,在院子里摆上了桌椅,给澄湘公子接风。兄弟二人倾心长谈。夜静更深,忙碌了一天的华超也来了。三人把酒倾谈,不觉月上中天。除了巡警的乡兵,辛苦一天的人们早就睡了,雁城在月色中安静得像一个剪影。自从日升行的人到来,谢桥身边的护卫就都是日升行自己的人了,这样虎子还不放心,自己亲自守着。

    三个人讨论着雁城的事情。保甲制建立起来,任务分派下去,练兵和农耕两不误,马也养了一些。今年的形势还不错。

    澄湘公子看着两人说,“官军那边有聂雄飞,现在可以放心。乡兵这边,华叔叔要多操点心,尽快训练流民。一则防着朗燿秋季有人劫掠,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雁城修水利,也需要流民乡兵出力。我和谢桥马上就着手这件事。”“没问题.”华超回答。“修水利?”谢桥还没想到,有点发愣。“嗯,不仅仅是为了农耕,还是为我们将来的决战做准备!”谢桥没想到澄湘公子当着华超的面这样说,不禁有些犹疑。

    倒是华超看着他笑了,笑得谢桥摸不着头脑。华超问澄湘公子,“可可好吗?”谢桥更加迷惑。“好,在教导谢桥的儿子和卢格的儿子。”澄湘公子说着,笑着看着谢桥,“这是华叔叔。”“华叔叔”,谢桥犹疑地叫了一声,想不起来记忆中有这样一个人。“你南方剿匪,我和可可在北方,就是看望华叔叔了。”澄湘公子看着谢桥笑。谢桥细想,他们是说过,他们救出了即将被含冤处死的大将曹华。曹华,曹……他一下子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华……曹……您是,您是曹华将军?”“对,是我。我后来在芙蓉殿,叫华超。”“华叔叔曾是东方将军的副将,雁城大战时就在东方将军身边。”“啊!”谢桥终于明白了。原来东方将军被贬边塞巡防,一直是在华叔叔的保护之下,日升行的人,大部分是他们的旧部或者旧部子女,难怪澄湘公子把日升行交给华超,也难怪日升行与朗燿做生意畅行无阻。

    从此以后,乡兵由华超统御,官军由聂云飞统领,各负其职。谢桥和澄湘公子一起,实地勘察边防地形。澄湘公子手中有一张地图,是东方将军当年被贬期间,走遍边关画出来的。兄弟二人在此基础上,研究地形地貌,河流走势。谢桥曾经跟着卢瀚治理过澧水,在竹萍兴修过水利,对于水利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很快,他们就有了大概的预想。

    这么大的工程,钱从哪来?谢桥有些担心。“放心吧,卢格会想办法解决一部分,日升行这些年的积蓄也是为了这时候用,还有醒泉寺那些……”

    “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

    转眼到了六七月,田里开始有了早熟的果蔬,接着,各种果实次第进入成熟期。

    秋天,雁城有了一季收获。谢桥和华超有条不紊的安排乡兵训练和秋收,提高伙食标准。收获虽然还不够丰富,但同往年的荒凉比起来,已经是非常惊人的变化。雁城人口的粮食已经可以自给有余,耕牛部分改善了乡兵的生产条件,人们盼着今年的冬天不必流离失所,还可以打打牙祭。

    然而,随着北风袭来,从第一片秋叶落下开始,乡兵的群体就开始有一种不安的氛围在扩散。渐渐地,大家的吆喝声小了,豪爽的笑声听不见了,人们开始低声说话,急匆匆走路,不时紧张地望向水流越来越小的洗雁河。因为,雁城的老居民都知道,随着第一只大雁的到来,朗燿的骑兵也快来了。

    当繁忙的秋收基本结束,这一天,雁城乡兵召开了秋收庆功大会。秋收后辽阔的田野上,临时用木板搭起了一个台子,敲起鼓打起锣,一片热闹场面。谢桥做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会上谢桥宣布,除了上交给州府一部分粮食,由州府建立公仓储存外,各个保甲的余粮全部归本保甲。这样一来,乡兵一年的辛苦劳作,就有了直接的回报。那些勤恳踏实,分工协作更好的保甲,不仅有余粮,还有猪羊鸡鸭,可以过个肥年。华超根据各保甲的生产训练情况,进行了各个保甲的评比和奖赏。

    接着,谢桥讲到了所有乡兵最关心的问题:朗燿来了怎么办?谢桥问当地人,朗燿来的多不多?是大军还是小股散骑?有没有后续支援部队?老乡们亲口说,朗燿接受朝廷供奉以来,大部队并未出击,每年秋冬过来劫掠的都是小股骑兵,抢粮食抢银子抢女人。有时候三五天来一次,有时候十天半月来一次,也说不准。一般十几个人,几十人时也有,上百人不多见。他们说不准从哪里过境,呼啸而来,抢了就跑,没看到有人接应。

    谢桥等老居民讲完,这才接着讲话。

    “据可靠消息,朗燿这几年四面出击,到处打仗。他们的大部队并不在雁城一线。小股散骑,多是四处游牧的朗燿牧民,常常单独出来活动。每年,我们的百姓分散居住,朗燿的骑兵来得快跑得快,我们拿他没办法。但是今年不一样了。大家看看,我们现在上百个保甲,两千多人,我们各个保甲的居住地都是犄角相依的,有互相示警的办法,一保甲有事,守城官兵和所有的保甲都可以闻风而动,还有守城的官军,我们还怕那几个散兵游勇?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我们必胜!大家是要保卫我们的家园,还是继续去做流民?”“保卫家园!”“保卫家园!”“保卫家园!”台下传来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华超走到前台,作势让大家安静下来。“保卫家园!我们世世代代的土地和家园,决不允许敌人再肆意践踏!我们所有乡兵将按计划进行训练和巡警,配合官军保卫雁城。州府决定,所有乡兵在战斗中伤残和战死,抚恤和官军士兵一样。所有乡兵,也必须准守法纪,有违法犯法者,严惩不贷!有投敌叛国者,杀!”他大手一挥,做了个砍杀的动作。

    谢桥:“从现在起,州府的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和大家一起巡警,准备战斗,保卫家园!具体事务听从华超大人安排。不想参加的可以走,但是明年不能再来了。”

    “保卫家园!”“保卫家园!”“保卫家园!”台下群情激愤。

    秋收过后,洗雁河水越来越少,大雁来了又走了,树叶也落尽了。

    这一天,谢桥正在衙门处理公务,突然听到一声号炮,接着是急促的锣声。谢桥丢下手中的笔,几步跑到院子外边,手中已多了一把剑。追风驮着他向锣声的方向跑去,迎头遇见澄湘公子也跑了出来。“别急,巡警不会和敌人战斗,看敌人向哪个方向去了?”果然,没跑多远,就看到两个保甲都放出了示警的号炮,接着附近冒起了狼烟。“分头行动!”两个人向着不同的目标奔驰而去。

    谢桥奔到出现敌情的那个保甲时,双方已经交上了手。敌人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是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明显占上风。好在,华超早有安排,乡兵们手中有弓箭,在各个路口设有路障,绊马索,有几个敌兵被绊得人仰马翻,立刻被弓箭射伤。有的敌兵冲进来,乡兵团团围住,却被马冲得东倒西歪。谢桥加入战团,奋力砍杀。忽然远处传来号角声,官军的马队到了。华超也带着各个保甲的人前来支援。敌人发现自己人少势弱,马上掉头狂奔,被官军一阵围堵,狼狈而去。要说朗燿散骑真是厉害,十几个人左冲右突,灵活勇猛,带伤战斗,一个人也没留下。

    雁城的官军和乡兵,以保护粮食为主,也没有穷追不舍。另一个保甲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敌人逃跑了,乡兵们士气大增。过去,老百姓一家一户,难以互相照应,敌人骑兵一来,只能逃跑,家中的粮食拱手让给敌人。现在,敌人逃跑了,粮食保住了,是个不小的胜利。

    谢桥马上召集各方面开会,研究下一步对策,以防敌人报复。这次敌人来袭,巡警发现的早,官兵增援及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南北议和的大形势下,歼灭敌人不是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是活下来,保住粮食,拒敌保家。根据这次的情况看,乡兵只有把敌人射下马,才有可能杀伤敌人,否则,乡兵面对敌人的骑兵,明显处于劣势。所以,乡兵训练更要注意射箭。路障和绊马索非常有益,可以做得更好。为了保存实力,敌人人数众多时,以保护实力为主,粮食应该分散存放。总之,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果然,敌人不甘心一无所获,又冲击了几次。在乡兵和官军的配合防守下,敌人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乡兵比分散而居的老百姓更有战斗力,加上聂雄飞将军配合严防,朗燿的小规模入境劫掠常常占不到便宜,渐渐地明显减少。官军和乡兵都松了一口气,群情高涨。

    谢桥、澄湘公子和华超,守将聂雄飞,都没那么乐观。乡兵现在对付的,不过是小股散骑,这几年,朗燿的大部队正在向西作战,一旦腾出手来,    形势不容乐观。趁现在这个机会,必须抓紧战略准备。

    聂雄飞抓紧时间训练骑兵。战马虽然有限,但毕竟有了自己的马场,要让自己的士兵适应马背上的战斗!

    各保甲根据情况,在隐秘的地点分散储存了一些粮食。谢桥和澄湘公子制定了具体的水利计划,准备趁着农闲和枯水期,开始做兴修水利的工作。

    洗雁河是季节性河流,大部分年份,冬季基本断流,偶尔哪一年冬季还有少许水量,也是一条冰琏。洗雁河上游,洗雁峰前不远的河段,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深潭,叫青龙潭。青龙潭沿着山势伸展,狭长深邃。上游承接洗雁山流域的来水,水势渐渐浩大,到了洗雁峰下的青龙潭,就像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口袋,水流开始变得平缓,在青龙潭平静、沉淀,转身再向下游流去的时候,变得平和温婉,除了冬季以外,水量都很均匀。不过据当地人说,青龙潭住着一条天龙。

    传说,很早以前,雁城有一次连续三年大旱。洗雁河断水,井水干涸,人畜渴死,田地干裂。整个雁城地区一片荒凉。后来,当地的士绅百姓,请来了道士,在洗雁峰前连续祈雨七七四十九天。到这一天中午,仪式正式结束、祈雨的人们望向天空,天空一片蔚蓝,万里无云。太阳像个火球,照得大地像一片片龟甲。祈雨的人们彻底失望啦,垂头丧气地离开。

    人们刚离开不久,突然狂风大作,刚刚万里无云的天空,顿时浓云密布,明晃晃几条闪电,卡擦擦一阵滚雷。接着,天崩地裂,洗雁山在摇晃,山上的大石头一连串地滚下来,瓢泼大雨开始铺天盖地的下起来。一些整理祈雨器皿、没来得及撤走的人,只好躲在祈雨的祭台下。电闪雷鸣中,突然,有人看见,洗雁峰前,一条青龙腾云驾雾,正向深谷中口吐一股洪流。几个人看到了青龙的身影,忙叩头跪拜如捣蒜。突然,他们发现面前的洗雁河开始涨水,小股细流瞬间汇成湍急的大河。祭台下的人们连滚带爬地逃离,狂风暴雨中不辨方向,只是背着河水一路狂奔。等到大雨过去,已经是三天三夜之后了。

    人们找到那几个人的时候,他们正在洗雁山的一处悬崖下。这处悬崖,在半山腰,上部岩石突出,中间凹进去一丈有余,天然形成了一处高约两丈的大厅,大厅上有向前伸展的石屋檐。两侧则乱世嶙峋、荆棘密布。向下一望,洗雁峰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深潭,从洗雁峰向上游延展而去,谁也不知道有多深!那几个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跑上来的。后来,龙吸水的传说就在当地传扬开了,老百姓都说,祈雨感动了上天,上天派青龙驻守洗雁山青龙潭,护佑雁城百姓。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当地人在那里建造了一座龙王庙,岁时献祭。

    谢桥决定,在青龙潭下游修建大坝,泄洪闸,调剂下泄水量,保证旱涝年份的用水安全。说干就干,祭拜过龙王爷,全体官员和乡兵一起,趁着还没封冻前的时间,开始热火朝天地兴修水利工程。华超带着芙蓉殿和日升行的弟兄,承担着最重要的部分。

    就这样,雁城的乡兵和守军通力合作,农耕、巡警、兴修水利。和朗燿的零星战斗虽然偶有失利,损失一些粮食什物,但是整个乡兵的调剂,加上户部对兴修水利的支持,谢桥的日子还过得去。

    澄湘公子常来常往。一来就勘察地形,画地形图。了解周边情况,地势。通过日升行一直和朗燿做以货换货的贸易,暗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也赚到不少银子。

    等到第二年春耕开始,青龙潭水库已经初具规模,华超精选一部分人留下,任命亲信洪升为保长,负责后续的修建、维护和管理警卫,自己亲自负责大坝的管理。

    这一年,雁城大片的土地恢复耕作,作物更加丰富,蔬菜和肉食供应也开始改善。流民生活安顿下来,有的保甲开始有了盈余,人气更加稳定。到了秋天,各保甲各显神通,早早把自己的粮食分散藏好,在驻地附近加高篱笆,挖陷阱,设路障,加绊马索,防备朗燿的散骑偷袭。通过日升行,各个保甲都准备了更加醒目有效的指示警戒号炮,巡警巡逻时也随时携带,传递消息更加及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户部的支持,澄湘公子的暗中资助,马场已经初具规模。官兵的骑兵人数大大提升,出警更加迅疾。

    可可这两年在源州。她亲自教导两个孩子读书习武。卢家认识到乱世书生的无奈,希望下一代要文武兼备。可可打算等两个孩子渐渐适应了源州,自己去雁城看望谢桥和澄湘公子。

    正是:

    怒马破敌仇,边声一雁秋。隐龙吞落日,把酒看吴钩。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去来无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去来无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去来无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去来无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