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明心见性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周风云正文 第二十一章 明心见性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刚睡下不久,忽然一阵婴儿啼哭声传来,杜若不禁道:“周姊姊有孩子了啊?”

    莫涟如应道:“嗯。”

    杜若又问:“是女孩儿吧?多大了?”

    “嗯,刚满周岁。”

    杜若说:“哦,比我侄儿大了两月。”又问:“取名字了么?”

    “小名可可。”

    “林可可,挺有意思的名字。”

    “她随母姓,叫周可。”

    杜若微微惊讶,说:“随母姓?”

    “嗯,时候不早了,睡吧。”

    杜若忍不住心想:“孩子随周姊姊姓,难道林大哥是上门女婿?”也不好开口询问,胡思乱想一阵儿,慢慢睡着了。

    次日早起,杜若先练了会儿瑜伽,然后出屋洗漱,见周琪和林旭也早就起床,却不见小周可,知道婴儿嗜睡,应该还在睡呢。昨夜油灯昏暗,杜若也没看清林旭相貌如何,此时细看,才发觉他虽然有着和普通庄稼汉一样黝黑的皮肤,可模样英俊清秀,神态儒雅内敛,不似一般北国大汉那般粗犷豪迈,倒有几分江南文人的风采。杜若不禁心想:“他这样的男子,和周姊姊倒也般配,两人一定十分恩爱呢!”

    杜若帮着周琪做好早饭,四人吃喝完毕,林旭就去田地里忙碌了,莫涟如抱了骨灰罐,背了包袱,也要出门。

    周琪见状忙问:“涟如,你去哪儿?”

    莫涟如不愿把师父圆寂的事告诉周琪,她情知师父对村子里的人们有莫大的恩情,时常被人们称为“活菩萨”,一旦他圆寂的消息被人得知,必然引得全村人去少林寺为他祭拜,那样岂不惊扰了佛门清净之地?再说逝者已逝,又何必让生者悲痛不安?因此说道:“我要去趟少林寺,传个口信就回来。”

    周琪以为她又要出远门,十分着急,听了答复,方才安心。她要照看女儿,脱不开身,就拜托杜若陪莫涟如同去。杜若欣然答应,牵着莫涟如的手,出门而去。

    走出村子,远远便见山腰殿宇成群,红墙青瓦,当真是好大一座寺院,无愧少林享誉江湖数百年之威名。少室山山势雄峻,两人沿山路委折而上。那山道广阔平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阶,规模宏伟,工程浩大,乃唐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共长八里。两人不疾不徐,拾级而上,不多时过了一苇亭,再行一阵儿,终于来到寺门前的广场上。

    只见寺门两侧立着好几座石碑,其中一座石碑年深日久,碑上刻着唐太宗敕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还有一座年代较近,乃是当今皇帝御赐少林寺之物,碑上字迹清清楚楚,记载着少林神僧玄济救圣驾之功德和敕封少林寺的盛事。这两座石碑,昭示了少林寺和皇家非同一般的关系,为其令名增色不少。

    此刻寺门前正有一个扫地的和尚,二十余岁,中等身材,身穿灰布僧袍,一边扫地一边念诵《金刚经》,忽见两位年轻女子前来,和尚颇觉诧异,少林寺等闲不接待女客,他忙上前施礼问道:“两位女施主驾临敝寺,不知所谓何事?”

    莫涟如说:“我有事求见少林寺方丈空明禅师,烦请代为通禀。”她虽是玄济的徒弟,但从没进过少林寺,因此寺中仅有寥寥数位年老位尊的高僧认得她。

    和尚虽不认识莫涟如,可玄济大师晚年收了一位年轻俗家女弟子的事迹,也在寺中广为流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刻一见莫涟如,发觉她神态娴雅,气息凝定,完全看不出深浅,不由得暗暗纳罕,心想:“莫非她便是玄济太师叔祖的弟子?倘若当真如此,那她也算是我的长辈了,万万轻慢不得!如若不是,那我也得问明她们来此的目的。”沉吟一阵儿,问道:“小僧冒昧请教女施主贵姓?何事求见方丈大师?还请女施主赐告,小僧也好向方丈大师禀报。”

    莫涟如答道:“我姓莫,特来告知方丈禅师家师玄济大师圆寂的消息,并将他的骨灰带回少林寺安葬。”

    和尚一听,啊地惊呼一声,颤声问:“玄济太师叔祖圆寂了?”莫涟如轻轻点头。和尚神色大变,双手合十,口宣佛号,努力克制内心悲伤的情绪,说道:“两位施主请稍候,小僧这就去禀报方丈大师。”说罢转身向寺门奔去。

    杜若见他奔跑迅疾,两步跨出,便有两丈多远,迈进了寺门,瞬间不见踪影。杜若不禁暗自诧异:“他只是个扫地的和尚,便有如此身手,其他僧众更不用说了。少林寺数百年来执武林之牛耳,名满天下,果非幸至。”

    过了片刻,那和尚又奔出寺门,骤停于杜莫二人身前五尺处,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道:“二位施主,方丈大师有请!”转身肃客入寺。

    杜莫二人跟随而进,刚入寺门,便听当的一声响,却是寺中钟声响起,紧跟着一声声地远远传开,幽静的山中寺院,鸟飞虫鸣,门开人行,顿时变得喧闹起来。莫涟如虽没来过少林寺,不懂钟声的含义,但也猜出此刻接连不断的钟声,应该是集合寺中僧人的信号。

    三人刚走到大雄宝殿前,就见自大殿东侧绕出一行僧人,当先一人身披朱色大块格子袈裟,自是少林寺方丈空明禅师了。杜若见到空明禅师,不禁一呆,心道:“这位又瘦又矮,满脸皱纹,看起来七十多岁的老和尚,就是空明禅师?”她大感诧异,实在想不到有武林中泰山北斗之称的少林寺方丈竟是如此其貌不扬。空明禅师身后分左右两列紧跟着八名身披黄色袈裟的老僧,当是各个堂院的首座,再往后是数百名身穿黄色僧衣的和尚。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莫涟如三人走来。

    莫涟如听声辨位,也拉着杜若迎面向前,走到一行人三尺外时止步,躬身说道:“弟子莫涟如,拜见少林寺方丈禅师及众位高僧大德!”

    方丈空明禅师忙合十答礼,说:“莫居士不必多礼!”其他僧众也都还礼。

    莫涟如说:“弟子将玄济大师骨灰及遗物带回,奉交方丈禅师。”

    空明及众僧闻言,均脸现悲悯之色,双手合十,口宣佛号:“阿弥陀佛!”空明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伸出双手,从莫涟如手上捧过骨灰罐。他身后一人,是达摩院首座空心禅师,也上前走到杜若面前。杜若见空心禅师七十岁左右年纪,身材中等,须眉皆白,面相慈祥和蔼,十分亲切。她双手捧着的包袱递给空心禅师。这个包袱里的物件,就是玄济的遗物,其中有一套僧衣,一双布鞋,一张度牒,一串念珠,一本手抄《楞严经》。

    空明道:“莫居士送来玄济师叔骨灰遗物,敝寺僧众感激不尽!请到知客堂奉茶!”朗声道:“慧缘,招待贵客!”

    身后一名身穿黄色僧袍的三十余岁的和尚走上前来,合十说道:“是。”对莫涟如和杜若施礼道:“莫居士,女施主,这边请!”

    杜莫二人又向空明行了一礼,然后跟随慧缘去了知客堂。

    空明对舍利院执事道:“慧果,你去塔林督促众人,务必要在今日午时前将佛塔造好,万不可耽误了玄济师叔的安葬事宜。”

    慧果上前道:“谨领方丈法旨。”匆匆而去。

    空明又吩咐几名僧人诸般事宜,布置妥当后,领着一行僧众进了大雄宝殿,将玄济的骨灰安放在横三世佛佛像前,然后和众僧坐地诵经,为玄济送行。

    慧缘领着莫涟如和杜若进入知客堂,将二人请进大堂就坐,奉上茶水点心。慧缘和莫涟如客套几句,然后说:“不知玄济师叔祖何时圆寂的,还请莫居士详细见告。”少林寺向来不收女俗家弟子,因此玄济收莫涟如为徒,只是以个人身份而为,不代表少林寺的名义,少林寺僧人和莫涟如之间,也没有门派辈分等关系。莫涟如平时也随玄济学习佛法,也算佛门中人,是以少林众僧都称她“居士”。

    莫涟如于是将自己在杭州怎么和师父相遇,师父怎样救治灾民,如何病重不治,哪天圆寂等事详详细细地述说一遍。

    慧缘凝神倾听,随着莫涟如的讲述忽喜忽悲,如痴如醉,忽而敬重仰慕,忽而扼腕叹息,时而又说一句:“我佛慈悲。”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这位当世高僧大德济世救民的善行和无限慈悲的菩萨心肠。

    过了一个时辰,慧缘听莫涟如说完,忍不住叹息道:“玄济师叔祖坐化归西,实是我佛门巨大的损失,唉,可叹,可叹!”又说:“他年事已高,功德圆满,往生极乐,却又可喜可贺。我们后辈,也该为他老人家感到高兴。”出家人对生死的看法和普通人不同,认为生和死都是人生大苦,人色身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悲伤,徒增烦恼。

    莫涟如附和几句,又回答了慧缘的几个问题。杜若则一直默默静听,喝茶吃点心,好不自在!

    午牌时分,知客僧虚真来到大堂里,传达方丈旨意,请师父慧缘、莫涟如和杜若出席玄济大师的安葬仪式。四人前往少林寺西的塔林。穿过一座座门庭,途经一座座殿宇,左转右绕,忽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座座高高低低的佛塔矗立眼前,十分宏伟壮观,当真如树林一般。自唐代.开始,少林寺便有了高僧圆寂后造塔安葬的习俗,到如今,已有数十位高僧埋骨于此。

    玄济大师的佛塔,是在两个月前开始建造的,塔基呈正六边形,以砖石材质建造,共七层,高约三丈,在所有的佛塔里,算是很宏伟的了。刻着玄济大师生平简介小石碑,镶嵌在塔正面第一层上。

    空明方丈见莫涟如等人前来,和他们互相施礼完毕,就亲自将玄济的骨灰放入塔底的地宫里,又念了念往生咒,然后吩咐将地宫封死。几个做土木杂役的僧人当即动起手来,很快就将处理妥当。

    空明方丈和众僧又开始诵经,莫涟如和杜若也拜祭一番。小半个时辰后,空明说了几句佛偈,就结束了仪式,吩咐知客僧招待莫涟如和杜若去五观堂用斋,其余僧众也一并前去,他则带领八位首座,去证道院议事。

    进入证道院大堂,九人依次坐定。空明开言说:“玄济师叔圆寂,武林形势变幻莫测,朝廷态度难以揣度,我少林寺将面临极大难关,众位师弟对此有何高见,不妨都说上一说。”

    一个又高又壮的六十多岁的老僧最为性急,当即说道:“数百年来,我少林寺统领江湖,被誉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不管天下如何动荡,朝廷如何变更,江湖如何飘摇,我寺皆稳固如山,不可撼动。如今玄济师叔虽然圆寂,这是我寺极大的损失,我们也深感悲痛,可是少林寺的根基依然不会动摇。”他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高鼻阔口,说话声音洪亮豪迈,是典型的北国大汉。此人是戒律院首座空性禅师。他早年是北汉的将军,北汉灭亡后落草为寇,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四十多岁时,感念此生杀人太多,心实难安,于是放下屠刀,来少林寺落发出家。如今他虽已学佛二十余年,可依然心直口快,率性而为,豪情不减当年。

    达摩院首座空心禅师微笑道:“师弟所言虽然不错,可常言道:‘未雨绸缪。’当此风云变幻的关口,我们更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防患于未然。”

    空明听了,微微点头,问道:“空见师弟,你怎么说?”

    罗汉堂首座空见禅师是一位又高又瘦,面相清癯的六十岁左右的老僧,他听方丈垂询,忙恭谦说道:“小弟以为空心师兄和空性师弟所说都很在理。我寺中高手如云,俗家弟子更是遍布天下,许多都在朝中或军队上担任要职,因此当年圣上发布灭佛令,我寺也未受波及。然而当年希夷先生逝世后,盛极一时的华山派便遭覆灭,这前车之鉴也不可不察。现今玄济师叔圆寂,维系圣上和我寺之间的枢纽已断,圣上如何决断,关乎我寺生死存亡,委实令人心忧。”

    明心见性四大高僧,在少林寺位份尊崇,除了面壁参禅、闭关不出、不问世事的三位玄字辈长老外,可说是寺中武功最高的四人,在江湖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空性道:“师兄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吧?”他虽然年纪比空见大,可入寺拜师较晚,因此称呼空见师兄。

    般若堂首座空色禅师接口说:“空见师兄所言甚是,怎么会是杞人忧天呢?当年圣上血洗武林,唯独我少林免遭劫难,现今我派一家独大,势力已然渗透到军政要位,圣上焉能放心得下?万一圣上龙颜不悦,要对付我派,以朝廷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势头,我们如何抵挡?”

    空性道:“师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今朝廷大军正在西域征战不休,镇守四方的军队也因维持各地安稳而焦头烂额。当前局势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是天下大乱之祸,圣上岂会不知其中利害干系?依我看来,圣上只会采取怀柔策略,是不敢在这有倾覆之患的脆弱格局上浇一锅热油的。”

    空明点头道:“师弟不愧是当过将军的人,在军政上果有独特见解。”其余老僧也都点头称是。

    菩提院首座空相禅师道:“依空性师兄所说,我派目前没有外患,只要处理好内忧,那便能相安无事了。”

    空心点头说:“常言道:‘树大招风。’我派在江湖上声誉太盛,自然会招致一些人的嫉妒怀恨。当此风口浪尖之际,我们更该约束己身,谦抑低调,与人为善,以免旁生枝节,落人口实。”

    空明道:“师弟之言正合我意。我们出家之人,当以学佛参禅为第一要务。自今而后,凡是本寺弟子,都应勤修佛法,深悟禅道,除早课晚课之外,午斋后再加一课,所有人不得无故缺席。至于武功,就先不要练了,等时局清明后再论。”又嘱咐众位首座:“众位师弟,你们以后要严格约束门下弟子,不经许可,不得出寺。目前在外办事的弟子,也都召回来吧。”

    众僧齐声道:“谨遵方丈法旨。”依次起身离去,回到各自职位上,执行方丈的命令。空明随后而出,回到方丈之中。

    莫涟如和杜若吃了斋饭,在知客僧的引领下,来到方丈外,向空明辞行。

    空明请两人进屋坐地,小沙弥立刻为两人奉上茶。

    莫涟如说:“佛门清净之地,弟子不敢久留,特来向方丈禅师辞行。”

    空明微笑道:“莫居士严重了。吃杯茶再走不迟。”他对玄济师叔的这个小弟子甚是喜爱,知道她医术上已得玄济师叔真传,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孜孜不倦,大有仁爱慈悲之心,深得江湖人士爱戴,声名极好,也间接给少林寺带来不少荣光。空明见杜若坐得端端正正,神色严肃庄重,微笑道:“女施主贵姓?请喝杯茶,不必拘礼。”

    杜若答道:“小女子名叫杜若,见过方丈大师。”

    空明当下热络地和两人闲谈一阵儿。两人喝完一杯茶,就向空明辞行,空明起身相送,一直把两人送出寺门。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周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周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周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周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