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红纱灯笼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耳食录译著87 红纱灯笼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原文:

    陶生训蒙本里,每夜自塾中归宿。妻辄知之,使婢预启关以待。陶以其常然,谓臆揣之也,亦不问其由。

    一夜,陶归而门阖,呼之。其妻讶然曰:“殆非郎君也,何其异乎?”审声而后纳之入。其妻见之,熟视而无言,若有不怿之色。

    陶怪之。妻曰:“今日何所为?必有损德事。不然,何以君至而妾不知也?”陶愈怪之,问其故。妻曰:“妾每夜倚楼盼君,君归,或囊火,或步月,或暗中彳亍,然必有红纱灯笼二檠前行导引,及门然后灭。妾知君未尝自见,故久不敢泄。此诚非常之兆也。今夕君归而红灯不见,妾是以讶之。敢问致此者曷故?”

    陶默然久之,瞿然汗下,曰:“有是哉?吾过矣。——邻人之嫂今将嫁,使我作婚帖,吾漫为作之。鬼神怒我,其是故乎?”妻惊曰:“然矣。过莫大于破人节,而文书为凭。君不熟筹。肩此过矣。然速往视之,若犹未行,尚可饵也。”

    陶即造邻人之室,问婚帖去否,答言其期在明日。陶乃诡曰:“幸甚幸甚!是有误,当改作。”邻人以为信,因出帖。陶即于灯上焚之,拂袖出门外。邻人大骇,追而诘之。陶正色曰:“公嫁嫂已不义,吾岂助公为不义者乎?”邻人愧而返。其嫂竟以无人作婚帖,事不谐。

    陶自是每夜归,红灯之见如初矣。后仕宦,屡历清显之职。

    非非子曰: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春秋》之书,贤者为重。甚哉,神明之可畏,而士君子之宜自惕也,陶生以不知慎微之道,几遭冥冥之谴而贻士林羞。然即能悔咎自省,泯其过于终食间,君子称之。乃其妻者,深心远识,亦岂寻常巾帼哉?昔乐羊子捐遗金于野,激于其妻之一言,陶生之事近之矣。

    译:

    陶生在本村教授启蒙学童,每夜从学堂回家睡觉,妻子总能准确知道时间,让婢女先打开门等着。陶生习以为常,认为是妻子揣测到的,也不问根由。

    一夜,陶生回到家而门却是拴着的,于是叫门。妻子有些奇怪地说:“兴许不是郎君吧,怎么与往常不同呢?”听准了声音之后才开门让他进来。妻子见到他,仔细端详好半天不说话,好像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陶生莫名其妙。妻子说:“今天做过什么?必有损害德行的事。不然的话,怎么郎君都到家了我还不知道呢?”陶生更加奇怪,问她是怎么回事。妻子说:“我每晚在楼上靠着窗户等你,你每次回家,或是打着火把,或是就着月亮,或是在黑暗中慢慢行走,总有两只红纱灯笼在前面引导,到了门口才熄灭。我知道郎君自己未曾见到过,因此长期以来不敢泄露。这应该是非同寻常的好兆头。今晚郎君回来而不见红灯,我因此感到惊讶。能问问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是什么缘故吗?”

    陶生默默回想很久,突然惊悟而冷汗直下,说:“是因为这事吗?那就是我的过错了。——邻人的嫂子如今要改嫁,让我帮忙写婚帖,我随便替他写了。鬼神生我的气,因为这个缘故吗?”妻子大惊道:“是了。过错没有比坏人节操更严重的,而文书更是凭据。郎君没有仔细思量,以至承受了错误行为的责任。应该赶紧去他家看看,如果尚未形成事实,还能将你写的东西诱说回来。”

    陶生立即赶到邻人家,问婚帖送出去没有,对方回答定的日期是明天。陶生就诡称说:“太好了!婚帖中有错误,必须重新写。”邻人以为是真的,于是拿出帖子。陶生当即在灯火上烧掉,甩甩袖子出门就走。邻人大吃一惊,追上来问他。陶生严肃地说:“你嫁嫂的行为已经不义,我怎可以协助你做不义的事情呢?”邻人感到惭愧回去了。他的嫂子因无人写婚帖,事没办成。

    陶生从此每夜回家,红灯又像以前一样出现。后进入仕途,屡次担任清高显达的职务。

    非非子说:势位崇高的人家,鬼神都在窥望(译者注:语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春秋》一书,对贤者要求更为严格(译者注:《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神明的可畏,士君子的自惕,太重要了啊!陶生因不知谨小慎微之道,几乎遭到冥冥中的贬斥而贻羞读书人。然而他能立即悔悟过失自我省察,消除过失的影响在一顿饭的功夫之中,君子都会称赞。而他的妻子,用心深切而见识高远,也不是寻常妇人。古代“乐羊子捐遗金于野”的故事,就是讲乐羊子被妻子一句话激励而改正错误发奋读书,陶生的事很接近了。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耳食录译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耳食录译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耳食录译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耳食录译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